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2020-05-16 01:46缪朝东
江苏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创客双创创新能力

缪朝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并提高其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适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新一代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彰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一、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政策的引领下,不少中职院校加大投入,增加创新设施,组建创新社团,开展各类创新、创客比赛,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但在具体实践中,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未突出创新能力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重点突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和技术技能培养,但没有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二)培育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中职课程体系中培育创新能力的课程开设不足,有些专业要么没有开设创新类课程,要么没有设置创新教育模块,要么只是开设了零星的选修课程或相关社团,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

(三)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学习方式存在相关性,学习方式越科学有效,创新能力就越强。然而,一些中职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在课堂之外获取创新知识的途径较少,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四)现有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中职学校的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完全实施综合评价,也没有真正实施学分银行、学分转换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另外,在各科成绩评定中,以卷面成绩为主,课外创新或比赛成绩等所占比例较低,不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于创新教育的要求

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主要靠教师教出来的,关键是学生自己有兴趣、有目标,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诸如场所、设施设备等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创新平台建设非常重要。有的学校虽然有创客制作室等,但是学生参与面较窄。从面上看,创新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空间。

(六)具备创新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所具备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教师有效的创新方法和技术指导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目前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教师创新理念不到位,二是教师创新能力不够,三是教师的创新教育方法不理想,四是对教师的考核没有包括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笔者基于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宜兴中专”)的实践探索,发现要发展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教育“三体系”

图1 中职创新教育“三体系”示意图

学校需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并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此需要健全创新教育“三体系”(如图1 所示),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完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课题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安心开展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支持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的创新大赛和技能比赛。

(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特色之一是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3+3”“3+4”中高职衔接项目通过构建一贯制培养模式,能有效设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宜兴中专与江苏理工学院率先推行了“3+4”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点,根据七年一贯制培养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设计独特的培养方案,进行分类型培养。要求学生在中专阶段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进入大学后为他们单独组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第一年除了理论课程学习外,同时进行工业培训;第二年进行高级工技能培训;第三年进行工程软件培训与创新;第四年进行准技师内容培训,加强技能训练与创新。通过中职到大学的全过程培养,“3+4”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这部分学生有的考取了研究生,有的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技能等级也由原中专时的中级工上升到高级工,并将参与到“学士+技师”的继续教育环节中。

(三)依据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按照15~18 岁学生的能力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及特长,科学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是培育创新意识。在课程中增设“创造学”“创新制作与实践”“创客教育”“创新与创客”“文创制作”“专利设计”等课程。二是创新体验项目。可以设计参观科技馆、各类创新创客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学校开设的职业体验项目,从班级、宿舍设计等方面开展创意设计制作。三是以赛促创。学校可以举办科技节、文创作品比赛、创新作品比赛、创造发明比赛等,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创新比赛。

(四)优化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发展素养

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进行。要积极做好创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比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训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创新的原理与方法、创造过程和规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认识自我,不断激发创新热情,并使其创新视野、创新思路、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得到发展。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创新能力培育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一项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基本原则,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工作。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承担学徒制教学的主体,对他们进行教学成长研究,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现代学徒制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工匠。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搭建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建设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孵化园作为校内外创新基地的有力载体之一,是人才教育资源新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硬件,第二类是看不见的软件服务,第三类是资源提供。本文所指的双创孵化园是以职业院校或职教集团的创新资源为主要依托,整合职教以及各方资源,实现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等基本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

宜兴中专于2016 年3 月成功申报中央财政经费资助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宜兴市职业教育“创新孵化园”(以下简称“孵化园”),该园成为学校中高职学生的创新孵化基地。基于层次性、差异化,孵化园搭建不同的育人平台,提供场地、设备及适当的启动资金等,助力中高职学生的创新,使其梦想成真。比如学校“创客空间”的成员借助孵化园创新平台,制作了很多创意小发明作品。这些新奇的小发明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创客空间,作品展示不仅让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发明创造的小火苗。

(七)组建学生创新团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以技能大赛或各类学科竞赛、创新比赛为契机,将中职的课程学习与专业竞赛相结合,学校和系部积极发动学生,组建各类创新团队,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制作能力。为了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文件,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创新项目与技能训练,参加各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新)的目的。

(八)强化内培外引策略,培育创新型师资队伍

只有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学生。“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职校生大规模实施创新教育训练提供了优质的指导资源,这将促进专业教师将其科研项目和专利、技术成果等转化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或技能大赛的技术来源。

为了建设既有职业性又有创新性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可采取内培外引策略。学校可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聘用)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兼职教授或专业导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副教授、博士等作为创新教育的人才储备。同时,也要关注技能型、工匠型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聘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为技能大赛和学生创新提供现场指导,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

(九)推进创新服务工作,创新人才培育服务模式

目前中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就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工作。应该努力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积极构建全面的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校内创新模拟+校外‘政-企-校’市场推荐”相结合,“网络平台信息发布+就业宣传栏信息发布”相结合,“创新素质教育+个人内涵修养提升”相结合的全面化的创新教育服务体系,对自主创业、创新的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的一站式服务,推进创新服务工作的全面化。

猜你喜欢
创客双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创客”有法宝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