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玲 束华娜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引起教育生态的重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建设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认证平台和共享数据中心三大基础平台,实现了单点登录,部分院校还建设了办公系统(OA)、教务系统(ES)、学工系统(AS)等系统,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建设时期有先后,并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因而存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迎新工作中,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各自负责自己的业务,数据没有连通,经常出现数据不统一或者重复工作的现象。《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各级院校要建立“覆盖全国、统一標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大数据,打破数据壁垒,最终实现“一数一源”、数据可追溯的目的。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通数据壁垒,解决高职院校迎新工作时间紧、业务多、服务要求高等问题,是一项迫切重要的任务。
(一)原有新生报到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原有新生报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虽然有的早就采用线上系统,但基本是各业务系统如教务、财务系统单独采集信息。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迎新工作都要提前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筹备。暑假之前,学校会临时抽调职能处室、二级学院等相关迎新工作人员,部署、安排迎新工作,人工协作完成新生报到工作。这样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部门协调性差,效率不高。由于新生的整个报到过程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且各部门办公地点远近各异,需要跑很多地方,某一环节没办理完成就不能往下办理,这就导致有些部门门前出现排队现象。比如,每年的财务处,由于财务人员需要逐项核对缴费清单,用时较长,所以新生在这个环节就容易出现排队现象,从而拖后整个报到流程,降低了报到工作效率。而有些部门门前则长时间没人。
迎新数据不统一,数据不准确。在线下线上混合报到过程中,实行线上系统的各业务单位都是单独采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采集内容、数据格式均不一致,这不仅会使形成的原始数据不统一,而且各部门间的内在不连通使各自成为信息孤岛,进而形成数据壁垒。
迎新信息不通畅,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弱。传统的线下线上混合模式迎新中,由于各部门迎新都是基于自己部门负责的业务活动,无法了解报到的整个过程,因此就会出现重复性的工作,导致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整个迎新完后数据不可被追溯,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弱。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相关部门不能尽快掌握新生报到的具体情况,必须等待人工统计数据完成后。
(二)新生报到活动梳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借助问卷调查,重新梳理新生报到的所有环节,并整理出新生报到时的主要业务活动如下表1所示。
(三)以线上迎新业务为主体进行流程优化
根据梳理的业务活动,对迎新过程中的部分流程进行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找出可解决的方案。
让“数据”跑路,提高各职能部门迎新的工作效率。以共享数据中心为基础, 采用Oracle Data Integrator(ODI)数据集成工具,将教务系统、财务系统、迎新系统全部对接到数据中心,实现迎新数据在各系统及数据中心中快速流转,让新生少跑路,因而提高了各部门的迎新效率。为了让新生通过入学须知提前登陆系统填写个人信息并缴费,选取被褥、军训服装等。因此,学号要提前编好,且卡务中心要提前制卡。
统一数据格式,提高数据准确率。制定全校的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根据迎新部门职责和业务分工,是相应数据的产生部门和权威单一来源部门(如学籍信息唯一数据源是教务系统、财务信息唯一数据源是财务系统),负责本部门数据资源的统筹规划、建设,并按要求向共享数据中心提供权威数据,进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畅通迎新信息,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高职院校招生部门一旦确定好新生录取名单,学工部门就根据录取名单在学工系统(学籍系统)中编新生学号,编好的新生学号经数据中心到达迎新系统,新生报到时扫二维码的数据被推送到学籍系统(即教务系统),二级学院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中注册学籍,注册后的学籍状态数据被推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再将学籍状态数据推送到迎新系统、财务系统。如果新生在报到之前已经缴纳相关费用,银行在新生报到前将缴费学生的名单传给财务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系统更新学生缴费状态,新生报到注册学籍后可直接去办理宿舍入住手续。优化后的迎新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达到数据秒级更新,就需要优化数据中心结构,选用合适的数据集成工具。高职院校的数据中心大都采用Oracle数据库,所以选择Oracle Data Integrator(ODI)来作为数据集成。ODI采用web service的机制,能够和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环境进行交互。而且,它能够检测事件:一个事件触发一个ODI的接口流程,因而能够完成实时的数据集成。
