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职业体育赛事的功能危机与破解路径

2020-05-21 03:11耿瑞楠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强国联赛

宋 冰,耿瑞楠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1]。职业体育是体育强国的核心竞争力[2],职业体育赛事是职业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竞技文化与市场经济互利互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助力引擎,更是检验一个国家体育治理能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得益于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近年来在关注度和影响力上不断提升,但因“利润最大化”价值观念下部分赛事主体的过度逐利行为,导致赛事在促进群众参与和竞技水平提升等体育强国建设上的功能未得到良好发挥。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凸显了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项体育工作都应以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为核心来谋划和推动,围绕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体育强国建设功能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竞技体育实行市场化运作以来,职业体育赛事一直是业界研究的热点,篮球、足球项目相继实施管办分离改革后,相关研究主题多集中于赛事运作具体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竞争平衡的维持[3-4]、赛事转播权分配[5-6]、行政垄断规制[7]和赛事治理[8-9]等,为本研究提供了诸多参考。随着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愈发迫切,不同体育形态如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专家们对竞技体育[10-11]、体育社会组织[12-13]和体育院校[14-15]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对于职业体育在体育强国中应体现的价值内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2018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为破解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现有难题,为职业体育纵深发展、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提供了方向引领。鲍明晓[16]提出:新时代应依托职业体育赛事做强体育,发挥职业体育在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势和持续的创新创造能力。为进一步拓宽职业体育赛事促进体育强国的功能价值,本研究着眼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等体育强国要素[17],系统分析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功能危机,对造成功能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读,提出新时期职业体育赛事的价值定位与当前危机的解决路径,为职业体育赛事进一步发挥体育强国建设功能提供参考。

1 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凸显功能危机

1.1 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功能上:对提升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作用不强

在国际上,职业体育赛事所蕴含的体育强国符号特征极为明显,不同项目的联赛竞技水平均凸显了超群实力,并能够直接促进国家队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烙上体育强国的深刻印记。如参加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英格兰国家队队员全部来自英超联赛[18];在国际奥运赛场取得数次金牌的美国男篮梦之队,队员也几乎全部出自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当前,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竞技水平不高,对提升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作用不强,体现为青训工作基础不牢、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全[19]、普及与精英培养的结构失调与衔接不畅,导致联赛竞技水平较低,特别是本土球员精英人才培养的整体滑坡,难以体现对国家队层面竞技水平的促进作用。自《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结合我国政府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社会资本迅速流入我国职业体育联赛,但这些资本又多用于高价引援的转会支出、稀缺本土精英球员的高薪资支出等,如中超联赛2014赛季就以6 703.4341万美元的转会净支出排名第1[20],连中甲联赛在2016 赛季的冬季转会期的净支出也排到了世界第6位;中超所有球员平均年薪约80万英镑(约712.5 万人民币),在世界足球职业联赛中排第6,仅次于欧洲5大联赛[21]。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无论是世界排名还是大赛成绩,都难与联赛的资本投入成正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联赛并未促进国家队竞技水平的明显提升(见表1)。尽管中国足协在2018年提出要实施“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转会帽”等限制政策,但短时间内还难以看到成效。依据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后备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关键环节。联赛青训需要长期投入,且收益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才能显现,在我国“金元时代”的职业体育背景下,作为联赛基石的青训工作受到忽视,没有体现提升我国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重要作用。

表1 我国男子篮球、排球、足球国家队世界排名与国际大赛成绩统计表Table1 The World Ranking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Volleyball and Football National Teams and the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1.2 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功能上:推进产业融合和转型发展的作用乏力

