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2017-03-06 12:10周运刚郑新疆马天文张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吡虫啉抗药性

周运刚++郑新疆++马天文++张静

摘要 吡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它作为防治棉蚜最有效的药剂之一。大量不合理使用吡虫啉是棉蚜对其产生抗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本文从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进行简要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棉蚜;吡虫啉;抗药性;抗性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17-01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腻虫、蜜虫、油虫等,寄主范围广,是最重要的农业害虫。棉蚜直接以刺吸汁液危害,或者排泄蜜露,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降低。棉蚜还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病毒。由于棉蚜世代多、发生量大,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药剂主要选择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使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抗药性,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现状以及抗性治理作一综述。

1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现状

吡虫啉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也是防治刺吸式害虫棉蚜等最有效的药剂之一,在棉花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一代新烟碱类化合物吡虫啉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德国拜耳公司和日本特殊农药株式会社共同研发,于1991年投入市场,至今大约在80个国家60种作物上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吡虫啉的研发,第一个产品登记于1992年。

随着吡虫啉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使用次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因为高选择压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国内外就田间棉蚜出现的抗性问题有许多报道[1-3]。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2000年前后,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才有报道。王开运等[4]报道,通过对山东省4个地区棉蚜抗性水平的测定,发现4个地区对吡虫啉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聊城种群的抗性倍数达到了9.6倍。2004年,王开运等再次对山东地区棉蚜抗性水平进行测定,聊城地区已上升至80倍,德州、滨州和菏泽地区分别达到了77倍、97倍和96倍的抗性,抗性水平较低的泰安地区也达到了40倍的抗性。2007年李 菁等[5]报道,北京、河南安阳、山东泰安与南京相比,抗性分别达到了9.53倍、2.21倍、7.63倍。2008年高占林等[6]报道,河北地区棉蚜对吡虫啉均处于中至高抗水平,2005年的廊坊和沧州分别达到了52.92倍、55.02倍的水平。2011年孙 磊等[7]报道,玛纳斯河流域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2.32~3.60倍。

2 抗性治理对策

害虫产生抗药性是防治害虫不可避免的。因此,延缓和治理害虫的抗药性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农作物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外害虫治理经验表明[8],害虫抗性治理的基本就是要降低药剂对害虫的选择压,从而达到防治效果以及保护天敌、非靶标生物,减少环境污染和对植物的药害等。

2.1 抗性监测

抗性监测是治理抗药性的基础,只有了解害虫的抗性水平才能为害虫抗性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要建立不同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基线和抗性的早期诊断剂量,以及长期监测棉蚜对其的敏感性变化或抗性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有利于指导用药和提出切合实际的治理策略。

2.2 科学用药

做好虫情和抗药性动态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准确掌握田间虫情,根据测报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策略。一方面以交替用药和局部用药为主,而在交替用药药剂选择上,要选择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Villatte等[8]报道,利用具负交互抗性的恶虫威防治抗抗蚜威的棉蚜防效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寻找新的增效剂与吡虫啉混配,也是提高防效、减少吡虫啉用量、降低成本并治理抗性棉蚜的一条途径[9-10]。同一药剂不同施药方法,也会影响害虫的抗性发生和发展。

2.3 培育抗虫农作物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新品种是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而植物源抗虫基因的应用更是其中研究的热点。抗性作物主要影响害虫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郭三堆等[9]研究发现,为使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杀虫机制的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使转基因植物产生具有不同抗虫机制的毒素。谢先芝[11]报道,为了减缓植物对昆虫的选择压力,可以利用特异性启动子使抗虫基因的表达局限于植物的特定部位或植物发育的特定敏感阶段。张永军等[12]研究发现转入GNA基因的棉花品系抗蚜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成蚜的寿命和生殖力及整个种群内禀增长力下降。因此,抗性作物可降低选择压,延缓棉蚜的抗药性发展。

2.4 研发新型药剂

针对靶标生物棉蚜研究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型药剂,特别是生物农药,还要注重农药剂型、农用药械的研究。新型药剂要具有对天敌安全、对棉蚜有较高的触杀和熏蒸效果。大力推广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农药。

3 结语

针对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完善预测预报体系和抗性监测,强调综合治理,注重推广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科学用药,培育抗虫棉新品种,保护田间生态系统。

4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王佩玲,刘政,等.近年来新疆棉区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C]//兵团精准农业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6:39-43.

[2] 田笑明,陈冠文,李国英.宽膜植棉早熟高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0-111.

[3] 张国福,李琳琳,李本杰,等.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及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4, 16(6):673-680.

[4] 王开运,孔祥波,于彩虹,等.温室白粉虱和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及交互抗性[C]//第五届全国药劑毒理学术讨论会,1999:115-116.

[5] 李菁,韩召军.棉蚜对吡虫啉抗性的初步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7,9(3):257-262.

[6] 高占林,李耀发,党志红,等.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3):81-84.

[7] 孙磊,谢慧琴,许慧敏,等.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抗药性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299-302.

[8] VILLATTE F,AUGE D,TOUTON P,et al.Negative cross -insensitivity in insecticide resistant cotton aphid[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99,65:55-61.

[9] 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等.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1-7.

[10] 王伟,朱桢,高越峰,等.双价抗虫基因陆地棉转化植株的获得[J].植物学报,1999,41(4):384-388.

[11] 谢先芝.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6):47-52.

[12] 张永军,王武刚,吴孔明,等.转GNA抗蚜棉对棉蚜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3,15(2):127-128.

猜你喜欢
吡虫啉抗药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蕉中吡虫啉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1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吡虫啉、啶虫脒的残留
氰氟虫腙的作用机制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烟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低剂量吡虫啉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吡虫啉的杀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