(一)总体架构图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架构采取“4+2”层次化体系结构(4表示4个层,2表示两个总线)。
基础支撑层: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运行在校园网上的网络系统、存储、服务器、安全设备、传感设备等;
应用系统层:各个业务系统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
支撑平台层:包括数据中心、流程事务转换中心、消息控制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
终端展示层:办事大厅、个性化门户等。
两个总线:数据服务总线、应用服务总线如图2所示。
(二)数据共享
要实现迎新数据共享,数据中心就要利用数据集成(Extract—Transform—Load,ETL)工具对从教务、财务、迎新等系统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再分别共享到其他业务系统。
(三)迎新数据流向
基于此技术架构,整个迎新数据的流向如图3。
(四)基于流程和数据的迎新系统实现-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注:
1.新生报到扫二维码产生的数据
2.学籍注册后数据被推送到数据中心
3.数据中心将学生注册的数据推送到迎新系统、财务系统
4.财务系统接收到数据后,查找新生是否缴费,并将缴费情况推送到数据中心
5.数据中心根据财务推送的数据,将缴费情况推送到迎新系统
6.迎新系统记录缴费情况,新生可登陆迎新系统查看自己缴费情况
7.新生如果在报到前,已经通过微信缴费,缴费数据被推送到财务系统,同时报到扫二维码产生的数据被推送到教务系统中的学籍管理模块
8.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系统更新缴费情况并将数据推送到数据中心,同时教务系统中的学籍管理模块将注册后的数据推送到数据中心
9.注册后的数据和缴费情况被推送到迎新系统
10.迎新系统更新学生基本信息,新生登陆迎新系统查看个人报到情况
(四)基于流程和数据的迎新系统实现-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生报到当天的前一天,通过银行卡或者微信扫码方式完成缴费(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医疗保险费、军训服装费、体检费),报到时现场不进行收费,直接去所在二级学院办理报到手续,并且可通过迎新系统提前选购军训服装号码、被褥等。由于新生报到之前就已经完成缴费,因此新生报到工作效率就非常高。
基于流程和数据的迎新系统包括五大模块:迎新现场、统计查询、迎新现场管理、服务网管理和事务办理。
迎新现场:展示各报到环节名称、已办人数及比例;
统计查询模块:迎新现场的实时数据查询,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家庭成员信息查询、教育背景信息查询、未报到学生查询、学生采集信息查询、学生缴费信息查询、自选物品查询、环节办理查询、绿色通道办理查询、生源地贷款查询、军训服装查询等;
迎新现场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它包含迎新初始化管理、基础数据管理、流程管理和操作日志,其中在“流程管理”里我们可以对迎新各个环节信息进行维护,迎新现场流程定义、配置等,该模块是实现迎新流程化的基础;
服务网管理:是进行首页配置、新生密码重置、文件下载、数据采集(如站台维护等)等的模块;
事务办理模块:是办理绿色通道、走读申请、专业调整、入伍登记等工作的审核情况等模块。
图4、图5是分别是迎新系统财务缴费及迎新大数据实时展示图,通过这两张图可以详细了解全校的新生报道情况,以及每个学院的实时报到统计情况(如每个时间段报到的新生、学院、专业等)。
表2是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之前和2019年迎新工作为例,来对比说明新迎新系统的优势。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新迎新系统以流程为抓手,紧紧依托“学校数据中心”,真正让数据跑起来,与2018年迎新相比,2019年迎新时间节约近60%、报到速率提升5倍,师生满意率提升12.2%。新迎新系统高度压缩了迎新办理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迎新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飚”升。
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院校管理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以流程和数据为抓手,以师生为中心,认真梳理核心业务尤其是跨部门业务。迎新系统的成功实现,是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学校管理的流程改造与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高职院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必须以信息管理部门为主导、校内各职能部门、企业协同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良性循环、健康有序的信息化发展生态圈。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类计算机类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9319;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9LZYJ4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