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最终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异化现象的出现是一种社会不合理之处的表现。研究表明,在物化经济时代作用下体育竞技者更容易出现异化现象。一方面,政府对于体育竞技项目不合理的追捧,极易导致体育运动员心理歪曲,唯金牌论;另一方面物化经济时代的冲击,体育竞技者在重视自身品牌价值方面超过了自身运动技能的提高,从而导致竞技者在品牌和技术两者上的协调不齐。竞技体育运动员异化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积极向前发展。因此,如何在物化经济时代的影响下意识到自身的异化之处,以及分析异化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合理措施消除异化,是体育竞技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唯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绿色、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竞技者;马克思异化理论;物化现象;体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89-02
一、马克思异化概念的阐释与分析
“异化”来源于西欧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其本意为使某物与某人疏远;或另一层意思是从某人之处夺取或者窃取某物,使之与其疏远[1]。同时,“异化”一词还表现为一种现象,它是一种物与物与之相脱离,某物在程度上与脱离之前的物在力量对比上所呈现的一种不合理现象[2]。在经历了黑格尔、费尔巴哈时代的洗礼与价值的不断构造,其“异化”一词如今的含义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客观实践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客体,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客体在突破临界点之后,变为了主体的对抗性力量,从而主体被自己所产生的客体力量控制和压制[3]。异化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带来新思路,其中对于当前竞技体育者的物化价值观方面指明了研究出路。我国竞技体育路程走过数十年,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非议,例如广州恒大足球赛场的黑哨风波。从马克思异化视角来看,这些异端的产生正是由于体育竞技者心理出现异化和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外部大环境作用下从而导致的结果,正是这些异化的产生却在实践中成为控制和奴役我们的力量,它的产生还导致主体与客体面的严重对立,进而给我国体育竞技发展带来阻碍,也影响着竞技者的发挥。
二、经济社会下竞技体育运动员异化现象的体现
对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异化分析可借用《竞技足球犯罪中的被害人研究》中的关于被害人的被害诱发性、被害易感性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这两个视角进行对体育竞技运动员异化的分析。
劳动活动的异化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马克思的视野里,劳动实践就是人类所创造的,其本身应该是人类一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们乐于参加劳动并在劳动活动中发挥自身本质特征,进而体验幸福生活。而一旦劳动活动成为人类这一主体的对立面,作为生命活动的劳动与劳动者相分离,变成外在的繁重的、强制的东西,甚至成为劳动者初衷与愿望的对立面,其异化现象就会出现。
(一)诱发性异化视角下看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异化
1.体育竞技者作为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有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独特魅力,对于一些在赛场表现优良的运动员来说,除了获得奖牌之外,在赛后,更是受到众多体育粉丝迷的追捧和喜爱,例如跳水体育竞技者宁泽涛、体育飞人李宁。这些成绩表现突出的竞技者还会带来潜在的明星名牌效应。无论是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传播信息中,还是人们口中所谈论的某某运动员在某某比赛突破历史比赛记录,都包含有一种潜在的名牌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品牌效应的存在,从而也极易导致一种对体育经济效应的影响,例如李宁品牌、乔丹品牌。正是这样的品牌效应以及体育经济效应,从而造成了体育竞技者异化现象的出现。从在CNKI网站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和体育生活报等报刊中所搜集的资料分析发现,我国主流媒体对于体育运动员过度的参与娱乐活动和接受商业经济演出曾发表过评论性文章进行批评(《人民日报》,2016)。其正是由于体育竞技者名牌异化現象的产生,进而推动体育竞技者过度的消费自我,从而产生一种现象,体育竞技者更偏向于商演的接受,也同时在经济社会的被动驱使下而对于体育训练则不是那么上心。
2.从政府对体育竞技者投入的资金角度看,由于资金对于成绩的过度肯定,进而也产生异化现象。例如,曾举办过全国人民运动会的山东省,就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本次比赛中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奖励50万元。仅奖牌奖励一项,其费用高达3 000万。①我们可以换算一下,2018年广州市财政收入为1 623万元,也就是说,山东省这次举办的全运会光奖励这块就是2018年全年广州市财政收入的1.7倍。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政府对体育竞技资金的高投入来看,政府的高投入的前提是希望各位参赛运动员取得佳绩,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竞技者在物化经济时代的作用下,对于其希望却是异端化的理解。我们对曾参加过比赛的和即将参加比赛的体育竞技者进行过采访,其采访问题为:您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根据各种回答结果进行分类整合,并进行百分比视图量化分析,其数据显示,有40.1%的竞技者是想或者奖牌,为自己争光;20.5%的竞技者是注重参与、体现体育精神;12.6%的竞技者是想突破自己,达到自己赛季的新高度,其余结果不一一列举[4]。从上述的数据中分析得知,接近半数的竞技者更为注重奖牌的获取,奖牌的分量在自己心目中占比相对于其他含量占比会更高。这也从另外一角度说明,当前物化经济时代,体育精神的价值相比于金钱奖励更为在竞技者心中分量偏低。这种体育竞技者异化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
