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高校档案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记录性文件。这些档案能够为研究和规划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标志着高校整体工作的水平。只有在常规工作中做好高校档案建设与管理,才能够满足上述需求,达成平稳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大数据时代,要积极探索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助力高等教育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高校作为社会的教育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播、信息传递、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管理和运行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质量,只有保障各项工作的畅达,才能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实现文化富强的目标。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的基础工作,包含了采集、整理、分类、归纳等多项内容,可以说是化零为整的重要手段,其价值不仅在于信息的归档,更在于对于档案研究学科的支撑,所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运行的基础性保障[1]。
一、大数据的相关理论概述
“大数据”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于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整合、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以及高校的发展模式。大数据会在广大的用户群体中收集大量信息,并结合客户的个体化差异,针对不同的客戶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另外大数据还能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帮助高校整合信息资源,从海量的信息源中寻找到更加贴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信息,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我们回望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发展历程,已经从TB提升到了ZB的水平(1ZB=10 242PB),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的高速运转是未来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大数据并不是单独依托于单一来源的技术所形成的,我们要重视多元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走在科技的前列[2]。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于“大数据”时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主要是信息收集和信息传输,为了保证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流畅,计算机信息的收集技术以互联网信息为框架,然后通过网络整合信息,但是随着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计算机收集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大数据获取数据的手段相对更加复杂。由于当前档案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很多信息都需要存储在网络云端当中,这就需要“大数据”与“云计算”相互融合,使得数据收集和整合更加高效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求[3]。
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创新
在探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地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创新。很多高校在实践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固守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没有构建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综合工作效能有待提升。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基本采取传统的方式,档案管理工作综合效果不够理念。
(二)档案管理工作形式有待创新
在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形式也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要与现代新媒体结合起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利用现代新媒体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不到位的情况。但是,很多高校在推动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利用新媒体等载体,或者存在利用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4]。
(三)工作理念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在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职工思想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接触到了很多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于这样的情况,探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必须采取相应的举措,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渗透效果,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大数据视角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探寻多元化工作路径,从制度、模式、理念等多角度入手,构建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与此同时,要结合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取创新性工作模式,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渗透效果,真正发挥档案管理教育的引领作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5]。
(一)整合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
之所以称之为“大数据”,就是由于体量之大是整合了网络上所有信息而来的数据,而且很多数据之间还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让高校档案管理的需求更加精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档案的真正内容。当前网络中数据非常庞杂,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高校并没有实际的用处,因此筛选数据就成为了高校最为看重的环节,在数据中找对高校有用的资料就宛如“大海捞针”一般。数据发掘技术,是将信息进行科学化整合,采用系统框架分析模式将数据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并对信息的成因架构起来,然后再进行筛选,这个过程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剔除一些无用信息,这种技术是高校有效信息的重要来源,不仅能对自身要求分析出有用信息,还能帮助高校针对档案特点,并制定策略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高校档案管理的运行成本,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最大化效益。
(二)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档案管理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要想保大数据在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发挥最大作用,提高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档案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说,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的基础保证。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应该在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结合高校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制定符合高校整体特点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并且将档案管理体系贯穿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大数据档案管理机制,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最大限度的符合高校发展特点,提高高校的发展水平。
(三)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的工作最终都是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在制定了完善的大数据档案管理体系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执行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高校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高校内部或者从外界聘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的形式,向高校的工作人员普及相应的大数据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工作人员能够深刻把握档案管理体系的内涵,然后在工作过程中不折不扣的执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常规工作的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并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品质,让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整体运行中发挥辅助性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婉君.面向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24(24):41-44.
[2]俞豪杰,高翔.大数据下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38(11):29-36.
[3]刘红.浅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的挖掘[J].科技视界,2019(29):122-123.
[4]郭淼.大数据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10):58-59.
[5]许德斌.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数字化档案资源管理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8):41-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