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旗林 ,黄晋 ,胥贤 ,胡仁云
(1.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0;2.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湖北 乐山 614004)
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鮈亚科(Gobioninae)铜鱼属(Coreius),别称水密子、方头、肥沱、麻花鱼等。常见于长江上游干流,如沱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乌江的下游水域。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中,食性较杂,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鱼卵鱼苗、植物碎屑等为食[1-4]。春季上溯寻找适合的产卵场,产卵后至立秋又回到干支流的中下游及湖泊中越冬,卵随波逐流,漂浮发育。
圆口铜鱼受建坝阻隔、过渡捕捞、水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野生资源量、产卵规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1,5],目前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CR级(极危)[6]。圆口铜鱼的人工催产、孵化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7-10],其人工繁殖保护作为生境区域内各水电站和科研院所的保护手段之一,仍存在开口难、转食死亡率高、易发病的难题。因此开展有关幼苗培育的研究,提高其生长速率及存活率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不同的转食策略对胭脂鱼、松潘裸鲤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存在不同影响,结果对鱼苗生长及培育具有指导性意义[11-12]。居于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转食期的圆口铜鱼幼苗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总结出最佳转食方案,为圆口铜鱼苗种培育和放流保护提供参考。
试验在大渡河流域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试验圆口铜鱼幼苗为增殖站人工催产所得。待圆口铜鱼受精卵完成孵化,幼苗平游后,先用丰年虫开口,挑选生长良好、正常摄食的幼苗开展试验。同时,准备水蚯蚓、丰年虫、微囊饲料等饵料。
1.2.1 转食策略整个试验周期为60 d,依据转食策略不同,共设计4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如图1所示。圆口铜鱼幼苗开口至试验结束只投喂丰年虫,记为对照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15 dph(days posthatching)后转食投喂水蚯蚓45 d,记为W15水蚯蚓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15 d后转食投喂微囊饲料45 d,记为W15微囊饲料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投喂水蚯蚓30 d,记为W30水蚯蚓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投喂微囊饲料30 d,记为W30微囊饲料组。
1.2.2 养殖方式每个试验组挑选健康圆口铜鱼幼苗100尾,每个重复50尾。试验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在养殖缸中设置网箱,然后将幼苗放入网箱中利用循环流水的方式养殖。每日测定水温、溶解氧、盐度等相关参数,试验期间水温波动范围在18.5~20.5 ℃,DO 的范围在 7.8~8.3 mg/L,盐度的范围在0.1~0.2。每日定点投喂4次,投喂方式采取饱食投喂法,其中,水蚯蚓和需要切碎至符合幼苗摄食的粒径,方便幼苗摄食。同时,根据幼苗大小选择适宜的微囊饲料。
图1 试验分组及转食策略
试验前每组随机的挑选30尾幼苗,统计全长、体长、体质量等数据。试验结束后,从每组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30尾幼苗进行全长、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数据统计,若试验过程中数量不够30尾则全部测量。每天记录死亡数,并且测定温度、pH值、DO等水质参数,并做好记录。
测量时体质量精确到0.0001 g,全长和体长精确到0.5 mm。根据测量和统计结果,计算特定生长率(SGR),计算公式如下[13]:
式(1)中 W0表示初始体质量(g),Wt表示终末体质量(g),t表示试验时间(d)。
试验所得体长、全长、体质量数据均mean±SE表示。用Excel 2003进行常规计算后,利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及Duncan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经过60 d的试验后,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的存活率,如图2所示。各试验组存活率大小顺序为对照组(89%)>W30水蚯蚓组(82%)>W15水蚯蚓组(73%)>W30微囊饲料组(72%)>W15微囊饲料组(45%)。以上说明对照组只投喂丰年虫的圆口铜鱼存活率高,其次为圆口铜鱼开口30 d后开始投喂水蚯蚓组。对比可知,圆口铜鱼开口30 d后转食存活率高于开15 d,同时,转食水蚯蚓存活率高于转食微囊饲料。
图2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的存活率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的全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全长大小为(38.6±2.3)mm,显著高于对照组、W15 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全长大小最小,为(23.0±1.6)m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它3组(P<0.05)。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的体长,如图3所示。体长的显著性分析结果与全长一致,其中,W30水蚯蚓组幼苗的体长大小为(31.0±2.1)mm,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体长大小最小,为(18.6±0.9)m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3组(P<0.05)。
以上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圆口铜鱼全长、体长最大。同时,根据不同的转食策略得知,幼苗开口30 d后开始转食生长效果高于15 d,转食水蚯蚓对幼苗的生长较微囊饲料好。
图3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的全长和体长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的体质量,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体质量大小为(0.4359±0.0786)g,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全长大小最小,为(0.0878±0.0223)g,与对照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圆口铜鱼体质量最大。同时,根据不同的转食策略得知,幼苗开口30 d后开始转食生长效果高于15 d,转食水蚯蚓对幼苗的生长较微囊饲料好。
图4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的体质量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的特定生长率,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 SGR 大小为(4.44±0.30)%/d,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SGR大小最小,为(1.75±0.41)%/d,与对照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同时,转食水蚯蚓较微囊饲料好。
图5 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的特定生长率
通过研究了四种不同的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的生长及存活有显著的影响。经过60 d的试验结果显示,圆口铜鱼幼苗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病死率虽略低于对照组,但也高达82%。相同的转食时间对比可知,转食水蚯蚓较微囊饲料好,相同的转食饵料显示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效果较15 d好。
从养殖生产的角度出发,在圆口铜鱼的培育过程中,一方面存活率高可直接带来高产量,另一方面生长速度快有效的缩短了幼苗期培育的风险期。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圆口铜鱼幼苗的培育过程中,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能有效的提高存活率及生长速度。水蚯蚓作为生物饵料长时间的投喂会大大提高养殖育种的成本,因此,长远的角度还需给幼苗转食人工饵料来降低养殖成本,而该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开口30的后投喂微囊饲料与在开口15 d后投喂水蚯蚓对比,圆口铜鱼生长与存活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圆口铜鱼养殖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转食点,转食微囊饲料是可行的。由于本研究试验周期较短,关于合适转食人工饵料策略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