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和是否有序,是体育强国建设重要的评判依据[22]。融合创新与转型发展是促进体育产业高级化、成熟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对丰富体育产品供给类型、促进体育消费有积极作用,可以使体育产业得到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各类体育赛事的经济规模为1 400亿元,仅占体育产业总值的8%,远低于美国19%的体育产业占比[23]。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人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较好,在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但仍存在融合创新乏力和有效供给不充分[24]等问题,表现在职业体育赛事中就是产品类型单一、服务升级滞后。从比赛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融合创新经营上的不足。在我国中超俱乐部、CBA俱乐部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了解到,我国大多数俱乐部在比赛日前后仅对球票、球迷衫进行售卖,而对于俱乐部可开发利用的其他资源,如包厢、场地、训练器材等几乎没有进行过包装和作为产品销售。相比较而言,英超联赛、德甲联赛的比赛日收入分别占赛事总收入的17%和19%(见图1),其中不仅包括较高的门票收入(德甲场均现场观众超过4万人[25],最便宜的门票约为15.2欧元,约人民币117元),更包括球迷服装、纪念品、球队礼品、比赛日餐饮服务、俱乐部博物馆门票收入等多达几十类产品或服务形式。如切尔西俱乐部,仅比赛包厢就设置有铂金、钻石等数种类型,提供可容纳几十人至上百人不同类型的豪华包厢服务[26],其他商业收入中也包括印有俱乐部标识的家具用品、复古类商品、训练装备和训练器材等。当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却仍然停留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靠赞助续命”时期[27],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自身转型发展上严重滞后,在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和转型发展上作用乏力。

图1 欧洲5大联赛俱乐部收入情况/百万欧元Figure1 Revenue of Clubs in the Top5 European Leagues

1.3 引领体育治理发展的功能上:俱乐部与赛事组织的治理改革阻滞

体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8],职业体育赛事实现现代化治理,是国家体制改革要求,也是进一步体现其社会责任的要求。我国职业体育赛事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引起的矛盾冲突频发,导致职业化发展沉陷在羁绊中,治理改革面临巨大压力。

在管办分离实施后,我国职业体育的治理仍具有一定的行政垄断色彩,在赛事的重大发展决策上多由行政部门主导,缺乏多方主体协商探讨的治理平台,导致职业体育赛事的市场与社会主体在实践中存在目标不协同、责任边界模糊、参与治理能力弱等问题[29],不能在治理改革方面体现引领作用。西方职业联盟独立运营模式具有完全商业化的优势(见表2),但需要强大的市场支持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支撑,结合我国现实,短期内仍需采用行业协会与职业体育联盟联合运营的模式[9]。根据国际足联的调查,几乎任何国家的职业足球联赛,均不能脱离行业协会的指导、管理与监督[30],即便是欧洲的德甲联赛和西甲联赛,也属于协会模式下的自我管理模式,即足协将对联赛的管理委托给下属协会或机构来依据联赛规章制度和决策部门(类似中国足协下属的职业联赛理事会,负责管理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实施,联赛相关决策由该机构的会员共同投票决议。如我国的中超联赛,由足协下属的职业联赛理事会直接管理,虽在治理结构上同德甲、西甲联赛大同小异,但表现在决策机制上却是貌合形离。在德甲联赛中,联赛重大事宜由职业联赛会员大会的执委会进行投票决议,各级职业俱乐部的投票权都远远高于其他主体,充分凸显了俱乐部的主体地位(见图2)。而在中超联赛,职业联赛理事会中16个执委会委员中俱乐部仅占7个名额,且无论是关于俱乐部准入政策的规范调整[31],还是关于球员上场比赛的U23 政策[32],相关决策均由中国足协下发,职业联赛理事会形同虚设。缺乏举办协商沟通、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足协、俱乐部、政府之间目标分化使职业联盟的成立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职业体育赛事现代化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不能发挥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

表2 世界各国足球职业联赛治理的3种常见模式Table2 Three Common Modes of Football Professional League Governance in the World

图2 协会模式下自我管理联赛(德甲、西甲)的会员大会投票权分配Figure2 Distribution of Voting Rights in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Self-administered Leagues(Bundesliga and La Liga)in Association Mode

