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里的惠州

2020-05-20 03:25苗理洁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惠州童谣孩子

苗理洁

水,是惠州的灵魂。

“查莲子,子连天,查到观音脚面前(观音:西湖旧时有观音庙,也叫摸仔庙),水渺渺,入茶壶,茶灯盏,水瓜葫,左手弯弯转,右手到河源,河源到水口(水口:地名),水口到木棉(木棉:地名),木棉树下撒金钱,撒一百,撒一千,问下雷公劈奈边(奈边:哪里),十字将军擎起手,古灵精怪奈殊边(奈殊:哪个、哪里、谁人)。”这首童谣《查莲子》,我祖父的祖父那代人已开始传唱,可能诞生于前清,甚至更早。

惠州孩童大都唱过这首童谣,因为这是一首群体做游戏唱的童谣。所谓“古灵精怪”,就是由一个小朋友站出来,一群孩子围着他边转圈边唱《查莲子》,这群孩子里边有一个手里拿着小玩意儿。歌罢,全部孩子双手都举起来,由站出来的孩子去猜谁手里有东西,猜不出来受罚,或拍一下脑袋,或捏一下耳朵,孩子们哈哈大笑再进入下一轮回。真佩服创作童谣的前辈,怎么就编得如此精妙?如此朗朗上口?

童谣是大人编给孩子唱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即使再苦再难的日子,也难掩童谣字里行间的舐犊情深。“摇耳橹,摇耳橹,撑船过海娶心布(媳妇),心布几时归,明日后日归……”想想那年轻的母亲,轻轻地拍打着小宝贝,在耳朵旁摇橹般的一摇一摇地唱着《摇耳橹》,哄着孩子入眠的那种慈爱是多么扣人心弦。“打布勾,掞(掞:晃动)锄头,锄芋仔,蕹芋头。”这是母亲躺在床上,让小儿坐着自己的脚,边唱边勾住其一上一下地晃动。芋仔,是惠州人喜欢吃的香芋,过去填饱肚子的主食之一。这是一幅十分温馨的母子逗乐图,“呵呵,我们锄芋仔去了!”生动地展现了母子情深,骨肉情浓。惠州代代的母亲们,在一天辛勤劳作之后,准备歇息时,就是这样唱着《打布勾》,与孩子亲昵地互动。那坐脚勾的孩子咯咯笑个不停的画面,已随童谣的传唱成为永恒。

歌颂爱,是童谣最核心的部分。爱,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情和人品,在日后走向社会生活和克服生存困境中获取最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孩子们最好的“启蒙老师”。

这次收集的全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童谣,有的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比如,《嘀嘀嘀》。“嘀嘀嘀(唢呐声),扫净地堂(地堂:地坪)耕故丝(耕:纺织的意思),问下爷娘耕几多,耕多六丈做爷衣。爷穿白衫骑白马,女着(着:穿)红裙转妹家(娘家)……”这首童谣有二十四句,整首读来,仿佛带有北魏《木兰辞》的声韵,可谓有岁月沉淀的印记。它与另外一首《老鼠仔》唱来,可捕捉到惠州女人旧时纺织的场面。“老鼠仔,打千秋,打泻(打翻)大哥一罂油,大哥转来(转来:归来)闹(骂)大嫂,大嫂渍麻嘴揪揪。”渍麻,就是将泡在水里的麻秆纤维纺成线。从遥远的农耕社会走来,这座古城自然留有男耕女织的痕迹。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仍有人摇着纺车在纺麻线,然后踏着古老的织布机织着麻布。麻布虽粗糙,但在过去年代是许多人衣着的主要来源。也许,母亲或祖母纺车的“吱呀、吱呀”声与织布机“咔嚓、咔嚓”声,成为那个年代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记忆。

童谣不像诗歌那般激情和浪漫,它简朴、押韵、言简意赅,唱来顺畅,甚至有些粗俗,但是实在,朗朗上口,是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麻雀仔,嘴喳喳,有嘴话(话:说)别人,有(没有)嘴话自家。”这首《麻雀仔》通俗易懂,让人忍俊不禁,摆脱一本正经的说教,形象有趣地启迪孩子们不要做嘴喳喳的麻雀,要懂得自我批评,反思自己。还有《落水天》,可列入优秀童谣行列。“落水天,阿妈带我去姐婆(姐婆:外婆)边,姐婆烧水焖糯饭,姐公(外公)开笼(开箱子)捡(拿)银钱,贡多(这么多)银钱我无爱(无爱:不要),爱条牛地带仔转(转:归)去好耕田。”寥寥数语,鼓励孩子不贪财,爱劳动,淳朴正气,即使今天和将来,以童谣内涵的优秀品质教育孩子也完全适宜。

惠州也叫鹅城、水城,透过童谣读旧时惠州,可见这座城保持较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態环境。“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一粒珠,打扮秀才去读书……”一首《月光光》,表达对读书人的赞美,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学而优则仕”,将来做一番事业。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无疑是人们心中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还有那首“打步狗,卖锄头……”的童谣,就道出那时惠州的山冈和田野有豺出没。“豺”,一种犬科豺属的动物,比狼个头小,但同样凶狠,时常窜进乡村伤害家畜,甚至伤害人。乡村习惯叫步狗、土狗,城里人叫野狗、豺狗(上世纪50年代末渐渐不见踪迹)。说来,大自然的生物链环环相扣,每个物种与大自然相辅相成,都有其生存的理由。我们说惠州美,首先是自然生态美,江湖水充盈,沼泽湿地多,构成生态的多姿多彩。“落水激激,阿公去钓鱼,钓唔到(没有钓着),钓到几条烂水草。”这首童谣,自然是阿公与孩子们逗乐的。事实是,阿公(祖父,也是老爷爷的泛称)一般都不会空手而归。那年月,东江鱼类很丰富:蓝刀(银飘鱼)、沙鲶、白肖仔、江鲤、鲮鱼、翘嘴鱼(俗名昂炮),还有春季从珠江口溯江而上到达东江惠州段的三黧鱼,学名鲥鱼。鲥鱼肉质鲜美,是惠州人饭桌上一道佳肴。天公恩赐惠州人,只要撒网,必有收获。

“天蒙蒙,雨蒙蒙,囊弥(蜻蜓)草蜢(蚱蜢)两头钟(跌跌撞撞),益到(有利)树下鸡公仔,一啖(一口)咬住放光虫。”这首《天蒙蒙》再现惠州不仅江河湖泊鱼虾很多,沼泽湿地的水龟子和浮游生物也很丰富。吃浮游生物的水龟子(一种隶属昆虫纲牵鞘翅目龙虱科的肉食水生甲虫),别名龙虱,民间捉来炒熟人药,有健脾补肾的功效。由此可见,依水而居不单有人,与之共享一方水域的还有许多生物,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立体生态图。

可以想象,这次数百首童谣的“大集合”,可让孩子们在唱念之间,生动逼真地还原了久远年代的惠州。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惠州童谣孩子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