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多主体融合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2020-05-19 15:24李丹张豪
各界·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李丹 张豪

摘要: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支撑,结合湖北省图书馆2019年启动的“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案例,探索跨层级、跨部门和跨功能的多主体合作,打破传统碎片化、等级式的治理模式,加强公共图书馆和社会组织间、公共图书馆与私营企业、公共图书馆和社会个体间的多主体合作,构建扁平化、多主体、网络化的精准文化扶贫治理主体网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多主体合作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是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践行社会服务理念、履行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的使命与担当。由于人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当前政府财力、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作为公共文化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供给也呈现数量、质量、效率均显不足的特点。社会各界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的有效补充途径。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应鼓励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中将“政府和相关文化职能部门应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个人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确立为重要任务。当前阅读推广服务供给主体类型分为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政府供给、以文化实体为供给主体的市场供给和以公众自治为主要供给方式的志愿供给三种。从治理结构上讲,当前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面临最大问题就是条块分割和碎片化。针对碎片化问题的研究,整体性治理理论给了我们支撑。整体性治理强调跨层级、跨部门和跨功能的整合和协调,即上级和下级、中央和地方的整合,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的整合,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功能的整合;主张打破传统碎片化、等级式的治理模式,构建扁平化、多主体、网络化的治理主体关系网。湖北省图书馆“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为例,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探索多主体融合模式。

一、文化精准扶贫多主体融合案例分析

2019年6月,湖北省图书馆创新服务形式,联合各市、县图书馆、中小学校和乡村文化站,协同社会优势资源和志愿队伍,以随州、孝昌、五峰为试点,启动“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湖北省图书馆设置活动专职工作人员仅2名。为壮大专业队伍、提升活动策划能力,我馆充分注重与多方合作,努力推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以项目制的形式通过不同形式融合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截至2019年11月共开展活动68场,惠及3.5万余人次。

(一)与社会组织的融合

融合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团体和官方组织。“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组建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组建的朗诵专家团队、湖北省少儿作家组建的作家团队、优秀阅读推广人组建的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团队等专家志愿者团队,加入文化精准扶贫队伍,为当地引入创新阅读推广模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1.确定湖北省图书馆为主办,社会团体为承办或协办。湖北省图书馆发挥其阅读推广和文化精准扶贫的主体地位,通过系列、整体的顶层设计,促进活动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社会团体通过承办或协办形式,认领项目中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的具体活动,能够提升其参与活动积极性。今年先后邀请了邀请学者陶宏开、冯兰,少儿作家新月姐姐、别鸣,心理咨询师郑晓边、贾俊,朗诵艺术家鄢萍、亲子阅读推广人王婷、夏燕等专家学者走进乡村,开展朗诵培训、家庭教育讲座、亲子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

2.活动开展各司其职,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如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主要针对农村隔代教养和留守儿童长期跟父母分离而引起的家庭教育相关问题,承办家庭教育类型讲座。湖北省作家协会知名作家深入乡村,让图书作者面对面向乡村儿童讲述创作故事和作家成长经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对推广组织推荐优秀阅读推广人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活动,让留守儿童提高阅读兴趣,指导老师和家长有效阅读指导模式。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作为协办单位负责策划朗诵类的讲座,针对留守儿童组织策划演诵汇等活动。通过乡村人民热爱的活动形式,增强乡村留守人员文化自信,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3.活动代培训,激发乡村阅读推广内生动力。专业团队走进基层,除了面向留守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还设计了针对学校老师、乡村对应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培训和面对面交流。提升乡村阅读推广的专业性,也让城市对应组织更加了解乡村阅读推广需求和痛点并建立点对点联系,进一步实现乡村文化扶贫的精准对接。

(二)与企业的合作

广泛融合企业资源,提升乡镇文化服务环境。如湖北省图书馆引入融创华中区域集团公司资源,为双河学校建立了英苗书屋,配备了书架桌椅、电脑投影等设备设施,为该校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环境舒适、设备精良的新图书室。试点地区之一的孝昌县图书馆跟企业融合为本地区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分馆,配置流动图书11000余册;为更好地评估试点学校的阅读效果,省图书馆联合了月芽阅读平台,免费为试点学校的5000余名师生开通了阅读和阅读效果评估的功能模块。首先,通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其次,企业资本在公共图书馆的指导下合理化、有效化运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信力,树立企业文化形象;再次公共图书馆发挥其资源和服务优势用好用活企业捐赠资源,促进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的长效性和专业性。例如湖北省图书馆和融创华中区域集团公司合作,由湖北省图书馆确定随州洪山镇双河学校为帮扶对象,融创负责该校图书室的建设;湖北省图书馆和随州市图书馆共同提供流通图书,建立标准化学校图书室。湖北省图书馆通过“图书馆指导、学校力推、文化志愿者执行”的方式,为试点学校小学生量身定制阅读活动。最后引入阅读评估企业——月芽阅读,为该校学生閱读效果进行评估。构建完整的文化精准扶贫服务链。

