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石荣义
(1.邳州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邳州 221399;2.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邳州 221300)
肋骨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事件的频发,造成该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临床数据显示发生率已经达到45%~65%[1]。引起肋骨骨折的因素较多,例如高空坠落、暴力等,骨折根数较多,可导致胸部外壁变形,进而损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病情严重时患者还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影响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对此类患者实施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骨折早日康复。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诊断的基础,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该疾病骨折类型的检验方法主要是CT、X线胸片、数字化X线摄影等。X线胸片为常规检查,但是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较大;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具有快速、价格低廉和经济的优势,存在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2],但是由于机体胸廓的生理结构较为特殊,采取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也较大,极易导致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16层螺旋CT逐渐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医患双方的认可和青睐,将其用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可获取更为清晰、详细的骨折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本研究以16排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为内容展开评价,同时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象实施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 性2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53±3.29)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14 h,平均时间(7.58±1.89)h;车祸致伤21例,高空坠落致伤9例,打架致伤15例,其他原因致伤5例。本研究经邳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对象视听功能、理解能力、语言功能正常;②可良好配合全部研究项目。排除标准:①存在生命危险;②凝血功能障碍;③临床影像学资料缺失;④中途转院等患者。
16排螺旋CT检查:研究所用16排螺旋CT机的型号是NeuViz 16 Classic(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实施检查时的参数包括电流是220 mAs,电压是120 kV,层厚是1.25 mm,螺距是1.375 mm,扫描的时间为10~12 s。指导患者以仰卧位进行检查,辅助患者双手抱头,充分暴露胸腹部。自患者胸部开始扫描,扫描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扫描完成后将获取的图像资料以VRT(容积再现技术)以及CPR(曲面重建法)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角度实施调整,从而获取多维度的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指导患者合理屏气。
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研究所用的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系统型号是Definium6000型(美国GE公司),实施检查时的仪器是电流为1.5~2.0 mAs,电压是60~70 kV。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坐位,分别拍摄胸部左右斜位数字化X线摄影片以及胸正部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肋骨的疼痛部位进行标记,将疼痛部位坐位摄片中心,实施切线投照,摄片时指导患者屏气。检查结束后,均由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阅片方法为双盲法。
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金标准,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以及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同时分析肋骨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主要是腋缘、腋下、胸肋关节、肋弓以及前肋。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进行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50例患者均是肋骨骨折,均见到骨痂生长,符合性是100%,16排螺旋CT检出49例,检出率是98.00%,数字化X线摄影检出43例,检出率是86.00%,与数字化X线摄影胸片检查相比,16排螺旋CT检出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漏诊率是2.00%,误诊率是0.00%,数字化X线摄影漏诊率是8.00%,误诊率是3.00%,两种检查方式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分析量表[例(%)]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腋缘骨折3例、腋下骨折5例、胸肋关节骨折9例,肋弓骨折11例,前肋骨折22例。16排螺旋CT检查与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情况,见表2。
表2 骨折部位结果分析量表[例(%)]
人体共有12对肋骨,包括真肋、假肋以及浮肋,其中真肋指的是1~7对肋,肋前端能够借助肋软骨和胸骨连接,假肋指的是8~10对肋骨,前端能够借助上位肋骨和软肋形成肋弓,浮肋指的是11~12对肋骨,前端在人体腹壁肌层中游离[4]。此外,临床将12对肋骨又归纳为中位肋骨、下位肋骨以及上位肋骨,其中1~3对肋骨是上位肋骨,由于此部位的范围较小,受到锁骨和肩胛骨的保护,因此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低;11~12对肋骨指的是下位肋骨,此部位的肋骨日常活动较为频繁,发生骨折的风险同样较小;4~10对肋骨指的是中位肋骨,此部位基本无保护措施,且位置相对较为固定,因而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5]。在发生肋骨骨折后,骨折的肋骨尖锐端可向内移位,刺破胸膜、肋间血管、肺组织、上腹部脏器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极易造成多部位脏器损伤、气胸、血胸等严重情况,向外移位可对胸壁造成损伤,进而产生胸壁血肿、皮下血肿及皮下气肿等。多段、多根骨折时还可出现连枷胸,进而发生矛盾呼吸运动,可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 害[6]。
鉴于肋骨骨折的损害,临床应当加强对于肋骨骨折的重视度,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诊断,继而给予患者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以促进骨折早日康复[7-8]。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临床影像学诊断方式较多,数字化X线摄影为常用诊断方式之一,可获取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但是由于肋骨生理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特殊性,数字化X线摄影平片对于较为隐匿的骨折部位或者是存在重叠部分的骨折具有显著的局限性,例如腋中线、肋软骨、腋下、轻微线性骨折,存在的漏诊风险较大[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检出率是98.00%,数字化X线摄影检出率是86.00%,在陈建乐等[10]研究中,分别对98例肋骨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检出率是96.94%,数字化X线摄影检出率是78.57%,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说明16排螺旋CT检查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16排螺旋CT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如今已经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青睐,该种检查方式仅需要患者屏气1次即可完成,因而可适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此外,16排螺旋CT检查方式具有分辨率高、后期处理功能强大等优点,可进行多平面重组操作,因而诊断准确性更高,可根据骨折的情况及时反映出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获取更为详细、真实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价 值。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安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中可获取更为清晰、详细完整的骨折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影像学支持,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值得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