1.4 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功能上:引导、支持群众体育参与的动力不足

职业体育赛事具有独特的群众号召力和吸引力,能够引领全民的体育参与热情,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推进,其多元化体育元素对全民体育参与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数十年驻扎于某一社会区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能够与当地社区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关系,对群众体育参与能产生更为深刻的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职业体育赛事与群众体育的发展相对分离,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赛事主体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建设时缺乏内生动力。如当前中国篮协开展的“CBA 与我共成长”“球迷公园”活动,中国足协开展的“我爱足球”“AFC 草根足球日”“女孩足球节”等活动,然而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推广因人力物力的限制,难免在群众体育推广发展的实施阶段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如中国篮协官网的群众体育推广活动信息更新还停留在2010年,推广效果难以评估。另外,协会主导使相关运动项目的市场力量难以发挥作用,市场化改革后,应激励市场主体发挥在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上的作用。在欧洲和北美,职业体育赛事是引领群众多元体育参与的中心枢纽,以服务全民的理念、普惠大众的机制、社会责任战略规划为基础,由行业协会引导规范,职业体育联盟和俱乐部策划实施,形成了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参与的有效模式,在引领群众体育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实现联赛与群众的双赢。如NBA,联盟公司与俱乐部、其他行业的社会组织共同开展NBA Voice、NBA Mind 和NBA Fit 等多种群众体育项目,致力于为社区各类人群的体育参与提供更多机会,提高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如NBA Fit与社区专家、NBA 教练协会、NBA 力量与体能教练协会和NBA 医师协会合作,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互动内容,为儿童及其家人提供多样化的健康和健身信息。而作为NBA Fit的官方合作伙伴,Kaiser Permanente医疗中心于联盟合作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专注于联合研究计划、数字内容和全年基层项目,旨在创建安全的空间和建立更健康的社区[33](见表3)。

表3 NBA为推动群众体育所开展的活动Table3 NBAActivities to Promote Mass Sports

1.5 融入体育科技发展的功能上: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与研发明显滞后

在职业体育赛事中,高精尖体育科技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职业体育赛事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如美国的第二频谱公司为教练员提供的比赛预测和技战术安排高度精准,其科技手段已经被誉为NBA 中的阿尔法狗;莱斯特城体能教练组的超低温疗法,被认为是保持球员最佳竞技状态和加速疲劳恢复的黑科技;西甲联赛的VR 直播真正实现了电视观众“身临其境”的观赛期望,为赛事电视转播带来新的突破。

当前,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在训练竞赛上存在科技创新驱动不足与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靠经验、凭直觉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十分普遍。我国各类职业联赛在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上明显滞后于欧美联赛(见表4)。如最受NBA 追捧的SportVU,这是一套来源于军事战争中的导弹轨迹追踪分析系统,2005年起被改造成体育比赛的运动员追踪分析系统。通过安装在球馆上方的6台高速成像摄影机,每秒可以对球员和裁判连摄25次,追踪每一名球员的跑动、传球、持球时间、投篮和造犯规等超过50 项细分数据,一场比赛的数据量就超过了20G。NBA所有场馆均已安装了SportVU 系统,目前我国CBA 尚未引入该系统或类似系统。我国职业体育赛事普遍缺乏促进科研资源的整合与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与各类科研机构之间尚未形成长期、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竞赛的链条式发展模式,体育科技人才极度短缺,制约了职业体育赛事的科技创新发展,没有体现对体育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表4 现代科技手段在我国职业体育领域运用的基本情况Table4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Sports in China

1.6 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功能上:项目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由职业体育赛事引领发展的运动项目文化,为基层体育提供了物质、精神等各种文化资源,在不断积累中实现了体育强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欧美体育强国对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刻把握,如MLB 联盟从1989年就开展的《Play Ball near you》项目,其中就包含多项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推广效果,也培养了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我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真实写照,赛事主体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内涵认识不深刻的问题,导致职业体育赛事文化的项目特点不够鲜明,物质文化匮乏与精神文化同质的现象比较严重。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强调要总结项目文化特点,提炼运动项目体育精神;树立运动员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做好运动项目历史资料留存工作、扩大运动项目文化影响力等多项要求。当前,我国职业体育的龙头赛事包括中超和CBA联赛,均为对抗性团队运动项目,此类项目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尚武精神、集体主义淡薄的缺陷有一定的补充价值。但由于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以及文化建设本身存在难以衡量的标准,当前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文化表现形式仅包括球迷文化、海报文化、助威文化和球队文化等,而鲜有基于各类运动项目而开展的教育与健康促进、团队意识培养、弱势人群关爱等文化活动,特别由赛事主体自主进行文化挖掘和开发工作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2 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功能危机的原因解读

