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染,而且会反复患病,所以,在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前,预防孩子患病尤其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均有发生,但夏秋季发病率更高。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在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前做好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孩子患病的概率。而提前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常识,则可以帮助患病的孩子缓解不适。
疱疹性咽峡炎的患病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小儿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高热、咽部疱疹和溃疡为特征表现。具体表现为:
急性起病,高热。孩子的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同时患病的孩子还可能有呕吐、腹泻的症状。
咽痛。患病期间,孩子因为咽喉疼痛会有烦躁、爱哭闹、不肯吞咽、口水增多的表现,年龄大些的孩子会说嗓子疼。
咽部出现疱疹。疾病初期,孩子的咽部明显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直径约1~3毫米的红晕,数量不定,有5~6个甚至更多。孩子的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部均可发生皰疹及溃疡。溃疡持续约4~10日。
疱疹性咽峡炎的三大特点
它有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它在疾病期间具有传染性,接触的孩子容易患病。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和带柯萨奇病毒者是感染源。主要通过肠道(粪—口),由污染病毒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食入病毒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途径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传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是肠道病毒属,孩子对肠道病毒属易感性强,尤其是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在孩子集聚的场所如托育所、幼儿园等引起暴发或流行。
它可以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到时间自然会痊愈,自然病程为7~10天,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
它会反复感染。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属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有23个型别,B组有6个型别。孩子每次患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型别不同,比如孩子为柯萨奇病毒A组5型感染,疾病恢复后孩子就对柯萨奇病毒A组5型有了免疫力,但对其他型别的病毒并没有免疫力,因此,孩子还会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其他型别的病毒或B组型别的病毒,再次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也就是说,孩子会反复患疱疹性咽峡炎。
7个做法,预防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常洗手。
病毒可污染孩子的手,让孩子经常洗手可以减少病毒侵袭的机会。强调勤洗手,是简单而重要的预防之举。
多喝水。
让孩子养成经常饮水的好习惯,通过饮水,免疫细胞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屏障也将得以加强,可避免孩子受到感染。
坚持锻炼。
利用自然环境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带孩子做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
勤通风。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病毒的数量,避免感染。
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感染。
多吃蔬果。
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避免交叉感染。
对已患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要居家隔离,避免患病孩子与健康孩子接触,防止传染。
小贴士
传染病与传染性的区别
传染病:人群有高度易感性,只要接触患者就会感染,要隔离患者,列入国家传染病的范围。
传染性:指某种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并未列入传染病的范围。
疱疹性咽峡炎只是1~6岁儿童易感,孩子接触病人后并不一定发病,这与孩子免疫力有关。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小儿特殊类型的感冒,并发症少,愈合好,因此未被列为传染病。
特别提醒
这些表现是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很像,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手足口病发热通常为轻度到中度,高热较少见。孩子发热后,快速出现口腔、手、足、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手足口病的典型特征。
如何护理患病的孩子?
如果孩子发热
● 孩子发热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和安静有助于散热和降低代谢率,给孩子多喝水,以增加尿排泄而散热。
● 高热时用退热药。临床经验显示,疱疹性咽峡炎的高热使用退热药的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水,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水果水汁和蔬菜水汁等,促进孩子多排尿。
● 切忌多穿衣或多盖被子让孩子发汗降温,这样不仅起不到降温作用,反而会增加脱水的危险,使病情加重,甚至诱发惊厥。
促进疱疹、溃疡愈合
前3~4天疱疹出现及发生溃疡时,孩子的口腔会有明显的疼痛,此时吃常温食物都会有刺激,低温、易消化的食物比较适合这个时候给孩子吃,如酸奶、冷米汤等,可少量多次地让孩子进食,多数孩子是能够接受的。此外,可以给孩子补充B族维生素和锌制剂,并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中药辅助治疗
清热解毒的中药有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如开喉剑,含板蓝根、柴胡、金银花的中药制剂等。
居家隔离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要居家隔离,只要身体没有恢复,就不能去幼儿园或学校,病情轻的要居家隔离1周,病情严重的要居家隔离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