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的意义

2020-05-19 03:16马冬梅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民收入补贴

马冬梅

摘 要: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本文从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先简单回顾历史上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一些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然后提出在新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财政政策引导农村经济的倡议。

关键词:农村财政补贴;税收减免

1、历史上的一些农村财政政策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中国一开始选择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资金投入大,资源需求多,这与当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现实很不相符,从而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制约住价格水平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低成本的收购工业用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农产品,将资源集中于重工业的发展中,这相当于用尚且落后的农业经济哺育刚刚起步的工业经济,这种与国力明显不相适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困难。这一时期的财政体制总体上也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地方上没有财政的自主权发展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统购统销制度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动力,缺乏效率,各类农产品的供给相继出现短缺,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农村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了地方上的财政权限以及地方上缴比例等方面内容,同时增设乡镇一级的财政机构,建立起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政体系。在这一时期,中央开始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被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财政上也开始补贴农业,给予许多农产品价格补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对于超额农产品供应,收购价格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还通过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实行一些奖售措施。但是由于乡镇财政的设立,国家财力有限,一部分支出只能由乡镇财政自筹解决,从而增加了向农民的摊派、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开始有了比较独立的财税权,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即当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时候,国家以保护价收购,从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而当农产品供应不足时,则在市场上出售收购来的农产品,平抑物价。此次的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则从流通领域转变到农产品的生产领域,由过去的一种间接补贴转为对农民生产的直接补贴,将过去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改为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种补贴方式对于刺激现如今的农村经济增长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2、对于新时期下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的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消费不足的理由,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生产能力显得相对过剩,不得已通过出口来消化多余的生产力,维持国家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带来的持续顺差也讓人民币面对升值的压力,出口面对着放缓的危机。如何应对这种内需不足的危机,感觉还是应该从农村方面着手,一方面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我国大概80%人口分布在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增加农产品供给,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农村的消费水平低一是农民收入低,购买力不强,二是农村环境对现代化产品的需求偏弱。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1从收入支持方面入手,运用财政的直接补贴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由上一部分的介绍,2004年之前对农民收入的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一直都是局限在流通环节的一种间接补贴,这种补贴的效率比较低,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少,虽说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但大部分补贴并没有补到生产粮食的农民手中,而是补贴给了经营粮食的企业和城市居民,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帮助不大,因而应当坚持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民收入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直接补贴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民种多少农产品补贴多少钱,而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像2006年免除农业税,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免费,就是很好的直接补贴手段,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相应的消费能力就增强了。

2.2加强对农村基础建设的财政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目标中,就有关于村容整洁、生活宽裕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的基础建设,实际上是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增强农村的消费需求,像一些现代化的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并非农民不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偏好,而是由于农村消费环境的制约而无法使之走进千家万户。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村村通公路,同时强化面向农村的电视电信网络等信息服务,使其拥有现代产品的消费环境。还可以引导农民出资出力参建一些小型的基础建设项目,财政上再适当地进行项目补助和任务奖励,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基础建设的管理与维护也需纳入国家财政支持的范围。

2.3对于消费品可以考虑直接的价格补贴从而创造农村对其的需求。比如正进行着的家电下乡活动。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了,生产能力十分过剩,比如彩电业,据查2007年彩电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需要靠出口渠道才能消化,这种庞大的家电出口已经成为我国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的主要来源。开发国内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家电厂商的共识,通过中央补贴80%,地方补贴20%的政策,农村的市场一下被打开了,再配套地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可以预见家电在农村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对消费品的直接价格补贴不乏是一个好手段,值得其他消费产品借鉴。

2.4鼓励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在从需求方面入手刺激农村经济的同时,从农业生产方面着手,搞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提倡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七大报告提出可以依法有偿的转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地方财政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动土地的优化整合,发展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例如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广州市正在酝酿一项相关扶持政策:对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农户,实行每亩地补贴200元,此举将有效地刺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据查,广州市一共有158万亩耕地,假如其中70%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话,那么全市只要拿出2亿就能办成这件事,市区再一分摊,市里就只用出1亿,区里的负担更小,但形成规模经营后的收益将会很大,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鼓励土地有偿流转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开发生失地农民失去生活依靠的事情。

要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仅仅靠不多的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如何打破户籍制度,推动劳动力自由流动,实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城乡不公平理由,将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头等大事,在农村财政补贴及税收减免生产、创造需求的同时,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论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法的改革取向》,陈少英,《政法论丛》,2012年第1期.

[2]《推动环保产业增长的税式支出政策研究》,李皓,《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3]《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财政体制建设》,滕霞光,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农民收入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