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

2020-05-19 14:59马娇
健康大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

马娇

【摘 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盲探操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干预组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麻醉优良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提高麻醉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指在臂丛神经干处注入麻醉药物阻滞其所支配的神经传导。这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普遍,多用于肩部、手、上臂和前臂的手术[1]。在传统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使用异感法对神经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方面很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药液注入错误、神经损伤、气胸等;近几年随着B超的广泛使用,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本文将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患者,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有31例,女性有19例;年龄在2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2±11.47)岁;体重在42kg至86kg之间,平均体重为(63.18±9.53)kg。干预组: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21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2±11.98)岁;体重在42kg至86kg之间,平均体重为(63.18±9.53)kg。对比两组上述基线资料,P值>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选取标准:①经过检查确诊进行上肢手术者;②对麻药不过敏者;③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肢感觉出现异常者;②颈部畸形者;③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均为0.44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21),使用剂量为0.4ml/kg。对照组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盲探操作,先解剖体表进行定位,再通过异感法进行注射麻醉药[2]。干预组患者则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患者取平躺仰卧位,手臂放在身体的两侧,保持自然放松,头偏向于健康手臂的那一侧,暴露患侧颈部,对穿刺部队进行严格的消毒,选用超声仪器进行定位,B超的探头对喉部、颈内静脉和颈动脉进行扫视,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在超声仪器上显示出清晰的肌间沟臂丛神经影像[3],超声引导下进针并注射麻醉药,观察麻醉药物的分布情况,直到药液把神经束浸润完全为止[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是患者镇静无痛,阻滞效果好;良是患者出現痛苦表情,阻滞范围不全面;中是患者发出呻吟声,有躁动现象,加麻或辅助用药,才勉强手术;差是麻醉效果无法支持手术。其中优和良纳入麻醉优良率的计算。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均选用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T值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方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可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为80.00%,干预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为98.00%,两组对比,干预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一。

2.2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气胸,5例血肿,4例Honer综合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00%;在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血肿,1例Honer综合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两组对比,干预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普遍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主要体现在麻醉药扩散在臂丛神经周围的程度,所以麻醉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麻醉药注入位置的准确度和扩散程度[5]。

传统的盲探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医生的临床经验、个人感觉和患者配合,定位存在很大概率的不准确性,导致麻醉效果较差[6],此外,传统的盲探法成功率低,还易误入血管及误穿胸膜;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过B超扫描仪器的协助能够确定臂丛神经的最佳位置,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直接显示穿刺针,可以及时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神经分支多点阻滞,使局麻药扩散均匀,起效快,阻滞完全,避免了盲探操作的不准确性。从文中结果数据可以看出,使用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干预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干预组(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不仅能提高麻醉优良率,具有易操作,准确,还能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肖水平,钱滔来,于利等.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64-65.

姜义铁,俞书盼,乐婷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饮食保健,2017,4(27):313.

周文,刘珺,黄桂明等.30例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9(25):351-351.

杨汉权.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17):299..

李明涛,马平康,秦革萍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6):22-24.

周晓琴.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4):429-430.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的效果分析
丙泊酚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