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越 谢斌 沈妍
摘 要:本文在主要研究国内有关量化自我的文献外,综合国外文件对量化自我目前的理论现状展开分析,并就当前发展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量化自我;可穿戴设备;技术接受理论;感知有用性
对消费者来说量化自我有益于更好地管控自我和消费行为达到优化自我的效果。对生产者而言,量化数据有益于其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生产销售。但这也存在很多问题: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多,不够准确和全面。并且前面积极作用的产生大多有赖于人们长期参与量化自我,但人们精力始终是有限或已经形成习惯难以更改。本文将从量化自我的定义、表现形式、已有研究成果三方面对量化自我进行梳理,并基于这些方面的梳理研究,对未来量化自我领域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
一、量化自我的定义
最早的自我行为追踪是意大利人Sanctorius在16世纪长时间追踪自己体重与进食、消化之间的关系,对能量消耗问题进行研究。量化自我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的《连线》杂志上,认为量化自我像一面真实的镜子,反应自我,从而带来自己我的优化。随着量化自我由于主客观原因的深入发展,《量化自我研究》中认为:无论从广义或者狭义出发,自我认知的获得是通过用户的主动参与获得的。“健康跟踪”可被称为狭义的量化自我,是指通过穿戴有测试仪的设备,利用分析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跟踪和记录;广义的量化自我还包括个体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日常习惯等。在此的量化自我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便携性,智能软件和可穿戴设备;
2.精确性,数字比文字描述更具有说服力;
3.可视化,量化结果以图表、图形等一系列可视化方式呈现;
4.个性化,对个体数据的收集分析,若考虑个体差异,就能够得到个性化的结论。与前文从广义狭义对量化自我进行定义不同,《量化自我的效应及其对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从个体和社群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量化自我是用户在个人或社群角度持有某些目的的基础上收集自我数据,从而进行反思和自我调控,从而优化自我。
二、量化自我的表现形式
在运动健康领域中出现了例如智能体重秤(如小米运动等)、Apple Watch、小米手环、蜗牛睡眠、Pillow等可穿戴设备或智能应用来对身高体重、体脂率、心率、睡眠时长、健身纪律、营养摄入、生殖健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长期动态监测运动、身体数据,判断健康情况,帮助用户了解自身,增强消费者的持续使用。
在娱乐领域,如网易云、QQ音乐等智能软件通过对平均听歌时长、听歌评率、不同音乐类型的占比的数据分析帮助消费者判断分析自我,有利于相关内容的准确推送,增强用户体验和软件增强用户黏性。
在时间追踪领域,如Rescue Time、OFFTIME、Life Cycle等软件可帮助消费者了解电脑、手机使用时间(各网页、应用的停留时间),生活时间(上班、就餐、通勤、睡眠),通过此类数据使用户对时间的划分精准把控,从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不同时间的支出,使时间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在支付领域,支付宝年度账单、支付宝记账本、鲨鱼记账等智能软件,通过手机支出明细,采用文字、数据、统计图表相结合的方式量化用户的经济情况,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进行自我管控的同时,也有利于相关软件对用户投放符合其经济情况的理财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大多领域都已经出现可使用的工具进行量化,但如心理、认知状态此类目前还难以进行量化,无法以数据形式进行呈现。
三、量化自我的已有研究成果
(一)量化自我的不同分类
(二)关于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感知不一致理论(李东进、张宇东,2018):量化自我产生作用是通过数据的呈现驱使用户将其与自我概念进行对比,因此失调情况的出现通常在不一致产生时发生。失调就是消费者目标与信息不一致,感知不一致存在积极和消极两面。在量化自我的过程中用户接收到的活动反馈数据比预期结果更加积极或消极,这种不一致感将驱动用户采取行动。
目标定向、自我感知代价、测量结果公开程度与消费者持续参与意愿(李东进、张宇东,2018):掌握目标定向强调行为过程与自我能力的提升,出现消极测量结果时,用户是否具有关于如何纠正错误、形成能力的诊断信息就十分重要,研究显示,客户如果具有耐心、处事态度积极且高效,用户更具有参加量化自我的持久性。反馈信息对于个体消极方面揭露的程度越高其感知代价越高,自我感知代价将破坏个体积极参与反馈寻求的动机,感知代价越高持续参与意愿越低。测量结果的公开程度与消费者是否愿意持续参加息息相关,要根据用户的感知程度和自尊水平来判断反馈情况(私密或者公开)。
技术接收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影响个体技术活动参与机制。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参与意愿是他们接受、参与和使用新技术新信息的原因。而消费者对技术活动、新形式信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共同决定了其意愿强度。同样用户对于量化自我实现的新形式的接受程度同样对用户参与量化自我产生影响。
感知难用性、无用性与放弃意愿:消费者接受和参与技术活动受到感知性和易用性两方面影响。感知有用性除了会让消费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新的信息和技术,也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感知易用性對消费者态度也有着正向影响,当他们感知到的技术越简单,参与性越高;并且有用性会被易用性所影响,当技术活动难度变大,其无用性感知将提升。
四、量化自我的挑战与展望
面前量化自我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量化自我的工具如Fitbit、小米、Apple三大品牌为例的可穿戴设备仍然存在均价较高的问题,量化自我的成本仍然较高;其次,数据的收集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如都是步数的收集,微信与Apple自带健康软件就存在差异,尤其运用的医疗层面,准确性的不足对数据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最后,数据的深入发掘与使用存在障碍,软件为了开发数据的更大价值大概率会对数据进行社区平台的共享,帮助用户进行分享、比较,进而推广更多产品,但并非所有用户都乐于与他人分享此类数据,并且数据的共享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存在隐患,所以量化自我面临着隐私和安全的挑战。
据以上文献资料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关于量化自我的定义已有较为清晰的概念;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也有各类合理的划分,但并未达成统一;对于量化自我的影响因素已有文献进行研究,但理论成果并不全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更加侧重于研究影响消费者量化自我效果的因素,要探究量化自我参与意愿形成的机制,及其对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就要从社会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角度去探寻,力求构建完整的量化自我的理论框架,探究其实际意义,给企业发展提供科学性建议,为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KUMARPK,VENKATESHWARLUV.Consumer Perception and 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s Smartwatches[J].Journal of Bussiness and Management,2017,19(1):26-28
[2]LEDGER D, MCCARRREY D.Inside Wearables:How the Science of Human Behavior Change Offers the Secret to Long-Term Engagement[J].Endeavour Partners,2014,200(93):1-18.
[3]GaryWolf.TED:Thequantifiedself[OL].
[4]张彦斐,胡德华.量化自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8,38(02):8-16.
[5]李东进,张宇东.量化自我的效应及其对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J].管理科学,2018,31(03):112-124.
[6]李东进,张宇东.消费者为何放弃: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的内在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01):118-131.
[7]贾培培,张宇东,李东进.量化自我中的消费者行为改变促进: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服务设计[J].现代管理学,2019(03):63-65.
[8]李东进,张宇东.消费领域的量化自我: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01):3-17.
[9]张宇东,李东进.消費者参与量化自我的障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01):74-83.
[10]龙娟娟,闫北歌.量化自我与运动类App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J].装饰,2017(10):105-107.
[11]刘咏梅,剧晓红.量化自我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角度[J].情报资料工作,2018(04):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