2.1 发展逻辑上:赛事主体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

赛事主体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使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经济属性突出,社会属性弱化。后备人才培养、体育公共服务、赛事文化建设等工作受到忽视,职业联赛对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等体育强国要素发展的促进作用未得到良好体现。在学习西方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进行职业化改革的初期阶段,“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投资的回报和资本的增值”一度被奉为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天然宗旨[34],基于自上而下的职业化改革方式,赛事主体对于欧美职业体育赛事自下而上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扎根社区”文化沿革和“服务社会”的发展基础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导致职业体育赛事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滞后,极端利己主义盛行。职业体育以市场化运作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顺应国际趋势的改革方向,但并非要单一通过盈利能力来衡量职业体育发展和治理水平。赛事生产运营对社会发展体现的价值溢出效应,可能是职业体育发展现实中,更能贴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需求的重要作用。

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直接造成我国职业体育赛事中俱乐部、赞助商等赛事主体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从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化改革的体制革新势必带来权力转接。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实质,是政府权力向市场主体的释放与回归,改革后新的权力主体如果受到利益驱动而忽视社会责任,就会造成联赛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停滞或倒退,从而不能根据国家和人民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体现自身功能的转型。我国青训体系在职业化改革后“破旧未立新”,造成本土足球人才极度匮乏就是佐证。另外,部分赛事主体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参与职业体育赛事的唯一宗旨,一些极端利己主义者不断触探道德底限,使职业体育赛事中存在合同欺诈、球员欠薪等违约失信现象。资本大量流入,功利性思维和短期投机行为盛行,职业体育赛事引领的社会价值观与我国主流价值观出现偏差,个别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存在,更是严重破坏了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秩序,从而出现运动员在俱乐部尽心尽力却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的国家荣誉感丧失现象,俱乐部不顾违约责任在重要赛事前临时更换胸前广告的契约责任感丧失等问题[35]。尽管“金元足球”“烧钱联赛”在某一职业化阶段能够短期快速提高联赛观赛质量,但并非是推动联赛持续繁荣的常规手段,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为职业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长远来讲,不能有效发挥,甚至阻碍联赛发挥多样化的社会功能。

基于以上分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观念,对于以市场机制为运行基础的职业体育来讲是必要的,但获得利润不能在牺牲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否则就会使职业体育成为小部分人获得经济、政治或其他利益的工具,而在促进其他体育形态发展时陷入功能危机。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我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辩证地看待职业体育“利润最大化”发展逻辑,强调其经济目标实现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非经济目标服务的,兼顾职业体育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在“人民主体性”指导思想下的体育强国建设功能。利润最大化,尽管是职业体育的鲜明特征,但仍然不能脱离国家和人民需要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最大化”应是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应树立的价值导向,更是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2.2 行动逻辑上:政府、社会、市场间集体行动逻辑缺失

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治理改革与社会功能体现具有共时性发展特征,职业体育改革过程中的制度不当和利益失衡,造成参与改革各方主体的集体行动缺失,进而引发职业体育赛事陷入内卷化发展困境,即联赛实质性发展的停滞。从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体育需求快速变化的现实中,引发了助力体育强国要素发展的功能危机。

职业化以来,政府、协会、俱乐部、投资商等相关主体在职业体育发展中各怀心思,尽管在国家层面已经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和足球改革发展等领域发布相关政策,要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来推进多主体的协同配合,但目前来看,职业联盟尚未成立,多主体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主体间的集体行动逻辑缺失。制度和利益是影响多主体集体行动的2 大重要因素,制度不当与利益失衡是造成集体行动失效的主要原因[36]。(1)制度因素是集体行动发生的规范基础。纵观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历程,无论是中超联赛还是CBA,虽然引入市场机制,但仍在按照政府或协会单方决策的方式来设计与实施赛事相关制度。无论是从开始实施便备受质疑的产权制度,还是成立赛事运营公司后的收益分配制度,抑或是近年来不断更新的市场准入制度、俱乐部引援制度等,俱乐部、协会、政府、联赛运营公司等赛事主体间,因现有制定制度的决策机制缺乏民主性,使相关制度难以具备较高认同度。制度不当,使职业体育赛事各类生产要素主体的集体行动动力不足,而各主体的部分管理精力则会耗损于制度摩擦中,行动逻辑中缺乏对多主体公共利益的考虑。(2)利益因素是集体行动发生的理性因素。在职业化改革前,我国竞技体育要素均是国家公共利益实现的“齿轮”;职业化改革后,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为现实,相关赛事主体的个体利益观逐渐成熟,但因道德失范下相关主体处于约束空洞局面,同时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文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内化为联赛主体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时间,相关赛事主体在面对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博弈时,基于“理性经济人”思维选择优先实现个体利益,缺乏对调和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考虑。现实中,职业联赛的组织结构凸显政府和协会利益,以俱乐部为核心的市场主体利益受到忽视,尽管联赛相关主体在共同维护赛事的正常开展,但在职业体育赛事的收益分配环节上不能实现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表现为主体间不协调、不合作、不权威、不专业的职业体育发展弊病,职业体育赛事难以形成多方协同的集体行动逻辑。

