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联兵 李易霖
(中国海洋大学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如果以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学会的重建作为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起始,那么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已经进入生命力最旺盛的“而立之年”了[1]。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生动案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治学学科专业化建制的发展。[2]当代中国政治学自恢复建设以来,向西方政治学进行“补课”“取经”“效仿”“接轨”[3]之后,也逐渐步入正轨,开始聚焦中国治国理政的逻辑,构建中国的政治学话语体系。
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为中国政治学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为治国理政实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相应地成为政治学界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社科基金以项目导向制的形式将两者有机衔接起来。“国家建设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深厚的实践基础,政治学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政治理论支持。国家建设与政治学研究良性互动,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在这一良性互动过程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国家社科基金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的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资助的基金项目,它的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社科基金基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给予研究学者一定范围的研究选题,在这一导向下,研究学者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包括不同研究类型、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法的成果库。[5]
国家社科基金自1991年成立以来,面向以高校、党校、行政学院为主体的科研机构,按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等类型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进行资助,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其立项审批遵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的原则[6]。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审批更多地倾向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等议题。通过收集统计六年内政治学非重大项目1082项,重大项目135项,共1217项。从项目类型、学科归属、成果形式、机构类型以及项目关键词维度进行知识生产成果的整合分析,不难看出当年国家社科基金对特定研究领域和机构的扶持偏好以及各知识生产群体的学术贡献,中国政治学人在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为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7]。本文试图通过从以上维度详细归纳整理政治学在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中的立项情况,得出政治学知识生产成果的概览,探求政治学界怎样为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图1 政治学历年立项项目类型数量分布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包括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 6 种类型。一般项目立项数量从2014年大幅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在历年立项类型中保持最高占比,重点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则基本稳定。青年项目主要为青年知识分子的课题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在历经3年的下降后于2017年强劲反弹,这意味着青年才俊将拥有更多的课题研究机会,将对中国政治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项目2004年开始设立,专门为西部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基金支持,但是近年来政治学西部项目立项数量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从侧面反映出东部发达地区政治研究相对于西部地区的领先优势,东西部政治学研究水平差距较大。
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的划分,政治学学科可划分为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四个学科方向。由图2可以看出,从立项项目的所属学科来看,每年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行政学,其次是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学。
图2 政治学历年立项项目二级学科分布
行政学与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的差距在近两年来大幅扩大。行政学更倾向于对微观的、具体的、实践的社会问题提供对策建议,属于对策性研究;而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则着眼于更宏观的、长远的理论性问题。行政学在每年立项中数量众多,且六年内共立项696项,占全部1217个立项的57.19%;而政治学理论与政治制度共立项456项,占比37.47%。这一现象与国家社科基金主攻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立足当代的立项原则密切相关。十八大以来政治学对中国政治发展所做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对国家大政方针、具体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
由图3可以看出,在项目预期成果方面,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专著、研究报告,其次是论文集,而译著、电脑软件等形式占比极低。研究报告和论文集合计占比58.92%,超过半成,这说明半数以上的项目属于周期较短、难度较低的对策性研究与资政性研究,这与上文描述一致。
图3 政治学立项项目预期成果类型
立项机构划分为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军队及其它。由图表4可以直观地看出,立项项目机构类型中,高校一骑绝尘且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总占比超过80%。其次是党校/行政学院,立项数量基本上处于不断下跌的态势,总占比12.25%。最后是所占比重极低的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军队等。
图4 政治学历年立项项目所属机构类型
高校是知识生产的主要场所,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镇,承担为国家政治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职责,高校在立项项目中占比也是最高。通过统计各机构立项数量可以发现,六年内立项总数不低于12项的机构有16所,这16个机构平均每年立项不低于2项,其中位居首位的南京大学,立项20项,平均每年立项超过3项。这16个机构共立项256项,占1217个项目的比重高达21.03%。事实上,上榜机构的政治学学科发展水平在国内也是位居前列,它们以自身的科研力量为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相比较高校组织,其他知识生产组织立项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在连年增长。
通过分类汇总所有立项机构所在地区,可以发现政治学知识生产力较强的地区大多是高等教育发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东部地区。统计31个省市的立项总量发现,六年内立项总数超过60项的省市有6个,依次为:北京183项,上海123项,江苏99项,浙江69项,广东67项,湖北66项。
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为导向,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治正确性,求真务实,以正确导向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顺利开展。政治学知识界秉承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纵观全局的大局意识和工匠精神,从事政治学的知识生产,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出谋划策,立志解决现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描画中国新时代政治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受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的引导,加之政治学知识界内部嗅觉敏锐,历年立项项目往往有较为集中的热点议题,大多是围绕党的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大问题来进行设计和生产。
关键词整合是探析项目研究热点的有力工具,单个项目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该项目的研究主题,众多关键词尤其是重大项目的关键词重叠在一起,能够反映出历年政治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重大项目的重大性、全局性、现实性与导向性,对重大项目关键词进行单独提取和分析,有助于更加直观、准确地发现当年国家大政方针的脉络走向、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社科基金的扶持偏好以及政治学学科热点话题等关键信息,进而更加直观地得出政治学界对国家政治发展所做的贡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整体形势,着重在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反腐、依法治国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党中央探索和实践的重点领域与国家社科基金历年申报公告、十八大以来历届全会公报基本吻合。强力反腐、依法治国,固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的重点领域,反观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其关键词也与这些重点领域相契合。
为了解十八大后的六年来政治学界的热点问题,通过从历年立项项目名称中提取并合并关键词的方式,逐一统计1217个项目的关键词,得到非重大项目关键词80个,重大项目关键词62个,并得出表格1和表格2。无论是非重大项目还是重大项目,六年来最为热点的话题都是“治理”。这里的“治理”是一个宏大的话语,囊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农村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基层治理、食品安全治理、边疆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网络治理、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等方方面面。综合统计非重大项目与重大项目关于“治理”的立项,可以得出表格3。非重大项目中有256项的关键词为“治理”,占比23.66%;重大项目中则为37项,占比27.41%。依据表格3,大致可以透析出政治学界如何为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提供知识支撑。
表1 政治学非重大项目历年关键词出现频数前十位
在非重大项目中,“农村”治理领域占据了“治理”领域的第一位,在所有非重大项目中的比重为3.88%;“政府”和“国家”频数合计72次,占比6.65%;其次是“社会”“城市/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等。这六个领域合计立项193项,占所有256个“治理”立项的75.39%,学界对“治理”的聚焦点相当集中。由图表3可以鲜明地发现,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对政治学课题研究的导向和政治学界聚焦的热点所在。
表2 政治学重大项目出现总频数不低于五次的关键词
在重大项目中,“社会”治理领域占据了“治理”领域的第一位,在所有重大项目中的比重为6.67%,“政府”和“国家”合计7次。其次是“网络”“边疆”“生态/环境”“全球”“协同”“社区”“农村”“区域”“民族”治理等。与非重大项目不同的是,“网络”“边疆”“全球”治理崛起,成为重大项目中位居前列的治理领域,而这三个领域正是近年来我国持续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不小的挑战,这更突出了重大项目的重大性、现实性、全局性。
中国政治学具有深厚的和鲜明的现实关怀,十八大以来在国家项目引导制下,中国政治学界进行了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为解释中国政治发展之路、探索国家治理之道、寻求政府治理之理、优化社会治理之术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知识供给。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政治学的知识生产在学科身份、理论自觉、方法运用、项目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缺陷。新时代为中国政治学的知识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政治学生产的知识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党和国家的理念和政策之中,政治学生产的知识也越来越具有中国内涵和中国风格。未来中国政治学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表3 非重大项目与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