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
摘 要:为了提升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质量,文章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实践要点进行研究,希望能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建设结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房地产业的兴起使得建设用地资源更加稀缺。目前的客观情况使许多开发商不得不把重点放在一些软土地基上,因此加强地基加固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否则就会成为空中的一个亭子。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研究建筑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一)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
地基加固既考虑了环境因素,又考虑了施工环境的变化因素,针对该地区高发生概率的地质灾害问题。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基层加固材料应具有防冻性能,否则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冻裂渗漏问题,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跨经纬度的范围广是我国国土面积的特点,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不同,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发,致使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二)地基处理的多发性特点
基地建设需要在一个完善的方案下进行,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突发现象。如果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随后的建设任务也会受到影响。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如果地理处理方案中有不合理的内容,就会进行改造,从而导致住房项目成本的增加,重复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住房建设质量一直是工程检验的重点,大多数施工队伍只注重效率,而不注重工程质量,导致反复出现问题的建筑物,不能满足建筑审核的要求,环境和周边居民不小,严重制约了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数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地基处理的潜在性特点
在建筑工程基础建设中,隐患也是关键内容。经过加固处理后,将进入正式施工环节。随着任务的完成,基础结构中的安全隐患将逐渐突出。再处理此时错过了最佳时机,说明了基层治理任务的难度。
(四)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
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时,如果是局部问题,可以采用有效的技术进行修补,及时解决,但要达到工程设计的预期效果,就需要从地基调整中进行調整,即建筑物的地基处理。然而,由于地基处于地表之下,地基的调整比较困难,工程也比较复杂。有时,地基引起的连续问题会对整个工程的建筑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避免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的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材料质量、混凝土裂缝和地基基础漏水问题。
(一)施工材料方面
现场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原材料质量会对工程产生影响。若不能从采购源头、材料储运等环节就控制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必然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建设质量。要通过合理的制度管控及质量教育提升各个层级人员的责任,制订合理的标准筛选合适的材料,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整体质量。
(二)混凝土裂缝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较多,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模板、浇筑、养护等工艺中存在问题,如混凝土受力不均、养护不到位、未能定期扫水等。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需要通过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来改善地基基础工程质量。
(三)地基基础漏水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漏水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技术、工艺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是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等条件多变,造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漏水,较为常见的漏水结构主要是山墙和变形缝等。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
总结过去工程施工经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主要有以下3方面。
(一)控制基础施工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现场施工质量。
1)从采购源头到现场材料管理进行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各类施工原材料必须具备合格证明、出厂证明等,需要检验的必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查检验,确认满足各类标准后才能进行使用;
2)对于地基基础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要严格依照设计标准进行配制,通过向混凝土中加入适量减水剂,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在基础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依照标准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最终浇筑质量。
(二)选择稳定的基础场地
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来说,地基基础工程是根本所在。地基基础工程需要承载整个建筑工程,必须具备良好的竖向载荷承受能力。所以,在建筑工程现场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区域。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要提前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了解施工现场土层、地下水等条件。若存在软土地基,必须先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地基基础强度、稳定性都能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建设需求。而且,由于软土地基多由杂填土、淤泥土、湿陷黄土等土质构成,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对软土基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组成成分、分布情况、泥沙情况等,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若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载荷较大,工程实体要与地基基础的竖向结构统一分布,可以通过独立的地基结构形式进行处理。若建筑工程垂直高度较大,需要地基基础提供较高的承载能力,可以选择筏形地基结构,这主要是由于筏形地基结构相较于独立的地基结构形式的载荷能力要高得多,而且筏形地基结构较为稳定,但整体施工成本较高,所以,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结构选择。
(三)选择合理的基础处理技术
当前,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有多种类型,这里分析粉煤灰水泥粉喷桩、碎石桩及强夯2种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当采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技术时,可以有效提升地基固结能力,促使地基呈现复合型特点,通过地基侧面较强的约束作用来充分发挥出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桩高强度载荷能力。建筑地基基础上部可以采用碎石桩改善基坑形变能力,提升地基抗剪能力,避免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柱施工过程中对已固结基础造成破坏。不管是使用粉喷桩及粉煤灰水泥碎石柱,还是使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柱,都要严格依照建筑工程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提升地基基础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进而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当采用碎石桩及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时,为提升地基基础稳定性和承载力,必须采用排水固结与挤密措施改善地基基础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碎石桩填土层,结合地基基础现场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地基强夯点,通过强喷压作用,将碎石桩击散到地基基础当中,将桩径融入周边土层当中,碎石桩与硬壳层形成地基复合层,从而大大提升地基基础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要结合工程现场地基土壤条件、厚度、属性等内容,控制好相应的夯击次数、深度、夯沉量,确保现场施工夯击效果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要选用正确的施工技术,还需要在前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提高勘查的精准度,避免因勘查疏漏而导致施工技术选用错误。增加地基周围勘查点。严格审核出建筑工程周边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基土层类型,为后期开展密实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信息,提高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鼎臣.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6):102.
[2]胡建.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述[J].地产,2019(1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