职业体育赛事运作中,不同主体间难免发生业务往来,在交往过程中因制度不当和利益失衡问题有可能产生新隔阂、增加新矛盾,导致政府、协会、俱乐部、投资商等相关主体间关系处于产生矛盾—调和—产生新矛盾的循环中。职业体育多年来的发展成为了以改革为基调的漫长进程,改革成为职业体育的工作目标,而非体育强国建设的“手段”,使职业体育发展陷入内卷化发展态势。所谓内卷化,主要用来描述事物内部不断膨胀,有表面增长而无实质发展的状态[37]。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20余年来,相关主体貌合神离、有形无效,职业联赛的结构功能没有质的突破。如中国足协在对中超联赛的管理中仅限于不停地复制和细化原有结构格局,无论是下设中超公司进行赛事整体资源的经营,还是增设职业联赛理事会进行联赛管理,赛事组织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仍没有向中超参赛俱乐部实现整体或部分的让渡;姚明在担任中国篮协主席的同时,还是CBA 公司的董事长,经营权和管理权归属含混不清。另外,无论是中超联赛还是CBA,尽管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行业协会与行政部门的脱钩,但脱钩前的运行机制仍在重复和延伸。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体育赛事的功能需求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职业体育赛事的运行机制难以通过调试转变到新的形态,因而使职业体育赛事的功能转型受限。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我国职业体育赛事主体的集体行动逻辑缺失,职业体育赛事发展应树立协同共治、成果共享的实践导向,为破解内卷化运行态势提供思路,使职业体育赛事与其他体育强国要素融通、补益、协同发展。首先,应推进职业体育赛事形成协同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尽快成立职业体育联盟,将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纳入考察范围,以促进制度认同和收益平衡为导向进行相关体制机制建设,解决因制度不当和利益失衡所造成的集体行为缺失困境,推动职业体育赛事多主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其次,职业体育赛事应树立成果共享价值理念,不单要满足多方赛事主体的利益诉求(即收益平衡的机制构建),更要以“人民主体性”为宗旨,在实践中明确“普惠大众”的目标导向,使人民群众共享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成果。在协同共治和成果共享的实践导向下推进联赛发展,逐步实现职业体育赛事多主体的共同维系、联动融合、协同推进,使职业体育赛事进一步发挥体育强国建设助力作用。

图3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职业体育赛事当前功能危机的产生原因Figure3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Functional Crisi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Events in the Process of Bbuilding China's Sports Powerful Country

3 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功能危机的破解路径

3.1 完善职业联赛青训体系,促进运动项目竞技水平提升

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优秀精英体育人才的支撑,职业体育赛事主体必须肩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责任。从职业体育的全球化发展来看,顶级职业联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均通过协商,在青训、准入、引援、处罚等多项政策上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保证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联赛青训体系[4]。在培训补偿、联合培养等机制的作用下,才能激活职业体育主体的活力,进一步通过联赛达到提升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目的。(1)作为我国职业体育赛事主体的各类行业协会,应明确赛事准入中对青训工作的规定,加强准入政策中青训工作要求的执行力度,提升职业体育俱乐部对青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完善赛事青训体系提供制度保障。(2)职业体育俱乐部应组建完备的各年龄段梯队,并延伸青训选拔的范围,加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力度,主动融入校园足球活动,探索自身青训与校园足球在训练与竞赛上的衔接与融合,主动探索两者互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教结合和职业规划等机制。

