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板桥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人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冷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风俗则偷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哥哥字。
(《郑板桥集详注·家书》)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在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稻谷,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妇女,连同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揄蹂簸的活计,这样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地冻时,贫穷的亲戚朋友到家里来,我们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送到他们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最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农闲的日子,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凛冽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会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我想世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的最后一等。上等的农夫,耕种一百亩田地,次等的耕种七八十亩,再次的耕种五六十亩,都是劳苦身体,勤恳地付出,耕种收获,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人们就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就应该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并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做官得志时,把恩泽施给百姓;不得志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表现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做官后就想如何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发展和成就的人,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善于钻营,更令人接受不了。至于约束言行、注重修养品德的人,难道没有吗?甚至期望达到经世济民的理想,使自己的心智高尚,能够媲关古人的人,也是有很多的。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于是让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氣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手工业者制造器具,为的是让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方便民众的地方。只有当今的读书人对于百姓最不方便,难怪要列在四民中的最后一等,甚至连列在最后一等也得不到呢。
兄长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对于新招用的佃户,一定会以礼相待。他们称呼我为主人,我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是相互平等对待的意思,我们有什么好尊贵的,而他们又有什么低贱的呢?要体恤他们,要怜悯他们,如果他们需要借贷,就要周全他们,无力偿还的,就要宽让他们。我曾经嘲笑唐人的《七夕》诗,吟咏牛郎织女,都作相会、离别等可怜之说,实在是失去了其原本的主旨。织女,穿衣的本源;牵牛,吃饭的根本。作为天星是最尊贵的。上天非常重视它们,而人们反而不重视啊!它们昭示着百姓勤劳务农,其形象明显可以作为人们的镜鉴。我们乡邑的妇女们,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持家务,多做针线活,也仍不失为勤劳。近来有很多沉湎于听鼓词、玩斗叶的人,这些行为太过放纵,亟应制止他们。
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都是人家典押的产业,不可长久依靠它。将来需买二百亩田,我兄弟二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再求多,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是很大的罪过了。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有彳艮多,我是什么人(能拥有如此多的田地),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如何求生存呢?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阡陌相连,拥有田地数百顷之多,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好自家的事情,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政令;当世风日下、民俗浇薄时,我也不同流合污。这也是板桥的家法吧。
哥哥写。
“板桥家书”是郑板桥著作中极具价值的一种,是我们了解郑板桥思想特别是其家风的重要资料。板桥的家书言语平实而生动,真挚恳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纯情之语,读来使人倍感亲切,又切中事理,助益识见。
这封家书是郑板桥在乾隆九年(1744)任河南范县知县时所写,题目中的“舍弟墨”是郑板桥的堂弟,字五桥,小板桥24岁。对这位堂弟,板桥表现得十分友爱,从读书到做人,随时予以关心并进行谆谆教导。
从内容看,这封家书讲了四层意思:
其一,板桥从家里来信中得知秋收的喜讯,十分高兴,认为是“靠田园长子孙气象”。这应该是板桥的有感而发,也为后文的重农做了铺垫。随后,他嘱咐家人制备好农具,一起习作农活;对于那些贫困的亲友,要加以周济;而自家饮食则以粗茶淡饭自供。“厚道而自俭”的板桥家风跃然纸上。
其二,提出了“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观点,这是板桥“重农”“农本”思想的体现,也是他身处官场、经历世事后的真实想法。在板桥眼中,士人本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要有道德、责任和操守;然而,他所见到的多数士人却以读书、科举为阶梯,只为谋求一官半职,做官后又只顾捞取金钱,广置田产,成为贪官污吏。这种士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令人不齿,自然不配位列“四民”之首。
其三,在明确“农夫为第一等人”后,板桥叮嘱家人要对家里的佃农以礼相待,要像农夫那样“勤谨”而不能“荡轶”。对于家族中那些沉溺于游乐的人,板桥也直接进行了批评,并让家人及时加以管教和制止。
最后,是全篇的总结,他要求家人既要经营田产,又不可贪求过多,努力做好自家之事,莫听他人议论,即使世风日下、民俗浇薄,也要恪守本分,不可同流合污。这就是板桥家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