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指导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影响

2020-05-21 02:39:56朱冰洁吴婷李佳倩侯云霞阎玲
护理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味觉肺癌维度

朱冰洁,吴婷,李佳倩,侯云霞,阎玲

肺癌位居我国癌症病死率和发病率首位,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是化疗药物导致的味觉异常或味觉受损,或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变化,或是味觉失真或味觉反常,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出,肺癌一线化疗方案仍是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常见的有依托泊苷+卡铂/顺铂、紫杉烷类+卡铂/顺铂、培美曲塞+卡铂/顺铂[3]。研究显示,不同的化疗方案,味觉改变发生率为38%~84%,其中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味觉改变最严重[4]。虽然味觉改变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但会使患者的食欲和进食愉悦感降低,对日常社交活动,如聚餐、烹饪等造成困扰,同时加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降低治疗依从性,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7]。国外研究发现,饮食指导对改善味觉改变有一定的作用[8]。虽然国内学者也提出对饮食改变的管理策略,并引进相关教育指南,但未在临床实践[9]。本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基础上,探索饮食指导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干预效果,为临床管理味觉改变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院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首次接受化疗,且至少已经完成1个周期化疗;③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化疗周期为3周,在每周期的1~3 d化疗;④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CiTAS)[10]评分≥6分;⑤年龄≥18岁;⑥精神意识状态良好,能够独立填写问卷;⑦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除肺癌外有其他严重疾病;②化疗前已有其他原因导致的味觉或嗅觉异常;③肺癌转移或合并其他肿瘤。剔除标准:中途调整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将2018年5~8月住院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9~12月患者分为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2例改变治疗方式,2例失访,共脱落4例;对照组2例改变化疗方案。两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资料比较,见表1。本研究获得研究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为bc2018046。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常见化疗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过敏反应、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的护理;化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切忌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多进食升血食物如枣、花生、红豆等;出院后1~2周通过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化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饮食指导。在回顾文献基础上,制定《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饮食指导手册》,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基本知识,涉及味觉改变的原因、常见类型、最容易出现的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第二部分为味觉改变饮食指导[9,11-12]:包括①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刷牙以及避免吸烟。②食物选择。根据患者味觉改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内容。味觉减退或缺失,可在食物中增加调味品和香料,如高汤、黄油、酸奶油、烧烤酱、盐、油脂、香料等。味觉敏感,可减少使用调味品和香料,避免食用腥味浓烈的食物,如鱼等;列举清淡食物,如土豆、面包、饼干等;同时烹饪食物时尽可能采用蒸煮方式使其更清淡。口中有金属味,避免接触金属餐具,使用塑料餐具,可以进食温度稍低的食物,食用柠檬糖、薄荷糖等硬糖或口香糖来掩盖金属味并刺激唾液分泌。感觉口苦时,避免牛肉、茶、巧克力等食物;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且滋味丰富的食物,如鸡肉、豆类以及鸡蛋。③进食时间与速度。化疗前1~2 h和化疗后3 h内避免进食,少食多餐,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可增加唾液分泌和食物中香味化合物释放,刺激味觉细胞增生;同时,就餐时多饮水,以帮助吞咽食物并带走不好的味道。④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指导居家期间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轻松愉快的进食氛围,如与家人、朋友一起进餐,布置进食环境,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餐具等来增进食欲。课题组进行饮食指导培训,由5名N3级护士实施,护士长负责质量控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根据《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饮食指导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并发放给患者,供患者和家属参考。患者出院后第1周和第2周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居家期间饮食干预落实情况,督促患者坚持落实饮食干预策略,提高依从性,同时评估患者味觉改变情况。本研究共持续2个化疗周期,每个周期均采用相同的干预措施。

表1 两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资料比较

1.2.2评价方法 干预前和每化疗周期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3周,采用CiTAS评估味觉改变情况。量表由Kano等[10]开发,包括基本味觉减退、味觉异常和味幻觉、进食困扰和整体味觉改变4个维度,共1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各维度计分方式为各维度条目得分之和除以维度条目数,量表总体得分为4个维度均数之和,总分4~20分,得分越高表示味觉变化越严重。原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0.94。本研究采用由钱立晶等[13]汉化的中文版CiTAS,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766,重测信度为0.705。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干预前两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评分比较 见表2。

2.2干预后两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评分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Greenhouse-Geisser校正,2次干预后两组CiT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表4。

表2 干预前两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评分比较 分,

表3 第1次干预后两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得分比较 分,

注:*P<0.05,**P<0.01。

3 讨论

味觉改变是肺癌化疗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但医护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足[14]。文献报道,约10%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过味觉改变的相关教育,同时由于化疗前缺乏相关教育,患者几乎未采取任何措施应对味觉改变[15]。患者教育是管理味觉改变最重要的一项护理原则[9]。本研究根据文献中味觉改变管理的建议与策略,制定味觉改变饮食指导方案,且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患者味觉改变的特征,给予相应的饮食管理教育,有助于患者将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应用于日常生活。

表4 第2次干预后两组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得分比较 分,

注:*P<0.05,**P<0.01。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CiTAS总分和进食困扰、整体味觉改变2个维度得分比较,组间效应及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干预组患者味觉改变症状较对照组轻,即饮食指导对缓解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有效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味觉改变程度逐渐减轻,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6]。Maureen等[11]对42例接受化疗出现味觉改变的肿瘤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发现,大多数患者认为饮食指导内容对味觉改变有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向患者讲解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味觉改变,鼓励患者主诉味觉改变的体验,从而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积极应对味觉改变。另一方面可能是根据患者味觉改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合理选择食物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如告知味觉缺失的患者可以增加调味品、注意食物色泽搭配以及经常变换食谱等,通过视觉和嗅觉刺激,增加患者食欲;口苦患者避免咖啡、茶以及红肉;出现金属味患者,建议使用塑料餐具等。这些具体的饮食策略操作性强,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缓解化疗带来的进食困扰,进而减轻味觉改变[17]。本研究结果显示,2次干预后,进食困扰和整体味觉改变维度得分存在时间效应,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进食困扰和整体味觉改变也会缓解,提醒味觉改变在一个周期中是不断变化的,应动态评估,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综上所述,饮食指导对缓解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有一定效果,该方法在临床中便于实施,患者也乐于接受,但需要患者较强的依从性,尤其在居家阶段。因此,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次饮食指导仅为健康教育,虽然能为患者提供管理味觉改变的策略,并不能证实具体的某项饮食指导内容有效。此外,由于时间、人力的限制,仅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干预,且干预周期较短,样本量较少,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研究样本量、进行多周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味觉肺癌维度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0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