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关键词】 门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满意度
输液是经由静脉输入大剂量(单次100ml及以上)注射液的一种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输液前需要穿刺患者静脉,不可避免的会引起疼痛感而导致舒适度降低,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所以予以良好的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护患沟通技巧是通过多元化举措解决护患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中无疑有助于改善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故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门诊输液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我门诊输液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岁~64岁,平均年龄(35.75±1.25)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年龄(35.78±1.32)岁。纳入标准:(1)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输液护理者;(2)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排除标准:(1)需要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者;(2)严重精神障碍或者是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输液护理,穿刺步骤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口头讲解输液期间注意事项,定时巡视。
观察组于常规门诊输液护理基础上施以护患沟通技巧,护士在穿刺之前详细介绍自己,举止文明,用语礼貌,对负性情绪明显的患者充分理解并耐心交流,为其提供一个宣泄途径。在输液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回答,语调平和、言语和谐,音量适中并根据具体的谈话内容调整讲话音量。与患者交流期间面部表情和缓,不得流露出不耐烦情形,与患者每次交流时间不宜过长,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3min~5min,保证患者感觉到舒适为宜[2],并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传导关怀,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紧紧握住双手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慰藉。注意控制人际距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一般保持在1.2m~3.5m的社会距离为宜,过于疏远或者是紧密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躁不安情形[3]。
1.3 观察指标
以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以满意、一般、不满意3级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门诊是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输液在门诊日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容易发生护患纠纷的环节。目前绝大多数的护患纠纷均是由于护患之间沟通不畅所致,由此给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患者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强化护患沟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成为当务之急。
良好的护患沟通已经成为了当前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工作繁忙,缺少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尤其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更为不畅,由此成为了护患纠纷的“导火索”[4]。护患沟通技巧正是致力于改善护患沟通不畅局面的沟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把握沟通时机。在门诊输液之前以和蔼的态度、干净的着装、端庄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向患者主动介绍自己,以在患者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使用恰当的称呼以及礼貌性语言。在护患交流期间根据对方实际情况礼貌称呼,老年患者不得直呼其名。言语交流时避免语言生硬,按照《护士管理条例》使用礼貌性用语以加深彼此的信任感。
(3)耐心倾听。倾听是了解对方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护理工作中耐心倾听患者心声能够为其提供一个宣泄途径,释放负面情绪,以利于患者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4)适宜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能够形象的向患者传达主旨思想,属于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5)保持适宜的人际距离。护患之间分处于不同角色,过于疏远或者是过于亲密均会形成隔阂。只有注重以上注意事项才能够真正实现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本次研究表明,采取護患沟通技巧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较常规门诊输液护理的对照组85.00%更高,凸显出护患沟通技巧所具有的推广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门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有助于改善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玲红.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238-240.
[2]《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8年文题索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39.
[3]古力米热·肉孜.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41.
[4]胡玲.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8,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