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芮
近期三大教育新贵上市平台发布三季报,跟谁学领先51Talk、网易有道,营收增长超4倍达到11.80亿元,而且是三强中唯一盈利的公司。
自2014年成立以来,跟谁学历经数次商业模式变迁,实现“低获客成本,高用户付费率”的平衡,其发展最为特殊,也最值得被研究。
进化
前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于2014年6月创立跟谁学,9个月后便以5 000万美元,创下中国创业公司A轮融资纪录。
资本的青睐,一直伴随跟谁学左右。然而,其商业模式却历经波折,短短几年间变更数次。
跟谁学成立之初,定位为O2O教育平台。简单说就是线上交易,线下教学,跟谁学在线上链接优秀名师,学生选择老师后,线下实现辅导学习。
和当时很多O2O企业一样,跟谁学也投下了血本参与补贴竞争,但是忽略了教育品质及机构黏性的把控,用户始终找不到一个“非你不可”的理由,其结果就是资本补贴—旦停止,优质的教师资源便退出加入其他平台。
在意识到问题后,2016年,跟谁学在继续保留O2O基本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的2B教育工具,强调通过向老师端的“赋能”吸引优秀师资。
跟谁学推出的第一批赋能工具,包括“天校”“百家宝”和“U盟分销”等,基本符合以上逻辑,对优质师资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但随着向2B端的发展,后来造成了跟谁学业务的无节制扩张,其最疯狂的时候拥有至少5个事业部,包含跟谁学、天校系统、百家宝、商学院、游学等。2B和2C产品主次不分,导致产品体系混乱的同时,跟谁学的现金流也开始吃紧。
幸运的是,陈向东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悬崖勒马,在2016年底提出了两项原则:第一,要控制现金流,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线;第二,要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随后,跟谁学便调转船头,把2B业务一部分关掉、一部分分拆为独立公司,精简后聚焦C端业务。
跟谁学随后留下5个产品。分别是:跟谁学,聚焦中小学文化课、实用英语,采用双师教学模式;高途课堂,聚焦K12在线教育,采用“主讲老师+辅导老师+AI老师”教学模式;成蹊商学院,聚焦教培行业从业者的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金囿学堂,聚焦金融财务人群,服务相关考试培训;微师,为个人提供在线教育工具。
2017年7月,跟准学继续业务精简化,并做出了颠覆性的决策:从O2O+2B赋能,正式转型为B2C的在线教育直播课平台。
转型为B2C,砍掉线下,一方面出于商业模式精简化的考量,—方面则受迫于融资环境趋紧的现实。
而如今看来,告别教育O2O,是陈向东创业以来所作的最正确决策。
这是因为:
第一,教育O2O模式虽然能够连接更多的师资,但师资于平台并不可控,始终需要补贴维系;而在B2C模式下,平台与师资是雇佣关系,模式虽重但师资完全可控,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第二,教育O2O模式的盈利方式,是向平台上的老师、机构收取会员费、流量费,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几亿元的流水,但是公司是赔钱的(补贴和用户损失造成的);而转型为B2C模式,向学生收费,直接用品质竞争,客群更集中,交费的学生积少成多营收与利润更高。
第三,O2O模式只是资本青睐的模式,但落地于企业执行,教育创业界尚没有能做好“找老师”的团队。
转型为B2C平台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17年9月跟谁学便实现了单月盈利。这促使陈向东进一步对历史切割、反思和锚定,并在2018年宣布“All in K12”,彻底倾注于B2C的“在线直播大班课”模式。
大班课具有边际成本上的优势。在线直播教学,面向1个人直播,和面向100个人直播的成本几乎一样,而且大班课模式利润更高,也更容易形成口碑。
在实际操作中,跟谁学推出了“双师制”。即借助一名明星直播老师带来流量和课程报名,再配备数名辅导老师在课后提升学员的学习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授课效率和高交付。
双师制一经推出,便被证明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创新。
—方面,纯粹的大班课缺乏师生互动,个性化教学体验较差,互联网+教育公司一般都不会采用大班课。另—方面,1对1或小班教学,成本又过高,盈利难度较大。双师制则结合了大班课和1对1的各自优势,兼顾互动和成本。
成立5年的时间,跟谁学的数次模式转型,其基本逻辑就是向主流教育本质内容靠近,并逐步摆脱资本依赖。
陈向东说,“教育永恒不变的就是学生和家长永远需要更好的老师,需要更好的学习体验、服务和效果,以及更少的花费。找到不变的东西,外部变化就不重要一。”
2019年6月6日,跟谁学以10.5美元的发行价正式登陆纽交所。此时,主打K12的B2C业务已占到跟谁学营收的7成以上。
跟“跟谁学”学B2C
在找到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后,跟谁学如今最大的课题是平衡销售费用与营收增长。
跟谁学在转向B2C、大班课的较重模式后,营销费用飙升。
2019年第三季度,跟谁学的入学人数同比增长240%到82万,但销售费用也增长了快10倍达到3.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已经达到59.25%。
跟谁学销售费用的增长,反映了其获客成本的增长,这也是所有在线教育模式的通病。即当某一种模式开始奏效,各大巨头都会有所布局,纷纷加注B2C和大班课。
一般来说,在线教育公司的营收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学生人数,其二是课程单价。在获客成本高企,学生人数增长放缓的时候,课程单价就成为在线教育公司维持增长的动力。
但是,这对跟谁学来说可能并不成立。因为,跟谁学转型为B2C后,标榜的即是优秀师资,并以此采用了更高的定价,早已透支了涨价空间。从财报中可知,除K12付费课程的价格有所上涨,跟谁学的外语、专业课程等课程单价没有明显变化。
这就意味着,跟谁学必须深挖既有流量,进一步在付费转化率上做文章。
有趣的是,跟谁学在完成向B2C的转型后,并未砍掉原来的2B业务,其中一部分也跟随跟谁学向B2C转型,这些业务包括高途课堂、成蹊商学院、金囿学堂、微师、habyABC等。还有一些业务,则继续做2B,包括天校、百家云、U盟分销。
这些业务存在的战略意义,即在跟谁学的外围,形成了一个“万能的跟谁学生态”。
在这个生态里,跟谁学通过向B端提供工 -具赋能,进一步激发部分中小机构需要课程内容曝光的需求,进而部分流量导入C端产品线;通过向C端提供内容平台,部分有势能的老师和中小机构想进一步构建品牌影响力,激发他们需要工具提高效率的需求,进而部分流量导入B端产品线。
值得一提的是,跟谁学旗下8个主体公司共有97个认证公众号,预估活跃粉丝850万+,总量远不止如此。同时,专务用户增长的专职员工截至2019年一季度接近300名。
如果默认所有跟谁学的用户都关注了其旗下的公众号,粗略按照850万+粉丝估算,跟谁学的付费转化率可以接近10%,非常可观。通过各种“安利”手段,包括公众号推送安利、主题群推送“安利”、真人个人号点对点安利,虚拟个人号朋友圈“安利”,跟谁学活用互联网漏斗,一步一步地推进潜在用户达成付款。
教育平台基础运营成本很高,但是当各种各样的好老师和好课程都聚集到平臺上,就会分摊平台的基础运营成本。同时,每个类别的课程相互导量,可以形成平台的“流量地图”。比如,K12用户学完小学语文还可以学吉他演奏。由此,跟谁学把教育本身的低频重决策,变成高频轻决策。
显然,用5年时间的探索,跟谁学向创业者们讲述了一个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