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贵周,黄胜先,杨仕国,李佳林,范 斌,李 星
(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柑橘潜叶蛾属鳞翅目,潜蛾科,又名鬼画符、潜叶虫,柑橘潜叶蛾,主要以蛹和幼虫在秋梢、晚秋梢和冬梢上过冬,翌年主要危害柑橘类果树的新梢、嫩枝和幼芽,以幼虫潜入柑橘嫩叶梢表皮下取食,形成弯弯曲曲的银白色隧道,叶片卷缩或变硬,并为柑橘红蜘蛛、黄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1-3]。其发生程度从轻到重排序依次为:成年树<幼龄果树<苗圃;早秋梢<夏梢<晚秋梢[2]。新梢被柑橘潜叶蛾危害后,植株生长减弱,影响树势和来年开花结果。当前,果农传统防治方法为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进行防治,每隔3~5 d喷药1次,连续6~7次直到新稍老熟,这易导致潜叶蛾的抗药性,并可能杀死柑橘潜叶蛾的天敌。因此,在生产上采用合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弱其抗药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多种杀虫剂交替组合的方式防治柑橘潜叶蛾,为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提供依据。
试验区设置在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镇楠木坳思州柚生产基地,树龄18年。供试药剂为43%联苯肼脂SC(中农立华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 000~3 000倍液①;24%阿维·螺螨脂SC(山西奇星农药有限公司,5 000~7 000倍液②;3.2%阿维菌素EC(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 000~5 000倍液③;25 g/L溴氰菊酯E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1 500~2 500倍液④。
1.2.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年3月23日进行药剂处理,第一阶段,每隔30 d进行喷雾防治1次,即3月23日用①+②;4月23日用③+④;5月23日用①+③;6月23日用②+④;7月23日用①+④。第二阶段,在柑橘秋稍第1次抹芽结束后进行,每隔4 d进行喷雾防治1次,8月26日用②+③;8月30日用①+②;9月3日用③+④;9月7日用①+③;9月11日用②+④;9月15日用①+④和9月19日用②+③。试验共3个重复(即3个小区),小区面积为80 m2,每个小区共计5株思州柚树。
1.2.2调查方法
2018年10月15日,调查药前危害率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2019年10月20日,调查药前危害率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和保稍效果。调查及叶片分级方法参考李鸿筠[4]的方法,调查试验区内每株秋梢5枝,每条枝梢调查自顶部向下10片叶子上的柑橘潜叶蛾危害情况。叶片分级标准:0级:叶片未受害;1级:有虫食隧道,但叶片未变形;3级:有虫食隧道,且叶片扭曲变形;5级:叶片半边卷曲;7级:叶片全卷,落叶。
危害率(%)=(危害叶片数/叶总数)×100%;
叶片受害指数=∑(各级代表数值×各级受害叶)/(调查叶总数×最高级代表数)×100%;
保稍效果(%)=[(药前受害指数-处理后受害指数)/药前受害指数]×100%。
试验结果表明(表1),试验园施药前期,柚树受柑橘潜叶蛾危害率达70%以上,叶片受害指数在25.60以上,通过1年的药剂交替组合防治,柚树受柑橘潜叶蛾危害率下降到22%左右,叶片受害指数在4.60左右,3个重复小区保稍效果均在79%以上,平均保稍效果达82.59%。
通过调查观察,在岑巩县思州柚生产基地中,柑橘潜叶蛾发生规律呈现多峰型。即在4月中旬开始发生,5月初进入第1个高峰期,5月中旬逐渐减少,5月下旬少量发生,6月中旬至下旬进入第2个高峰期,7月上旬逐渐减少,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第3个高峰期,这个时期为危害较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量逐渐减少。
表1 4种杀虫剂交替组合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效果
重复 药前 药后 危害率(%)叶片受害指数危害率(%)叶片受害指数保稍效果(%)Ⅰ76.0029.3724.804.8083.66Ⅱ74.4025.6022.405.2679.46Ⅲ75.2026.0620.004.0084.65平均75.2027.0122.404.6982.59
柑橘潜叶蛾是柚园的主要虫害。据报道,目前40%杀铃脲、55%快绿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8%阿维菌素、1.8%虫螨克、5%多氟苯甲酰脲、97%石蜡油、10%噻虫胺、10%虫螨腈、20%啶虫脒、5%高效氟氯氰和15%茚虫威等均对柑橘潜叶蛾有一定的防效[4-12]。单一的药剂防治效果短时间明显,但如果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易让柑橘潜叶蛾产生一定的抗药性,目前,交替用药和混合用药,是解决抗药性的2种重要方法。交替用药就是在植物的某一生育期内,交替使用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农药,既能提高防效,又可延缓或避免害虫对某一种农药的抗药性[13]。本试验表明,使用多种杀虫剂综合交替组合防治,能增强柚树的抗性,效果明显,可使柑橘潜叶蛾危害率从75%降到22%左右,保稍效果达82.59%。虽然使用多种杀虫剂综合交替组合防治效果较为明显,但其危害率还在20%左右,有待进一步寻找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以消除或控制该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