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2020-05-19 08:40吴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德育高校

【摘要】新媒体不仅提供了庞大的网络资源,还加快了教育、工程等产业的发展。但是,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存在非理性行为,加大了娱乐化的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这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结合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管理。基于上述,文章探讨了网络舆情的含义,依据网络舆情的表现特征,提出管理策略,以期为鉴。

【关键词】高校;德育;网络舆情;管理

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网络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加大网络舆情方面的管理力度,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充分发掘舆情管理的解决方针。同时,教师也需要紧随社会热点,搭建网络平台,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 网络舆情基本概述

网络舆情主要以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为媒介,展现出社会各界媒体人的个人看法、个人态度以及评论互动,以此实现沟通和交流。高校网络舆情的媒体人是学生个体,借助有影响力的表述、观念及言论,放大舆情的影响度。同时,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能让学生拥有对社会焦点、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

2. 高校网络舆情的表现特征

2.1 突发性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了解相关社会热点。因此,网络舆情内容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且媒体人能够通过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信息交互。在此过程中,媒体人能够利用这些平台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也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身对社会问题的理解。特别是信息网络已与高校大学生密不可分,能让学生们够通过这些平台了解网络信息的内涵。

2.2 范围性

网络信息不仅拥有时效性的特征,还具有裂变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第一时间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引导粉丝评论,并提高粉丝量。同时,这一过程还具备特色的传播效应,以致于学生们可以借助虚拟的身份,表达自己对社会舆论的看法。其中,不少热点话题缘起于高校学生群体,也可利用平台推广,实现舆论沸腾的情况。但是,网络舆论的广泛性,导致辅导员团队不能综合性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这也是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

2.3 多元性

不同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则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微博已成为信息交互的一大热点平台,学生们能在平台中针对性地与网民们进行交流,并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可能会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出现分歧,如不同文化的分歧、意见的分歧等。这些分歧会随着网络舆情不断扩大,从而发展成群体性事件。所以,多元性的网络环境也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必要性。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德育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3.1 搭建德育平台,推广素质课程

针对于当前网络大环境的发展,教师们需要以新媒体为基本,根据校园文化和校园发展進行协调与统一,以此搭建出合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中推广相关素质教育课程,从而不断丰满课程本身。首先,教师需要以明白学生的用网习惯,结合学生的用网习惯宣讲相关素质教育课程。例如西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社会学理论,都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完善自己。其次,教师还需要开设有关网络舆情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全面的认知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的通讯和推广特征,有利于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自主发现负面新闻,及时摒弃负面新闻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再者,教师需要设立课程的原则体系,结合社会热点和网络信息特征,强化管理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我的中国梦”的课题内容,结合学生的自我理想和网络舆情情况,借助经典的社会案例开展课程内容,发挥出课程的本质功效。最后,教师应充分联动“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内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统一,围绕实践内容,并对社会热点进行剖析,打造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平台。

3.2 完善平台搭建,优化舆情防控

校方应根据当地的社会发展形式完善平台的搭建,同时分析出对学生个人有利的信息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紧随教师的引导,巩固德育思想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筛选出适合学生接受的网络舆情内容,并根据这一舆情的影响制定相关教育计划。如不能让网络舆情过度,也不能让网络舆情过于片面,应保证信息内容的严谨性,并给予最正确的分析处理机制。由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舆情防控:

第一,教师需要不断自主更新学科观念,结合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方式进行投资与建设,确保网络舆情信息能够有选择的、适度的进行宣传与教育。第二,教师需要具备“审视”观念,即需要根据舆情的变化特征进行宣讲,要求高校学生积极地发表自身对舆情的看法。此时教师需要根据看法内容进行引导和教育,切不可仅让学生发表事情的表面特征,更应当在互动过程中了解真相,使学生逐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三,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平台内容,及时解答学生的看法,主动参与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利于让无序的舆情防控转变成有序的防控体制,确保舆情防控具备指向性特征。

3.3 营造新媒体话题,整改网络环境

教师应营造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高校舆情话题内容,通过这些话题进行舆情管理。首先,教师可借助相关平台推送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根据这些话题创造“微生态”环境。其次,在“微生态”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其最为关键的就是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灵活度。如可以引用网络词汇,提高用户学生群体的粘度。此外,教师也可设计微信公众号活动内容,充分活跃平台内的学生群体。最后,教师需要设置思政理论教育的主旋律内容,切不可将不健康的、违背道德的内容呈现至平台界面当中。例如教师可带领高校学生积极的讨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于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及时关注各类网络舆情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思维方向的转变,使师生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互动,有利于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融洽。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和成长方面的问题,方可及时减少消极性的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艳,ZhaoYan.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7(26):140-141.

[2]包丽颖,季伟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1):60-62.

[3]张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7.

作者简介:吴迪,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德育高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