李小平
一、遇见:管子真奇妙
新学期伊始,“水绘园”里高高矮矮的管子便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些管子是做什么用的?孩子们纷纷猜测:是游戏材料?是迷宫?还是幼儿园没有建好的房子……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看到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如此的探索热情,于是,我决定追随孩子的脚步,生成了“水绘园”系列美术活动。
二、发现:涂鸦太美妙
发现一:不一样的绘画材料
一天,孩子们找来了不同的绘画材料,画完后,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孩子们发现粉笔在光滑的管子上太滑,画不上去,彩色铅笔太细一画就断,油画棒不容易清洗掉……一番讨论后,大家都认为,选择用水粉颜料在管子上创作,既方便又容易清洗。
发现二:不一样的繪画方法
水粉画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每人挑选一种颜色在一根管子上创作。看,那不是米罗爷爷的点线画吗?还有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不过,他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圆圆的管子上画画和在纸上画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在圆柱体上进行绘画”这一问题。带着问题,孩子们在纸筒、奶粉罐等媒介上进行尝试,发现要想在圆柱体上绘画需要不停地转动圆柱体才行。可是管子是固定的,没办法转动怎么办?孩子们继续思考,管子转不了那就自己围着管子转一圈。这一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孩子们在管子上的创作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发现三:不一样的绘画技巧
今天,孩子们在阅览区里看到了一本特别的绘本《猴子捞月》,该绘本丰富的色彩、有趣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其中,绘本里“猴子合作捞月”的画面是长长的,刚好适合画在细长的管子上。于是,他们选择了17~22号管子,把很多猴子挂在树上捞月亮的画面呈现在高管子上,一只猴子的画面画在矮管子上。徐炜小朋友还说:“故事发生在夜晚,可以在管子上刷个蓝色的背景做夜空。瞧,现在这几根管子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捞月故事了。”
三、合作:创意很巧妙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孩子们管子画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利用合作形式引导他们进行添画游戏。活动开始了,在每一段音乐切换的时候,孩子们用轮流交换的方法给不同的管子添画,每一个管子作品都汇聚了所有孩子的智慧,这不仅发挥了孩子的想象,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体验到自由创作的乐趣。
四、延伸:支持有奥妙
孩子们在管子上的一次次创作、一幅幅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更多的惊喜。如小宝小朋友说:“我以后还能再看到我的画吗?”是啊,当管子上的作品经过反复冲洗、反复更新后,孩子很难看到自己和同伴之前的作品。与艺术家一样,儿童也需要回顾、欣赏自己的作品,从不同的地方寻找继续创作的想法和灵感。于是,我们将班上的ipad投放到游戏区角里,孩子们用拍照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作品,教师还及时将他们的对话记录下来,和他们一起对作品进行描述分析,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孩子在园活动的信息。
五、思考:发展显曼妙
在“水绘园”里,孩子们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描绘眼中的世界,他们在这里留心自然,感悟生命成长。青草地上飞舞的蒲公英、自然角里的仙人掌、城堡式的幼儿园……都成了孩子们得天独厚的写生素材。
1. 选用工具,自由探索
对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材料的选择更是丰富多样,但是在管子上适合用什么工具绘画呢?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并进行大胆尝试,分别选择了干性材料(如油画棒、彩色铅笔、粉笔)、半干性材料(如水彩笔)和湿性材料(如颜料、毛笔、排笔)等。在尝试中,他们发现用水粉颜料在管子上画,颜色漂亮、容易清洗,还发现不同的表现手法也需要不同的画笔,如画线条需要勾画笔或毛笔,小面积的涂色需要小排笔,而大块的背景和色块涂画就需要大排笔。
2. 构思丰富,画中成长
水绘园课程开展了三个多月,我们发现幼儿对于作品的构思愈发丰富、完整,如孩子们从刚开始单一颜色的线描画发展到后面的主题画。在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中,作品画面形象愈发生动、细致,并具备一定的情节,他们使用的色彩也愈发丰富。此外,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的空间知觉开始发展,对立体空间的认识能力愈发增强,他们已经具备将观察到的物体呈现在立体画面上的能力。
3. 互助合作,畅享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对于管子这种特殊的绘画材料,更多的是需要孩子间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他们需要商量要画些什么和具体人员分配,画面分工布局等。就这样,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水绘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协商与配合,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4. 有效观察,有恒有痕
在水绘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也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我们用心观察幼儿作品,透过作品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活动中,教师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耐心观察的能力也明显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