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洁,翟李娇子,夏义东
(明光市人民医院 安徽 滁州 239400)
有相关调查指出[1],冠心病属于我国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脂质代谢不正常等。冠心病也属于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患者在患病后,存在血流受阻的状况,进而会导致心脏缺血、心肌坏死,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负担。本文旨在分析心脏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与DSA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2]。
随机于我院选取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50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81例。患者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3.19±5.07)岁。其中82例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40例患者具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28例患者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
150例患者均分别进行螺旋CT扫描与DSA检查,螺旋CT扫描:在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前,也需注意一些必要的检查注意事项。①患者在进行扫描前的4小时需禁止饮食;②患者在扫描前也需进行碘过敏试验,确保患者可以接受螺旋CT扫描。尽量使得患者的心率稳定在每分钟70次左右。需保障患者在进行螺旋CT扫描时的心率处于每分钟50~70次左右。扫描范围:自隆突下1厘米至左隔下2厘米。扫描参数:层厚为0.625毫米,层间隔为0.625毫米。造影剂用量:80~100毫升,速率为每秒4.5~5.0毫升。扫描电压:120kV,电流为200~450mA。在扫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层面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钙化标志或钙化斑块。DSA检查:采用GE为患者完成检查,对患者实施多体位的右冠状动脉造影与左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人员从影响增强器的位置出发,对患者的心脏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当判定出患者的管径狭窄在50%以上时,即可认为患者具有冠状动脉疾病病变。
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采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含有统计学意义。
DSA检查的造影阳性率与螺旋CT扫描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DSA检查的造影阴性率与螺旋CT扫描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阴性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冠心病属于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3]。在目前的冠状动脉病变检查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此种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而心脏螺旋CT检查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冠心病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经济性强、辐射相对小、图像清晰、噪音小等优势[4]。
本次研究显示,DSA检查的造影阳性率与螺旋CT扫描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这一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心脏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并无显著差异,在临床上,此两种检查方式存在互补的作用。并且DSA检查的造影阴性率与螺旋CT扫描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阴性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若是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依据时,可以发现心脏螺旋CT检查也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心脏螺旋CT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检查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5]。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钙化程度等均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也需尽可能的提升其成像速度,进而更有效的提升其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心脏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有效的筛查冠状动脉疾病。通过准确检测出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变情况,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