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兴富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 昭通 657800)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产生的抑郁症状,患者常出现悲伤沮丧、情绪低落、抑郁等负面情绪[1]。积极心理理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和造就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能有效改造及修正人身的心理缺陷[2]。为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理论在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产后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已排除:破坏性较大或情绪暴躁甚至自杀性症状者。通过随机分类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97±2.24)岁;观察组10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03±2.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常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健康教育及文娱活动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积极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均由本院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和心理科医生进行专门的培训,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护理计划。每项措施均由相关培训的心理护理人员进行,患者随机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频率为每天一次,时长为45~60 min,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提前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配合,并采取奖励措施来加强患者的配合程度。具体包括:①自我了解阶段(治疗第1~2周),组织患者观看团体讲座,了解疾病“病因”“症状”“注意事项”“相关恢复知识”等知识,引导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感恩教育(治疗第3~4周),指导病患学唱感恩的心,阅读感恩的文章,组织感恩活动,使病人培养感恩的人生态度;③感悟生命(治疗第5~6周),团体心理干预,组织写作关于人生感悟、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文章,观看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影片;④重温亲情(治疗第7~8周),指导患者多于亲人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可组织一系列家庭亲情项目促进亲情的感悟,观看亲情主题影片并书写本人感悟;⑤重建希望(治疗第9~10)周),组织患者观看人生励志演讲,进行励志教育,树立康复的勇气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重建希望。
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FIQ)评估病人积极心理品质,分值越高,表明幸福进取程度越高。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幸福进取程度评价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护理 6周、10 周后幸福进取者问卷( HFIQ)评分,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6周、10 周后幸福进取者问卷( HFI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段病人HFIQ量表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段病人HFIQ量表得分比较(±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6周 干预后10周观察组 10 3.68±1.2 4.11±2.3 4.30±1.2对照组 10 3.67±2.2 3.60±2.4 3.70±2.1 t 1.080 5.394 5.385 P>0.05 <0.05 <0.05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产科常见产后并发症状,其对于产妇的产后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以及生活质量等存在明显的破坏性。患者的心理不良健康状态使其长期处于负面阴影下,内心痛苦感极强。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充分获取快乐以及愉悦等内心幸福感,可辅助提升患者的产后整体恢复。积极心理理论认为对于具有严重抑郁症状的患者不仅仅需要解决心理上的痛苦和烦恼,而且要让他们的心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临床上采用积极心理理论进行护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有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其对幸福的追求,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感,将更有利于症状的恢复[3]。
本研究基于现代积极心理理论,以纠正患者内心自我认知结构,调动其内心的积极潜能,提高患者的内心幸福感和满足感为目的,从情感认知、情感控制、自我感觉、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着手,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积极心理理论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幸福进取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积极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作用,体现了积极心理治疗的临床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