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顶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膝关节作为人体中至关重要的功能关节,其主要对人体活动的负重进行负责。膝关节的结构极为复杂,半月板是其主要负重承担区域,负责维持人体膝关节稳定,并且可以避免膝关节在长时间的负重运动下遭受损伤[1]。膝关节半月板受损的主要因素多为运动损伤以及暴力创伤等,该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腿软、膝关节疼痛等多种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主要对MRI 诊断与关节镜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详情如下。
选取了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 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检查以及MRI 检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常规组,MRI 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就诊男女比例为37/23;年龄24 ~68 岁,平均(45.72±6.14)岁。
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病情符合《现代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骨质疏松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沟通障碍患者。
常规组采用关节镜检查,检查流程:患者仰卧,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将关节镜目镜与摄像头相连接,通过光源引导帮助患者进行伸屈膝运动以及“4”字运动,初始探查部位为髌上囊处,由此对患者内外侧半月板、髌骨关节等部位进行全面探查,在探查结束后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实验组采用MRI 检查,检查流程:通过磁共振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借助膝关节专用线圈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成像操作,对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 加权像的重复时间参数为3500ms,回波时间参数为99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 加权像的重复时间参数为549ms,回波时间参数为19ms,脂肪抑
制序列冠状位扫描的重复时间参数3000ms,回波时间参数为24ms,层厚参数为4mm,间距为1mm,矩阵标准为398×512,磁共振扫描野参数为180mm。韧带断裂的判断标准为检查序列未出现韧带信号或者T2 序列出现弥漫性高信号。半月板撕裂的判断标准为整个关节面均弥漫出信号。半月板退行性变的判断标准为半月板内显示出高信号,但未达到关节面。
以关节镜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记录,检查结果指标包括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对两组检查结果中半月板的撕裂部位进行统计记录。
使用SPSS24.0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实验组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与常规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检查结果[n(%)]
实验组前角、后角以及体部撕裂部位的检查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常规组检查结果中半月板的撕裂部位[n(%)]
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早期的临床诊断较为重要,尽早将患者病情确诊,可以及时对患者伤患处进行针对性治疗,更好更快地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检查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方式会对患者产生创伤且花费时间较长,在临床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MRI 诊断则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型诊断技术,该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高分辩性等多种优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的病情图像,且操作较为便捷,其诊断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与常规组相比,前角、后角以及体部撕裂部位的检查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 诊断的效果与关节镜检查一致,诊断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综上所述,MRI 诊断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表现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