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强
作品简介
李汝珍,字松石,清代小说家。他博学多才,对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音韵无不涉猎,是个有社会理想的文人。《镜花缘》是他自1795年到1815年,历时20年写成的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巨著。
《镜花缘》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分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奇幻的笔法、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海外各国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突出表现了女子的才华,体现尊重女权的思想。
全书采撷古籍中的神话传说连缀故事,借论文赋诗、讲谈笑话、游览猎奇等故事情节讽喻现实,写得光怪陆离,幽默风趣,是中国古典小说里的一朵奇葩。
作品梗概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因百花不经请示便开花,将百位花神谪降凡尘。花神百花仙子托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取名唐小山。唐敖因不滿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等40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逸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人耳长垂地,有的人歪心,有的人无肠,有的人专爱撒谎,有的人一毛不拔,千奇百怪。唐敖在游历中还无意间结识了谪贬海外凡尘的许多花仙,后恍然觉悟,入小蓬莱修道。
唐敖的女儿唐小山思父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后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儿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此时,遭武则天陷害的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代余承志、洛承志同剑南节度使文姜等,联合起兵反对武氏朝廷,先后攻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城,武则天被迫同意唐中宗复位,从而把政权归还李氏王朝。数十名被谪贬凡尘的花仙在讨伐武氏朝廷中殉难,唐闺臣亦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
阅读指导
精读的方法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书籍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精细理解,全面把握;咬文嚼字,融会贯通;读思结合,边读边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朗读涵泳法、质疑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
朗读涵泳法。所谓“涵泳法”,就是要沉浸在作品之中,体验感悟,熟读成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并使自己进入作品的境界之中,即做到“心中有作者,眼前有视像”。
质疑阅读法。质疑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至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和用法,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直至解决问题。
比较阅读法。所谓比较阅读法,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同类的或有一定联系的书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其共性和特殊性的研究,了解、认识各自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意义。凡是同体裁、同主题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法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片段赏析
◆片段一:
又有几个中年宫娥走来,都是身高体壮,满嘴胡须。内中一个白须宫娥,手拿针线,走到床前跪下,道:“禀娘娘,奉命穿耳。”早有四个宫娥上来,紧紧扶住。那白须宫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将那穿针之处捻了几捻,登时一针穿过。林之洋大叫一声:“疼杀俺了!”往后一仰,幸亏宫娥扶住。又把左耳用手捻了几捻,也是一针直过。林之洋只疼得喊叫连声。两耳穿过,用些铅粉涂上,揉了几揉,戴了一副八宝金环。白须宫娥把事办毕退会。接着有个黑须宫人,手拿一匹白绫,也向床前跪下,道:“禀娘娘,奉命缠足。”又上来两个宫娥,都跪在地下,扶住“金莲”,把绫袜脱去。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趾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脚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拿着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两足缠过,众宫娥草草做了一双软底大红鞋替他穿上。林之洋哭了多时,左思右想,无计可施。
摘自《第三十三回粉面郎缠足受困长须女玩股垂情》
赏析
《镜花缘》里最精彩的部分是女儿国的这一段,作者用诙谐的风味,表现女子所受的不人道的待遇,控诉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束缚与迫害,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可以说,这个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给世间女子出气申冤的乌托邦。
“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趾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脚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拿着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
作者写了林之洋被国王看上要纳为妃子之后被梳妆打扮的一系列场景,对于缠足的一段描写非常细腻、形象,通过两性互换角色,描述出了女子所受的痛苦,呼吁人们关注女性问题。
◆片段二:
唐敖道:“小弟向闻无肠之人,食物皆直通过,此事可确?”多九公道:“原来他们未曾吃物,先找大解之处;若吃过再去大解,就如饮酒太过一般,登时下面就要还席。问其所以,才知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唐敖道:“既不停留,自然不能充饥,吃他何用?”多九公道:“此话老夫也曾问过。谁知他们所吃之物,虽不停留,只要腹中略略一过,就如我们吃饭一般,也就饱了。他们国中向来也无极贫之家,也无大富之家。虽有几个富家,都从饮食打算来的——那宗打算人所不能行的,因此富家也不甚多。”
唐敖道:“若说饮食打算,无非‘俭省二字,为何人不能行?”多九公道:“如果俭省归于正道,该用则用,该省则省,那倒好了。此地人食量最大,又易饥饿,每日饮食费用过重。那想发财人家,你道他们如何打算?说来倒也好笑,他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名虽是粪,仍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日日如此,再将各事极力刻薄,如何不富!”林之洋道:“他可自吃?”多九公道:“这样好的东西,又不花钱,他安肯不吃!”多九公道:“他以腐臭之物,如教仆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林之洋道:“他家主人,把下面大解的,还要收存;若见上面哇出的,更要爱惜,留为自用了。”
摘自《第十四回谈寿夭道经聂耳论穷通路出无肠》
赏析
作者运用了夸张手法,运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为富不仁者的厌恶。他们为了一己之利,不顾下人们的死活,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有意夸张,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他以腐臭之物,如教仆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荒诞不经的故事,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捧腹发笑的同时,更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成性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
专题探究
专题一:
故事会
选择《镜花缘》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与你的同学分享。
专题二:
《镜花缘》中的女性
《鏡花缘》中塑造了唐闺臣等众多才女形象,请你就《镜花缘》中的女性,谈一下你的认识。
专题三:
探源“女儿国”
《山海经》《西游记》《镜花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三部经典中都描写了女儿国。请你用比较阅读法,探究三部经典中女儿国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