3.2 推动赛事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发挥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融合创新与转型发展,是挖掘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经济潜力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趋势下,职业体育赛事应根据国家产业化发展战略来调整经营结构与发展模式,不断顺应和追求引领市场需要,主动融入市场经济产业融合与转型发展的经济潮流中。(1)政府应建立健全体育产权制度和职业体育赛事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造适宜职业体育赛事主体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环境;(2)行业协会应遏制联赛中存在的俱乐部非理性投资和俱乐部间的恶性竞争等现象,将俱乐部的工作重心引导、转移至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创新上;(3)而作为职业体育市场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基于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条件,积极尝试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运营模式,探索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产业融合方式。

3.3 强化职业体育赛事主体自身治理能力和培育参与赛事治理能力,引领体育治理现代化

作为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结合的重要平台,职业体育赛事应体现现代化治理改革的示范作用。(1)职业体育赛事应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如中超公司,CBA 公司等)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俱乐部转变为持有人公司商业模型的核心要素,改善母企业将持有俱乐部作为短期工具的现实困境;将联赛运营和发展决策的相关权利归还给市场,改革赛事运营公司的现有治理结构(行业协会为最大股东,且在发展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或构建全体参赛俱乐部协同治理的职业体育联盟公司,改善当前联赛主体间目标分散、治理协同乏力的现实困境。(2)培育参与赛事治理的能力。充分利用以赛事运营公司、俱乐部为主的市场主体对市场需求的准确理解能力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发挥回应社会公众需求的显著优势。提升在参与联赛治理时的主体性,并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和协同治理实践中的管理技能,加强赛事主体间的协商沟通频率与质量,在联赛发展中以具体事件为导向,进行多方意见征询,提高联赛发展的科学性。

3.4 深化地缘特征并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与群众体育协同进步

基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体育公共服务特殊资源,以及国家对新时期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要求,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需要进一步深化地缘特征,提供专业性、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探索将社会责任嵌入俱乐部治理的实践模式。(1)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应在推进俱乐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上进行制度安排,从必须承担的、应该承担的、愿意承担的3 个维度上对俱乐部体育公共服务进行规划,引导和激励俱乐部提供体育、教育、文化等多样化公共服务,使俱乐部与社区的关系更为紧密。(2)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基于自身情况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框架,并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的履行机制、实施机制、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主动融入社区体育发展当中,并积极谋划举办体现自身IP的草根赛事来引领群众的体育参与,为社区青少年科学健身提供服务与专业指导,基于自身在特定社会区域的独特影响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不断探索职业体育俱乐部对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责任投资模式,使职业体育赛事与群众体育发展形成互为促进的协同发展模式。

3.5 加强赛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体育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体育强国建设需要高新科技的有力支撑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应发挥职业体育赛事主体在资源配置上的高效率优势和持续创新创造能力。(1)赛事主体应进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基于现有联赛治理结构,行业协会与赛事运营公司应基于赛事发展现状,研判联赛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主导搭建包含科研院所、现代科技公司、职业体育俱乐部、高等院校等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并根据各主体功能定位进行相关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2)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平衡引援支出与科技投入支出,发挥科学技术在俱乐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加强复合型科研团队的引入工作,积极开展“引智”行动,购置先进的测试器材和训练设备,以运动员训练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医疗服务和组织管理为保障,解决运动员日常训练、参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6 挖掘基于项目特征的赛事文化特质,发挥在体育文化发展上的独特优势和促进作用

职业体育赛事主体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应有明确的文化建设指向,深度挖掘赛事的文化特质,才能丰富文化供给,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1)赛事主体根据运动项目文化的生成逻辑,结合群众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建设思路的明确、建设方案的谋划与实施等,以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主导挖掘训练文化、赛场文化、球迷文化和社区服务文化的特质,进一步提升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文化软实力。(2)构建由职业联盟为主、俱乐部和运动员为辅的职业体育文化推广组织体系。为基于项目特征的赛事文化特质在基层传播创造机会,注重推动职业体育赛事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交叉融合,创新职业体育赛事的文化输出方式,将赛事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赋予联赛正确、积极的文化内涵,使职业体育赛事成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

4 结 语

职业体育赛事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20余年的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实践,证实了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作为职业体育发展的唯一准绳,而应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体育赛事主体应更新价值理念,认清当前职业体育赛事应体现的多元价值,以协同共治、成果共享为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主动肩负起自身社会责任,使职业体育赛事的体育强国促进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强国联赛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2017年全国数学联赛A卷第10题另解
秦晋争霸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