(三)与个体的融合

招募帮扶地区个体开展志愿服务,通过自治形式,提升乡村文化服务内生力。湖北省图书馆“相约乡读”活动在长期招募乡村读书人、家长和老师作为志愿者,不断提升乡村地区文化服务水平,壮大乡村阅读推广服务队伍,建立乡村文化自治模式。第一,放宽志愿者准入机制。鼓励身体健康、有公益心的个体加入志愿者队伍,让大家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潜在读书人加入到阅读推广服务的行列中来。其次,以“图书馆+”作为发展契机,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参与图书馆的积极性,在乡村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对凝聚个体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尝试。主要采取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支持。通过本地区图书馆为志愿者提供阅读资源、活动场地等线下活动支持;二是培训支持。邀请社会名家走进乡村地区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和面对面交流,为志愿者提供自我提升平台;三是平台支持。建立“相约乡读”阅读平台,通过业务交流、阅读推广课件展示和阅读计划顶层设计等方式,为志愿者提供阅读推广新思路。

二、不足和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湖北省图书馆“相约乡读”项目在多主体融合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2019年6-11月,通过2名工作人员的顶层设计,共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活动68场,服务人次超过3.5万。但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文化精准扶贫多主体融合的研究不够深入,合作中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还比较欠缺,社会资源的优势发挥还不够;二是跟个别企业的合作还存在商业广告的植入与图书馆公益性质的矛盾;项目管理和评价还比较薄弱;三是乡村文化现状了解不够深入,城市优势资源和乡村文化需求的对接存在偏差,服务精准性有待提升。

(二)相关建议

1.深入了解,强化合作单位的准入、考核和激励。当前城市优势资源非常愿意主动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活动中。但有些合作单位公共服务意识不够强,策划组织水平良莠不齐或者活动持续性不够强等。在融合企业资源时,首先选择合作组织和单位前,需做好前期了解,包括合作单位和组织的优势、运行情况以及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目的等,寻找合作方共同的目标。其次是在合作中,在尊重个体利益和意志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采取集体行动,不断寻求不同合作方的利益平衡点,推动具备资质的合作单位跟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构建双赢的合作长效机制。通过一定的考核标准完善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实现融合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融合时,不断发挥双方优势,构建完整的文化精准扶贫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图书馆和合作单位融合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质量。

2.加强调研,提升融合开展文化扶贫的精准性。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确实引入了丰富的城市优势资源,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导致优势资源并不能很好的被帮扶地区留守人员接受。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加强调查研究,在选择合作单位和策划活动前,针对乡村文化现状和文化需求做好调查研究。一是加强跟服务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增强当地公共图书馆在活动策划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针对服务地区的调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现状和居民的文化需求;三是针对当地公共图书馆的意见和对当地的调研,加强同合作社会力量的沟通,通过乡村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文化服务,从而实现城市优势资源和乡村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

3.加强多主体融合模式研究,确保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主体地位。社会化合作项目在实践中要科学、高效,就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哪些服务可以社会化、哪些服务不宜社会化。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自身需加强舆论导向宣传,让更多的企业、社区、个人或是基金会,了解文化精准扶贫事业,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持续地关注、 参与和推动其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到依托但不依赖某一个社会力量或者团体,形成更加广阔的文化精准扶贫主体网络,确保其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三、结语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单纯依靠公共图书馆的力量难以提供完善的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应该在确保公共图书馆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和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常态化和品牌化。

【参考文献】

[1]Perri 6,Toward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

[2]陈伟东,许宝君.社区治理社会化:一个分析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3]邓银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缘由、模式和激励[J].图书馆杂志,2014(2):14-19.

[4]苏福,柯平.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9):55-61.

[5]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設规划》的通知[N].文化部,2018.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