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营营房旧址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

2020-05-15 14:58高洋
侨园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房营区旧址

高洋

沈阳作为抗战历史名城,境内遍布百余处抗战遗址遗迹,有着厚重的抗战文化底蕴。北大营营房旧址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抗战遗址,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及东北军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全过程,在中国十四年抗战史和世界反西斯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铭记历史和警示现实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影响。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戰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北大营的历史沿革

沈阳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这一年清政府在东北正式设立行省,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了拱卫清朝发祥地沈阳,控扼南满铁路,遏制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在南满铁路东300米处选址建设而成,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北大营在辛亥革命期间曾作为奉天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的策源地。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奉天,驻防北大营的奉天新军第二混成协统蓝天蔚与革命党人张榕密谋革命。由于叛徒告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急调张作霖率巡防营前来奉天,镇压革命。蓝天蔚被赵尔巽解除兵权,被迫离境,张榕等革命党人惨遭杀害。

民国以后,北大营一直是奉系军队在沈阳的驻地,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面藩篱。1923年,张作霖在北大营设立军人工厂,同时还在北大营组建制造厂,专门制造枪炮。1924年,郭松龄在北大营成立了陆军第二、六旅军官教育速成班,后来改称东三省陆军军官教育班。一直到1928年秋,这里始终是奉系军事集团训练军官的基地。1928年,王以哲的东北军独立第一旅(1931年5月改为国军战斗序列,始改称“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步兵第七旅”)进驻北大营。王以哲治军有方,整军经武,军纪森严,励精图治,享有盛名。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进行东北易帜。此后,张学良先后两年在北大营进行阅兵,向日本展示中国军队的军威。

“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军首先攻入北大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这里打响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北大营营房旧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发动二战的历史见证。日军占领北大营后,为显示“赫赫军功”,先后在北大营及其附近建成“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北大营战迹纪念碑”和“北大营战迹纪念馆”,把其作为重要的军国主义教育基地。1932年5月17日,日本殖民教育倡导者加藤完治利用北大营营房成立“北大营日本高等学校分校”。1942年11月至1943年7月,日本又在北大营设立“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先后关押美英澳等七国战俘两千多人。

日本投降后北大营营区一直闲置,直到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十团教导队进驻营区,开始清理营区,修复部分营房,并入驻训练使用。后来,由于新中国城市建设需要,大部分营区划给地方使用,营区基地总面积只剩14万平方米。1965年11月,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迁入北大营地区。1981年,大队纳入大连陆军学校编制,为新建学员宿舍楼、综合楼、食堂、家属宿舍及附属配套用房又拆迁了原有营房多座。

二、北大营营房旧址的现状

2011年,经一些文物志愿保护者通过卫星定位发现三栋平房,疑似北大营残留营房,经市文物局组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定确实是北大营营房旧址。经实地考察并对照历史资料最终确认,现存的三栋平房为当年独立第七旅部分部队营房。其中2号营房保存基本完整,长约113.78米,宽7.11米,现为居民住宅,有住户20左右家。另两栋已经过多次改造。1号营房长60.58米,宽7.11米,原作为仓库使用,现闲置。3号营房长34.58米,宽7.05米,原作为仓库使用,现闲置。

鉴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发现,沈阳市委、市政府就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2012年6月,沈阳市文物局将北大营营房旧址公布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10月,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2月2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成立北大营遗址广场筹建小组,由书记范丽红担任组长,馆长井晓光担任顾问,副馆长刘长江担任副组长。2017年12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北大营营房旧址及周边地区建设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以“在沈阳打响抗战第一枪”的营房旧址为核心区进行文物本体修缮、复原展示和环境整治,利用修缮后的营房进行相关历史的展览陈列,将周边厂房、绿地区域建成抗战纪念广场,使纪念馆(广场)具有纪念教育、展览展示、旅游接待、市民休闲等功能。2019年10月,国务院又将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大营营房旧址的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 北大营营房旧址是国内重要的抗战遗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全人类共有的重要遗址,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当夜北大营营区所发生的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见证了日本关东军进攻北大营打响侵华战争第一枪,以及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奋起反抗,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历史事实,北大营抗战遗址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源头,记录了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开始的历史瞬间,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二战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北大营营房旧址这一独特而厚重、不可复制的重要历史遗址,不仅对传承抗战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梳理东北近代史,完善中国军事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文价值 北大营始建于清末,历经清朝、民国、伪满洲国等多个历史时期。近代辽宁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诸如,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辛亥志士蓝天蔚、张榕、熊成基等;民国时期的张作霖、张学良、郭松龄、黄显声、王以哲、王铁汉、赵镇藩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大营被日军用作关押美英等国盟军战俘的“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近两千名盟军战俘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冬天,近两百余名盟军战俘长眠于此。如果从历史研究关注人类命运的视域出发,这些历史人物都与北大营有着紧密的联系。北大营营房旧址,记录了曾经在北大营营区内从事军政事务的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而历史人物在此的活动又反衬出北大营旧址存在的历史作用与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营房营区旧址
油画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部队“小远散”营区异常声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自我选择
运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提高营区安防效能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浅谈如何科学构建现代营房的功能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