3.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虽然说各类体育项目都含有,但各类体育项目的人员参赛比和后备储蓄力量、项目资金的投入都是参差不齐的。不论是财政投入还是对于体育资金的投入,从对国民投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投入量化是不合理的[5]。这样的情况曾被人民日报进行批评性文章论述过,也有学者发文进行抨击,但是在政府官员以达到业绩为主要目标实施下,这些文章的反问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不禁自问,这是体育精神所包含的精神之一吗?这是政府所预期的目标值吗?马克思先生曾说过: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不论这种“需要”是表面上的金牌战略还是背后的“政绩”要求,其都使得竞技体育作为一种主宰,政府在被胁迫的路径中慌张择步,体育竞技者则是在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下越走越深,其最终导致的结果为“异化物对于人的全面统治”成为现实。
(二)易感性异化视角下看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异化
1.政府的主导、市场的配合,以及竞技者的比赛参与共同运作着比赛,三方各自发挥自身力量,彼此平衡。这是一种乌托邦思想的给予。然而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成绩取得辉煌的不断累积,其三者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发生了价值比重的位移。其表现为大众市场的现实需要推动着政府在竞技项目中不平衡投入,竞技者参与项目的比重更追捧于市场的现实需要,这就导致了一些竞技项目的过冷对待,而另一些竞技项目的过热追捧。例如,跳水、速滑、排球这三个项目是我国体育资金高投入项目,而对于棒球、竞走因资金投入的不足,从而导致一种弱势项目而存在。与其说这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更不如说这是一种异化的体育发展。来自社会大众对竞技体育的期待以及来自竞技体育提醒内部的不合理分配,其异化现象作用被不断放大。市场牵着政府鼻子走,竞技者被动性地参加竞技项目培训。
2.不论是参赛的竞技者还是即将参赛的竞技者,都可能面临着退役的结局。当然,国家体育总局对于每位退役竞技者都有着资金奖励和后续生活保障。但从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分析发展,对于每位退役竞技者,国家体育总局在后勤保障上也是有着等级划分规定的[6]。例如,曾在重要性比赛中获得奖牌的竞技者和未获得奖牌的竞技者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不相同的,这容易造成竞技者心理上的不平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竞技者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特别对于学业知识这块来说,是很薄弱的。因此,如何有效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平衡各位退役竞技者的心理成为了一项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3.体育经济弊端化的结果。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竞技者、市场的合作参与,三方均势构成协调局面。但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冲击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势头已然出现异端化发展,其呈现为一种体育经济胁迫性的要求政府配合,竞技者的无意识化参与,这种结果的发生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但又是体育经济矛盾的显现。因此,如何把握好体育经济矛盾,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矛盾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该做之事。如何使我们体育经济这条路持续向上并且健康发展,应是我们所思考之处。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在竞技体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必将进一步加剧竞技体育的异化程度。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说,唯有“将异化的扬弃由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由简单的物质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从而使竞技者认识到异化的存在”,这才是竞技运动者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海鸥.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批判[J].理论学刊,2013,(1).
[2] 李志平.异化与人的存在状态——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尝试[J].理论界,2013,(8).
[3] 刘莉.竞技足球犯罪中的被害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4] 2015年网络调查.新华网[EB/OL].
[5] 高强.体育与城市:一个哲学人类学的考察[J].体育科学,2014,(1).
[6] 赵慧娣.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陆琳宏(1993-),男,广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从事刑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