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在高校运营制度上有很大的區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比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等,都属于公立性质。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著名高校都是私立大学,比如由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组成的常春藤联盟,全部是私立大学。
公立大学的运营资金,几乎全部来自政府的拨款和投资,而私立大学就没那么幸运了,它们的学术科研经费必须靠校友的慷慨捐赠。根据历史数据,美国高校的校友捐赠率平均达到30~40%,其中哈佛大学可以达到48%,普林斯顿大学更是高达68%。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迈克尔·布隆伯格这样的捐款大户,金额可以达到上亿美元。而中国高校收到的捐赠金额则要少得多,校友捐赠率只有5%左右。根据《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在1980年到2017年期间,我国高校累计收到的社会捐赠773亿元,其中校友捐赠251亿元,只是美国高校校友捐赠的零头。
为了管理好基金,各个高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它们会聘请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有一整套保值、增值的方案,并慢慢显现出了华尔街的投资风格。1985年,耶鲁大学基金聘请了大卫·斯文森作为基金经理,并结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兹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把资金分别配置到了8个资产类别中。在2019年,耶鲁大学基金的3%投了美国股票,15.5%投了海外股票,9.5%投了房地产,6.5%投了自然资源,6.5%投了债券和现金,加在一起达到了41%。另外的59%,杠杆收购占了15%,风险投资占了18%,机动套利资金占了26%。
我们会发现耶鲁大学基金越来越接近于风险投资基金了。在大卫·斯文森掌管耶鲁大学基金的33年里,年回报率达到了12%左右,是其他高校的2倍,所以大卫·斯文森有一个绰号,叫作“耶鲁财神爷”。
哈佛大学成立的时间比美国建国还要早100多年,所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的说法。此外,它的基金规模是全球最大的,比近100个国家的GDP还要高,采用的也是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收益也非常可观,在过去40多年里年回报率大约为10%。此外,哈佛大学还曾聘请前美国财政部部长萨默斯来担任校长,关键就在于他既能提高学校声誉,又能吸引和募集各种捐赠。对于一所美国高校来说,校长有多高的学术地位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够募集更多的资金以及管理好这笔资金。
我认为,在未来中国高校制度的改革中,市场化会成为一个大趋势,即使是公立大学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家财政,而私立大学的比例会大幅度提高。
比如在我的家乡杭州出现了两所代表性大学:一所是施一公创办的西湖大学,一所是阿里巴巴的湖畔大学。它们未来的成长,除了地方财政的拨款和母公司的注资,更大的部分需要来自社会的募资。所以在未来,健全的社会捐赠制度和高效的基金管理能力,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在这一方面,美国高校几百年来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