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水涛
汉字从来被认为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为它的字形与字音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尽管汉语方言分歧复杂,但用汉字写下来的书面语言,各个地域的人都能看得懂。古今语音变化很大,但商周古文和秦汉古书等,现在仍然能够读得懂。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表音体系的文字无法做到的。也因此,汉语文字维护着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它关乎文化传统和文明特色,关乎民族复兴和中国的发展。
英国语言学家帕墨尔对汉语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与多数的中国语言学家一样,帕墨尔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甚至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言直接表示概念。他说:“在中国,一如在埃及,文字不过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就是说,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再去表达概念。这就意味着,书面语言是独立于口头语言的各种变化变异之外的。它意味着一个学生学会了4000个左右的视觉符号之后,四千年的文献就立刻展现在他的面前了,不存在学习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负担。”
对于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观点,汉字学研究專家肖甫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是把文字混同于图画的观点,因而是完全错误的。他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那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不能称之为文字,而是图画。虽然文字产生于图画,但是正因为图画满足不了语言发展的需要,才在图画的基础上发展成了文字。肖甫春援引赵元任先生的话说:“凡是视觉的符号,用来代表语言的就是文字,反之直接画事物,只是画儿,直接做事物的符号,是一般的符号,还不是文字。同样的那个画儿,同样的意义,有人看了那个骷髅和两根骨头,说‘毒药;有人看了说‘有毒;有人看了说‘危险……那些符号是直接代表意义的,可是它不代表语言。那么,直接代表意义的符号当然是自古有之啦,现在也还用得很多,可是那个不是文字。”
然而在中国,汉字具有图画的特性,一直视为汉字的优越性。汉字研究的名家袁晓园说:“字形表意,本来就存在着两条渠道:一种是以字形直接表意,不以语言为介;一种是以字形先表语音,从而再表语意。”“由于语言的特点不同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各民族文字运用字形表意的情况就不同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重于以形指意,一个是重于以形表音而后再表意。”“实事求是地分析,汉字保持和发展了字形固有的表意方式之一——以形直接表意,从文字学上看,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肖甫春反驳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他说“语音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而“以字形直接表意,不以语言为介”,这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因为既然“不以语言为介”,不表现语言,也就失去了作为文字“唯一的存在理由”,所以它也就不可能是文字。再说,这也不符合汉语汉字的事实。如果汉字真的能“不以语言为中介”,对于那些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义的词,又怎么“以字形直接表意呢”?例如对于“不但……而且”这样的词,如何以字形直接表意呢?
肖甫春坚持认为,能“以形直接表意”的不是文字,而是图画,图画可以直接表意,但它不是文字,而“以字形直接表意”的文字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诘问道:“说汉字是‘以形直接表意,随便给你一个不认识的汉字,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不要说去古已远的楷书,就是保留图画意味较多的古文字也办不到。古文字里占有很高比例的假借字,怎么以形表意?甲骨文经过100多年的研究,至今还有三分之二的字不认识。如果能够直接表意,还有什么不认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