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医学时代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020-05-18 02:43傅聪
科技视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本科生医学生精准

傅聪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已逐步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医学高等院校对于医学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教授理论知识,更应重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校应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本文从教学模式、实践能力以及科研学术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能途径,为精准医学背景下医学高等院校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

精准医学;科研能力;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7.066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形势。

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缺乏原创性的重要医学发现和医疗技术。这与长期以来对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很多医学类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积累医学知识、应用医学知识的重要保障,是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新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当既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1 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高校应该重视的问题[1-2]。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已逐渐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的定义是: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其旨在利用人类基因组及相关系列技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数据,整合个体或全部患者临床电子医疗病例。精准医学的出现标志的医学已经逐渐从一门经验学科转变为一门利用已知的医学知识进行精确治疗的学科,现代医学现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模式。精准医学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调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的不同,进行医疗方法定制的医疗模型。不同于原有的“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模式下,精准医学的检查会深入到最微小的分子和基因组信息,医疗人员则会根据患者的这些信息的细微不同来对诊疗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靶向特异性药物的临床普及是精准医学模式下疾病治疗的一项重大的代表性的成果[3]。

在精准医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陆续有医院或区域性的大型医疗中心开始建议精准医学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精准医学中心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共同建设、共同发展。显然,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精准医学治疗模式的需求。精准医学模式下需要医务工作者紧跟学术前沿,掌握高精尖的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此外,还要求医学工作者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敢于开拓创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缺乏原创性的重要医学发现和医疗技术。在精准医学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这与长期以来对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很多医学高校对于医学的迅速发展认识不足,应对不足,没有及时调整自身教育模式已更好地适应医学的发展。目前对本科生的培养仍拘泥于经典知识的讲授,对于医学前沿理论,前沿技术,在校学生涉猎较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高校开始认识到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的脱节问题,尤其开始意识到现有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精准医学人才,因此,这些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积累医学知识、应用医学知识的重要保障,是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精准医学的重要保障。新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当既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1 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正是精准医学模式下急需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所有医学高校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提示医学本科学科研能力的策略做一简要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启发性教学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教科书为授课重点,教学大纲也是围绕教科书制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医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弊端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忽视了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科研思维能力的医学生。因此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良好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进一步引导学生摈弃本本主义的观点,鼓励学生就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在课下广泛查阅资料,查阅文献,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现今医学知识发展突飞猛进,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传统的观念,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挑战教科书上的观点,敢于挑战传统理论正是精准医学得以发展的前提。此外,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该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高校教育与高中教育不同,教师在授课时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觉的学习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关键,也是培养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基础。

2 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实践,理论终究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精准医学不仅仅是流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科学。然而,目前医学高校时常出现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施展的情况,这说明现今高校仍未真正重视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有很多医学高校设立针对本科学的专门的科研基金,以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让学生的科研活动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撑[4]。在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时指定专门的负责教师,并进行严格的答辩考核。鼓励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探索,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但是,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科研资金资助力度仍较小,部分高校流于形式,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帮助有限。医学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针对本科生的科研资助力度,同时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申请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指导教师发挥好指导、监督作用,放手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有教学医院的高校应当重点发挥教学医院的作用,鼓励本科生参与到教学医院开展的各项科研项目中来。在学生的日常考核中,應当把科研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纳入常规考核项目,与评优挂钩,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创建高校良好的科研学术气氛

良好的科研学术气氛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温床。高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首先,高校的教师应当重视科研,积极申请科研项目,为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前提与保障。此外,学校应当定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科研讲座,讲授科研相关的知识,同时学校应以报告会,竞赛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给学生提供一个报告成绩的舞台。对于科研成果优异的学生,学校应鼓励与支持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上汇报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学必将迎来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医学人才。在高校教育中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我国的医学原创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水平,改变目前精准医学的现状,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是精准医学大背景下各大医学高校应当积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加西,史建强,冯霭群,刘盛波,林灿辉,阳慧芝,曾杰,陈嵘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调研与培养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5):16-18.

[2]高立伟,殷菊,申昆玲.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71-73.

[3]何明燕,夏景林,王向东.精准医学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5,36(06):418-422.

[4]张静怡,祁峰.医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认知与态度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8):29-30.

猜你喜欢
本科生医学生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