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强
内容摘要: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编入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中,该词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本文针对文本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宁静 苏轼 《定风波》 乐观豁达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中选编了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该词表现出了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全词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首句中的“穿林打叶声”,指的就是风雨吹打着树叶发出的声音,以“穿”、“打”两个很有力量感的动词,写出了疾风骤雨给人带来的萧瑟之感,由此可以见出当时风雨之大。
对于这疾风骤雨,词人怎么说的?——莫听。“莫听”何意?就是不要去听,意思很好理解,他以“莫听”二字,否定了风雨的打击,显示出自己不惧风雨的态度。一般人遇到风雨,都会怎么样?肯定是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但是词人却不是这样,他说“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即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妨的意思,比“莫听”的语气更有分量。“吟啸”,即一边吟一边啸。其中“吟”是“吟咏”的意思,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啸”是什么意思?“啸”实际上就是“撮口做声,吹口哨”,借以显示自我的风流与潇洒。“徐行”就是慢慢走的意思,你看他多么从容,一边吟诗,一边吹啸,但此时,其他人是怎样的状态呢?——“同行皆狼狈”。于是两相对比之下,更见出了词人的从容与淡定。
“竹杖”就是用竹子做的拐杖,“芒鞋”可以解释为草鞋,“蓑”即蓑衣,是平民百姓避雨的工具,“竹杖”、“芒鞋”和“蓑衣”都是平民和闲人的装束。词人拄着拐杖,穿着草鞋,行走在泥泞中,在他看来这比骑马还要舒服。一般来说什么人平时行走时骑马?是达官贵人或者官差吏卒,虽说这时词人没有这样的生活,但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他们行色匆匆、忙忙碌碌。“任”解释为“任凭”,“平生”就是一生,这句话不好理解,可以换一下顺序,变成“平生任一蓑烟雨”,即“我的一生就这样任凭风吹雨打”。要注意,这里的“风雨”不仅指现实的风雨,还指人生的风雨。这里的“蓑”是真的蓑衣吗?未必是,只有在风雨中才要穿蓑衣遮挡风雨,因此“蓑”可以指人所表现出来的能让人看到的东西。词人在雨中漫步,任凭风吹雨打,什么风雨于他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享受的是一种真切的、平淡的平民生活,不是那些骑马的人能够享受得来的,由此可以见出他的从容与达观。
“料峭”是微微寒冷的意思,只能用来形容春风。“吹酒醒”,就是说他在之前喝酒了,头有点发晕,在这微微寒冷的春风吹拂下,变得更加清醒。也正因为清醒了,才意识到有点冷。此时抬头,却看到了山头的斜照,所谓“斜照”,就是“夕阳”,夕阳是怎样的?——“相迎”,这是人才会具有的动作,夕阳根本不会去迎接他,是他自己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夕阳身上。阳光照来,词人感受到了什么?——一丝暖意。此时,他经受了微冷和暖意,其实,人生不也正是这样吗?
“回首”是回头的意思,“向来”即“从前、过去、原来”,“萧瑟”怎么理解?它有三个意思:①秋风声;②寂静的样子;③寂寞凄凉的样子。在此,选用哪个解释比较恰当?先看后面的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风雨和晴天没什么差别,都是一样的”,所以,选用第二个解释比较合适,根据整首词理解应该是“回头看刚才还是(风吹雨打的地方)此时已经寂静了,”如此才能解释得通顺。“归去”就是回去,问题是他要回到哪里去?可以理解为回到一个无世事纷扰的地方。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