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在地铁供电系统的应用

2020-05-18 02:43罗青龙
科技视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运维设备

摘 要

近年来,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IM技术因其可视化和参数化等特点,在项目建设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地铁供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应用,针对项目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为地铁供电系统的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BIM技术;供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17;TU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7.072

0 引言

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引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了重大革新。传统的项目管理将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分割成独立部分,各阶段信息无法共享[1],在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上有明显的短板。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通过对各类数据集成和关联,将各阶段的子模型综合形成完整的BIM[2]。该技术使不同参建方既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侧重,又能通过统一的模型实现信息互通,全方位指导工程建设。地铁供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1 BIM技术在地铁供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通过集成地铁供电系统各阶段相关信息,保证在供电系统生命期内工程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其应用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

(1)模型可视化。从设计源头建立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发现问题,优化设计方案。

(2)参数化管理。通过模型与实际物料的参数关联,实现供电系统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3)信息一致性。基于统一的工程模型,项目各参建方能够进行全方位信息交互,保证工程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

(4)数字化移交。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使工程建设数据完整传递和记录,实现数字化移交。

2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各阶段应用目标

BIM技术不仅解决方法的问题,更解决过程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信息连通。项目参建各方通过共享的信息模型,做出相关决策。各阶段应用目标如下:

2.1 设计阶段

(1)基于中心模型进行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2)通过参数化建模优化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和出图效率;

(3)与其他专业协同设计,例如三维碰撞检测等;

(4)通过BIM模型进行数字化设计交底。

2.2 施工阶段

(1)通过参数化模型和虚拟建造技术,关联施工进度;

(2)通过可视化模拟,改进施工方案,指导工艺流程;

(3)通過BIM编码,实现模型与物资的映射,方便物资管理和跟踪;

(4)通过跟进修改BIM模型,统计工程量,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5)借助可视化手段进行技术交底,直观展示施工要点,实现质量管理。

2.3 运维阶段

(1)以参数化、可视化实现设备参数管理、空间管理和运维状态管理;

(2)将模型与实际关联,对运营资产进行跟踪,实现物料管理;

(3)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对运维事件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

3 全生命周期下BIM技术的实施方案

3.1 设计阶段

3.1.1 软件平台

目前,主流的BIM平台主要由Autodesk、Bentley和Dassault三家公司提供。由于Autodesk系列软件侧重建筑领域,且该平台在二维设计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地铁供电系统设计推荐选取Autodesk平台。

3.1.2 设计方案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供电系统设计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设计管理平台为核心部分。通过与中心模型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调用知识库[3](包括设备族库、数据库和图库等),完成模型设计、专业设计和分析处理等,实现设计成果的发布。

地铁建设涉及多专业、多领域。传统的二维设计存在着数据交换不充分、信息不通畅等问题。BIM技术可同步实现专业内容设计和专业协同设计。通过访问统一的中心模型,各专业人员在各自的工作集内完成相关专业设计,并及时同步,保证信息互通,提高设计效率。通过数据关联,打破原有设计模式下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联动。此外,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相比人工统计,更加客观准确。

3.1.3 设计交付

传统的设计以二维图纸作为施工依据,不便于指导施工进度、运营管理等[4]。通过发布二维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成果,实现数字化移交,可以对实际工程进行动态跟踪,实现精细化管理。

3.2 施工阶段

3.2.1 基于BIM 的4D 虚拟建造

基于BIM 的4D 虚拟建造技术,指的是在3D 建筑信息模型加以时间维度,制作4D 模拟动画,并借助可视化设备对项目进行虚拟描述[5]。传统方法由于自身缺陷,对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比较局限,很多问题往往在施工阶段暴露。通过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对施工过程反复模拟,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制定应对措施,从而优化施工方案。

3.2.2 施工进度管理

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通过横道图、网络计划图等纯文本形式表达,不够直观,且不便于对项目实际进度跟踪分析,实际操作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充分利用可视化手段对实际进度进行跟踪管理,并与施工计划对比,直观掌握工程的施工情况和问题,实现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精确控制。

3.2.3 竣工移交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将供电系统BIM模型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移交。施工单位需确保移交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为数字化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3 运维阶段

通过建立运维管理平台,结合设备的属性信息、空间信息、状态信息,实现数字化运维管理。

3.3.1 设备信息管理

(1)设备参数信息

建立供电系统设备信息数据库,包括模型信息、编码信息等。将三维模型和静态数据关联,能够直观、全面地查看不同设备的参数。

(2)设备空间信息

传统的运维系统中,不同设备的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是非关联的,通过二维图纸进行信息展示,难以直接对应[6]。BIM模型对设备的定位管理和参数驱动,便于运营人员及时掌握系统的动向,为供电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维护方案。

(3)设备状态信息

通过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时获取供电系统设备运行的动态数据和事件记录,如设备运行工况、能耗情况、故障信息等,在模型中实时更新和统一管理。

3.3.2 运维信息管理平台

基于BIM的运维信息管理平台(见图2),包括设备信息管理、工程管理、资料管理、运维信息管理以及相应的通讯接口和数据处理单元等。

运维阶段通过BIM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信息集成度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在BIM模型上可以看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历史数据,如设备建设信息、运维信息等。还可查看系统的动态数据,如设备实时运行数据、事件报警等。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还能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4 存在的问题

BIM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铁供电系统工程建设,BIM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

(1)标准欠缺。目前缺乏完整的地铁BIM技术标准,对于各专业的协同缺乏指导,在各阶段交付上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不利于正向设计;

(2)软件平台。供电系统作为站后专业,其BIM设计需依托建筑模型来完成,因此软件平台的选择往往比较被动,基于不同平台做二次开发还会消耗额外的人力物力;

(3)人才队伍。BIM技术对各参建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还不具备足够的BIM技术人才,一定程度限制BIM技术的发展。

5 结束语

地铁供电系统的建设受建设流程和专业协调的约束,传统的管理和移交方式信息难以贯通,不利于工程精细化管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弥补了传统工程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各参建方、各阶段的无缝衔接。该技术的应用,为供电系统数字化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有利于实现工程在质量、成本、周期等方面的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瑞.BIM软件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于发展[J].天津建设科技,2015(25):44-45.

[2]张平.BIM技术在铁路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16(4):118-121.

[3]罗青龙.BIM技术在地铁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與装饰,2018:259-260.

[4]李丽.BIM技术在铁路隧道设计中的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4(5):45-48.

[5]王广斌,张洋,杨学英,等.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发展方向——虚拟设计与施工[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1(2):90-93.

[6]张昌鸣,陆萍,何斌.BIM在地铁车站运维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7(23):49-51.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运维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