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齐聚暖民生 架起党群“连心桥”

2020-05-19 15:19汪茂盛
当代党员 2020年7期
关键词:业委会党群山区

汪茂盛

在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1号楼625办公室里,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

此时,科长杜微右手接着电话,左手拿着一摞资料。资料上,全是各小区的项目数据。

去年初,璧山区启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工作,瀚恩阳光、远林雅宇豪苑、天德康都等7个试点小区相继成立了党支部。

和这些小区党支部打交道,已经成为杜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干了许多实事,璧山区各小区的治理都得到明显改善。”杜微说。

稳“心”

在璧兰河1号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前台处,党群社工温永欢正同配送员核对小区公共器材的订单数目。

璧兰河1号小区共有居民3796人,其中,党员219名。

小区党支部成立前,这里没有业主委员会。

温永欢说:“当时,居民反映问题的反馈速度慢,小区治理工作难以开展。”

没有业主委员会,小区党支部就牵头建。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立业委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须超半数的业主同意。

2019年4月底,小区党支部开展了为期7天的听取民意活动。

也就是在这时,党支部委员张定容第一次体会到小区治理的纷繁复杂——

一次,张定容到小区一户业主家征询意见,开门的是一名年轻男子。知其来意后,该男子直接回复道:“我是外地租客,不清楚业委会的事情。”

张定容前前后后去了3次,都吃了“闭门羹”。直到让同层的邻居去做工作,该男子才联系业主,同意成立业委会。

另一次,张定容到另一业主家征询意见,该业主却回绝道:“别来烦我!”

原来,该业主因空调外机摆放占用了邻居空调位,与邻居产生了纠纷,所以对物业有意见。

“小区有了业委会,邻里之间的误会便会有人管,不是吗?”张定容上门了七八次,最后,业主才挠了挠头,淡淡地说了一句“你说得有道理”。

有困难,硬着头皮也要上。在小区党支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下,2019年5月19日,璧兰河1号小区终于有了自己的业委会。

这只是小区党支部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基层社会治理,缺了“主心骨”便无从谈起。在璧山区各小区里,党支部早已成为“主心骨”,而稳定人心,则是各小区党支部要做的头等大事。

在璧兰河1号小区,党支部自成立到去年末,共收到并解决物业遗留问题89个。

如今,在党支部引领下,这里已大变样。

安“心”

一天上午,在璧山区远林雅宇豪苑小区的出入口,一辆白灰色的污水车停了下来,几根胶管随即沿着车身,蜿蜒地伸向小区地下管道深处。

这是远林雅宇豪苑小区的“例行公事”。

党群社工李静解释道,因小区的管道设计存在缺陷,造成管网堵塞问题严重,小区1100余户住户中,240余户都面临着屋顶漏水的窘境。

过去,面对不作为的物管,居民束手无策、怨声载道。

直到去年初,小区党支部成立,马春成为党支部书记,情况才开始有了好转。

马春到岗后,常常在小区里一边转悠,一边查看服务漏洞。

一天,有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10栋居民楼的下水管道堵了。得知消息后,楼栋长王大全立即向马春报告,不一会儿,维修人员便上门了。

维修人员查看后,发现情况比预期的更严重:10栋居民楼外的地下管道塌陷,导致污水堵塞至15栋居民楼。

马春皱了皱眉头,问:“什么时候能修好?”

维修人员答复:“塌陷,必须开挖地基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可怎么辦?下午5点至6点,是居民用水高峰期,问题如若不解决,将造成较大影响。

马春想了想,决定综合处理,先解决燃眉之急:定期用污水车吸水。

租赁污水车吸水,一天花费至少700元。

“立马租!”马春没有犹豫,自掏腰包垫付。来来回回,他一共垫付了数千元。

事实上,小区党支部做的,远不止于此。

基础设施是检验基层社会治理的“温度计”,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在璧山区,各小区党支部建立后,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党支部面临的另一件“大事”。

一年来,马春带着支部成员走家串户,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居民都看在眼里。

居民陈正芳称赞道:“党员带头,帮助小区处理管网、水电维修等事情,我们都很感激!”

暖“心”

初冬的一个下午,一辆贴着“出入许可证”的面包车缓缓驶入璧山区天湖花园小区。

这辆车载着修建小区电梯的材料。彼时,天湖花园有8部电梯正在建设中。

天湖花园是一个老旧小区,也是璧山区建立小区党支部的首个示范点。

小区的住户多为老年人。过去,楼梯出行给老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到去年末,小区已建设29部电梯,其中,12部投入使用。

硬件更新了,软件也不能落下。

一次,党支部委员兼业委会宣传委员沈华发现小区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于是,沈华跟团区委取得联系,请求协助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四点半课堂”,进行课后免费辅导。

开设“四点半课堂”的消息公布后,立即有20多名业主报名参加。

没想到,“四点半课堂”开设后的第二天,小区党群社工肖玉桦就接到了电话。

原来,开展“四点半课堂”的场地要被建筑公司收回。无奈之下,沈华只好通知大家暂停服务,另寻他处。

距离要近、空间要大,沈华一边思考着,一边寻找着。

在沈华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四点半课堂”的新场地被成功找到。沈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大家:“我们能复课了!”

看到消息后,微信群里欢呼声一片。

沈华笑着说:“看到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小区治理要“走心”。

“主心骨”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只有群众认可,党支部才能同群众拧成一根绳,推动区域共建共治共享。

完善平台、强化基建、提升服务……在党支部引领小区一步步治理下,各小区“不作为”“难作为”“谁作为”的问题得到解决,小区面貌日新月异,党组织也同居民架起了“连心桥”。

目前,璧山区党支部进小区范围不断扩大,已有2300余名在职党员走进居民的“生活圈”,成为解决小区“疑难杂症”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业委会党群山区
“红色业委会”引领“红色引擎”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党群工作
《山区修梯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山区
党群工作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编读往来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