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原地区以文化宣传、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外交等方式,将内容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外传播,但也面临着传播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完善机制,提高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力;重视内容,增强中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模式,形成中原文化传播的持续力;拓展渠道,提升中原文化传播的辐射力。
【关键词】中原文化 传播力
当前,文化传播的概念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原文化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尤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其传播力提升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中原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扩大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就必须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机融合,深挖文化内涵、发掘文化价值观念触及人类灵魂的优势。
(一)当前中原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1)内容丰富而独特的中原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物化了的地方精神,是一个区域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区域个性。显性的地域文化如自然环境、建筑群、人群等;隐性的地域文化如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等。我们的文字文学体系、政治文化体系、姓氏根亲文化、戏曲文化、遗产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等在传播中展现出比较大的地域文化价值。
(2)历久而弥新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原大地“大同”“和合”“礼义廉耻”“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历久弥新,具体表现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等思想内涵。这些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原人的气质而且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甚至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文明秩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原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理论、价值观念和改革开放精神等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传播。
(二)当前中原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
(1)文化宣传。对外文化宣传主要强调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强调主观、以我为主。
(2)文化交流。目前多边人文机制、演出团、展览团、艺术家作家客座创作等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如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奔赴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動;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设立中国中原文化交流中心等。
(3)文化贸易。当下,文化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最重要的竞争领域之一。如河南省出台《河南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豫开放办〔2016〕1号),积极推动文化贸易创新,打造文化贸易品牌。
(4)文化外交。如2018年4月13日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上,展示了河南宣传片,区域发展融入了大国外交的底色,地方荣耀也映照了整个国家的前进。
二、影响中原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在推动文明进步、展示国家形象、展现地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掩盖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一是传播主体职能发挥不够。政府职能分散,全能包办,项目推介单一;民间文化类组织资金短缺、定位不清、主导性差、官方色彩较浓;文化企业资金链薄弱、文化人才匮乏、产业规模小、缺少精品名牌。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播机制尚未健全。
二是传播内容内涵挖掘不够。文化传播的灵魂是理念和内容,要挖掘蕴含人类理想之光和现代智慧的文化展现和表达。但我们文化产品输出仍以有形商品为主,设计、服务、版权等方面出口相对薄弱,欠缺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负载;缺乏科技、智慧含量高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三是对传播受众分析不科学。迎合多于引导,未构建不同民族和文化圈人群的文化背景及认知模式分析模型,单向、片面地进行简单灌输。
四是传播方式渠道过于单一。过分倚重政府,而民众、社会组织的传播潜能未被充分挖掘,教育交流渠道、大众媒介渠道、人际传播渠道等未被重视。
三、提升中原文化传播力的路径选择
推动文化走向世界要立足现实,在对文化传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完善机制,提高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力
(1)政策法律保障。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法》、《电影法》、《新闻法》等法律法规;要完善文化企业在海外发展所需的财税政策;要对文化企业提供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海外业务所需的政策便利。
(2)知识产权保护。为发挥知识产权整合、激励、增殖、引导的功能,要积极建设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和版权交易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版权保护意识;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3)更新传播手段。一要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二要构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三要完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组建符合产业经济规律和文化传媒管理政策和规律的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二)重视内容,增强中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是文化传播的核心。中原文化传播是中原向全球市场的的文化供给,这种供给既要立足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又要着眼于具有时代特色的当代文化。
1.客观全面,把握传播内容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盘活古老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优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结合,促进国际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
(2)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一要对革命遗物、革命遗址等物质形态的红色革命文化进行保护性修复与重建;二是对精神形态的红色革命文化进行科学整理;三要不断创新宏扬方式方法,强调红色文化的普遍价值。
(3)演绎当代中国文化。一要重视当代文化传播的全方位、多角度;二要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彰显时代精神内涵;三要拓宽渠道、整合资源,文化贸易和文化外交双管齐下。
(4)凝练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原文化最基础的代言人。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科学归纳与整理,既坚持继承性和连续性又要对其有所创新,赋予其新的形式、内涵,还要积极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文化传播。
2.以立为本,推动内容创新
(1)深挖中原文化资源,选准创新点。要选好发展创新点、提出总体性方法论,准确把握中原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打造中原特色并强力推进,使中原文化凸现出来。
(2)注重凝练传播内容,打造中原标志性文化品牌。信息爆炸时代,尤其要注重形成品牌效应。比如可形成官方主导、媒体受众参与、文化企业发扬等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将品牌文化传播一步步做深做透做实。
(3)倡导优质文化,抵制劣质文化,做好对传播内容的严格把关,尽量摒除消极负面的文化因素,以正面宣传为主。
(三)创新模式,形成中原文化传播的持续力
(1)澄清思想误区,健康发展文化产业。是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要以文化人、文以载道是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的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创作方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要健全文化产品科学评价机制,处理好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的关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
(2)改革文化体制,锻造传播生机活力。一要释放文化主体的活力。理顺各种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二要调整文化产业布局。避免人為的市场分割,加强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完善文化产业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完善国际、国内综合交易平台,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建设文化产品国际物流基地和流通网络;不断培育要素市场。
(四)拓展渠道,提升中原文化传播的辐射力
(1)拓展教育交流渠道。首先重视大学的文化功能,建设开放的教学体系,向全球开放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先进文化示范区和辐射源的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水平教育机构的海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此外要充分发挥留学生教育在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传播友谊和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加强大众媒介渠道。一要重视影视等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建设,准确定位其态度表达和观点立场。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畅通网络传播渠道。三要重视新媒体的潜力。要充分挖掘博客、微博、视频、手机报和新闻网站等新兴传媒的潜力,在完善现有的政府网站、文化教育类网站的基础上,培育各种新媒介形式,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大众媒体及个人媒体的有效互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性。
(3)推行人际传播渠道。一是在建立一套长远的有效运行的机制、将文化的基本价值发展成一套体制内的游戏规则,逐步完善文化外交相关立法、积极实施对外文化援助等基础上不断完善文化外交。二是制定激励措施、设立服务部门、给予减免税收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民间文化交流。三是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纽带作用。四是要积极推动国内文化学者走出国门,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用自己的独特思想去与世界交流和对话。五是重视智库,推动智库建设,拓展其参与传播的形式,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决策、公众舆论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8-21.
[3]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2019-10-31.
作者简介:李敬(1982-),女,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教务处副教授,研究专长: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