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提 赵彦军
摘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潜在感染区和感染人群,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识别;疫情防控;新冠肺炎
為了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利用算法模型提供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医疗救治、辅助筛查、卫生健康、交通管理等不同数据的交叉协同,提高疫情防控,降低成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服务民生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复工复产工作。
疫情期间复产复工进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撑。通过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建立大数据分析的疫情传播模型,计算出两米或者三米之内、半小时以上的患者接触的一阶关联者以及一阶关联者接触接触的二阶关联者,分析出被传染的概率,再根据概率大小决定收治的力度和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疫情传播模式,并对疫情传播规模时行估算,实时、准确地发出疫情态势预警,辅助相关地区提前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大数据资源可以配合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协查涉鄂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对有涉鄂和确诊病例接触史的人员形成可视化行为路线图,找准路线交叉点和终端,自动报警提醒社区启动防控,对各路线交叉点严格排查,加强重点群体管控,减少人员传染,及时控制疫情发展,为本地区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地区物资资源情况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和判断,及时补给紧缺物资,稳定物价,维护社会人民的生活秩序。根据实时提供的人流密度数据,防止由于居民过度拥挤造成交叉感染病毒机会。交通部门安排运力错峰出行,上下班高峰期适当增加班次,根据情况动态增减车次。
借助网络化和大数据的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对医疗资源、防护物资、民生产品的有效管理和配置,促进医疗救治工作高效精准,确保人民生活稳定有序。利用大数据的联动优化信息采集流程,对个人数据充分挖掘,实时将个人的外出轨迹、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就诊记录、目前健康状况等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自动上传到全民疫情防治信息平台,方便医疗机构的救治和社会防控工作的开展,提高疫情防控效率,从技术上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医院门诊的分诊工作人员将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健康数据进行智能分诊,针对疑似或确认感染病例和健康患者分别按照医院规划的不同路线就诊,降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临床人员和防控工作人员不用再手工重复录入居民的个人数据,首诊医师可以调阅患者的以往就诊记录、查看患者疫情暴发后患者的行动轨迹,对高危人群轨迹回溯并可以查询其距离两米或者三米以内、半小时以上的患者,追溯过程仅需29秒,并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疑似被感染者,提醒对方马上到医院检查或者自己居家隔离14天。大数据技术对病毒溯源和分析疫情动态发展趋势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和基层防控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递办、预约办”,最大限度确保群众办事“非接触”。政府提供从网上进行审批服务,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实现网上办理,分级电子审核,在线缴费、公文高效流转,加大对其开展的大数据项目和开发疫情防控产品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倾斜扶持,实现“不见面审批”和少跑腿,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政府提供主动申请与疫情线索上报、科学防治病毒知识、心理门诊、网上门诊、物价信息实时更新、空中课堂及疫情实时动态、疫情确认病例同行程查询、疫情小区速查、疾控智能问答、疫情辟谣、疾病在线问答、收治疫情定点医院导航、口罩预约、实时交通车流量,监督疫情防控工作,给群众提供生活上的快捷渠道。
在政府决策支持方面,医疗大数据技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为手段,客观全面地提供综合疫情防治决策,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及时调整各地医疗资源分配,同时为政府制定疫情防治政策提供客观的依据,防止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在智能监管方面,通过事前数据提示控制、事中数据监控管理、事后数据分析评价,全流程智能监管整个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机会,为疫苗研制提供科学数据,提高确诊病人的救治率,共享高效的确诊病人方案。在辅助诊疗方面,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疑似或确诊病人的在院体征、影像资料、检验结果、电子病历等数据,综合全医学科数据辅助诊断和治疗,建立临床疫情大数据知识库,辅助临床工作者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诊断、治疗和用药。在精准医疗方面,大数据技术在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用药、精准预防环节中,通过基因测序找到存在问题的基因片段、使用靶向用药精准治疗、实现每个确认病例的最佳诊疗方案。在临床对疫情科研方面,临床科研工作者人工收集疫情期间所有病例获取困难、数据量较小、数据不够全面、采集数据周期长等问题,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使用大数据搜索引擎可以准确、全面的一站式获取感染病例的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计算能力,为基因测序、生物工程提供又快又稳定的算力支持,从而缩短创新药物和研发抗病毒疫苗前期研发的成本与周期,可以助力医疗科研工作人员尽快研制抗病毒疫苗的步伐。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合,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和可接入网络的可穿戴移动设备等,可以实现实时获取居民的各项体征数据和指标,使用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给居民提供合理的医疗指导,使居民在家中就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得到诊疗和救治,减轻居民对疫情的恐慌的心理压力。尤其针对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病发症的确认病例救治方面,充分利用医疗大数据技术可以从患者历史就诊数据、实时监控数据和预测数据等多个方面辅助确诊并伴有慢性病例的治疗。在药品研发方面,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疫情期间采集准确的大样本、大量确诊患者的数据以及临床试验数据以确定药品的效果,在药品临床使用阶段可以通过临床大量确认或疑似患者的使用反馈效果不断的改进药品。
在疫情期间,大数据技术涉及个人隐私,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及时出台相应的规定和解释哪些个人数据可以被采集、公开,公开程度如何,个人健康信息、基因信息、以及其他细节问题。任何组织或个人跟踪个人的信息必须通过较高级别的审批后,仅限于防控疫情上使用,任何人或组织不允许私自调阅、篡改、窃取、删除信息,不能私自将公民的隐私数据用于其他的用途。政府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发布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政府要加大力度打击恶意传播或买卖个人隐私数据的行为。疫情结束后,政府将在严格公证下进行个人数据的销毁。
为了更好的挖掘数据的价值,要进一步与各部门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多维度整合各类数据,提升大数据技术在支撑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建立针对全社会的数据服务体系,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降低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