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曹妃甸煤码头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5-15 13:36:38
关键词:黄骅港曹妃甸港区

杨 军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200)

1 曹妃甸煤码头总体情况

1.1 港口建设情况

环渤海煤码头现已形成三大通道五港区九港口,分别为大秦铁路及配套的秦皇岛港、唐山港(含京唐港、曹妃甸港)组成的“第一大通道”;神朔黄铁路及配套的黄骅港、天津港组成的“第二大通道”;唐呼铁路及配套的曹妃甸港组成的“第三大煤炭大通道”。

作为“北煤南运”重要专业化煤炭下水码头,曹妃甸煤炭码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区,主要满足大秦线扩能增量和新建唐呼铁路煤炭下水需求。曹妃甸各煤码头项目分别由国投、华能、华电及河北港口集团控股建设运营,年中转能力合计2.5 亿吨,其中国投1 亿吨,其他三家各0.5 亿吨。按照规划,曹妃甸港区未来3~5 年将达3.5 亿吨。

1.2 港口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沿海煤炭港口能力迅猛增长,特别是曹妃甸煤炭码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从最初的后发力量崛起为煤炭中转下水能力最大的港区。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曹妃甸煤码头经历了从2009年高盈利快速发展到2016 年“量价齐跌”严重亏损,再到2018 年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呈现出了“V”型发展过程。虽然摆脱亏损,但港口规模效益甚微。2019 年秦港完成1.93 亿吨,黄骅港2 亿吨,京唐港1.2 亿吨,均已达到或接近满负荷运转,唯独曹妃甸煤码头没有达到设计能力,能力闲置达1.14 亿吨。

除了市场需求、产能过剩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妃甸煤码头铁路运距长、运价高,业主多,能力闲置,区域内竞争最为激烈(见表1)。

表1 环渤海各港煤码头情况统计表(2019 年)

受此影响,同其它港区相比,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客户以中小客户为主,煤种多,市场化程度高,而黄骅港、秦皇岛港一般以大客户、中长期协议为主,受煤炭市场程度影响相对较小。比如曹妃甸煤码头最易受进口煤冲击。同时,同一港区同一货种一般应由同一业主进行开发、建设、运营,如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而曹妃甸港区煤炭业务由不同的四家公司建设运营,这不利于港区资源统筹及市场秩序的稳定。

2 曹妃甸煤码头发展的政策与要求

2.1 发展政策

十三五时期,煤炭能源通道基本得到解决,煤炭价格回归理性区间,煤炭码头成为最富竞争的节点之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甚至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2017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已由追求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19 年1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提出的港口要坚持智慧发展、绿色发展的主旋律[1],成为煤码头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视察唐山后,按照唐山市“一港双城”决策部署,曹妃甸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奋斗目标[2],大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曹妃甸煤码头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机遇和挑战

2.2.1 发展机遇

一是2020 年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铁路集疏运结构调整收官年,曹妃甸具备两条通道优势,远离城市中心区,环保优势明显。2020 年国铁集团货运部在2020 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将继续增加2020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做到“3 个增加、3 个优先”,其中就包括煤炭中长期合同较2019 年度进一步增加;对符合唐呼线、瓦日线、浩吉铁路流向的中长期合同优先配置运力。

二是从长远来看虽然秦皇岛煤码头搬迁未见预期顺利,但仍不排除产能逐步释放到其它地区,而曹妃甸港区是最理想的选择之地。一旦秦港煤码头将部分能力转移至曹妃甸,曹妃甸煤码头将迎来新的机遇,成为环渤海第一大煤炭枢纽港。

2.2.2 面临挑战

在市场前景低迷、水电新能源充沛、进口煤冲击下,短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堆存、效率、能力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为例,从近几年调出量看(见表2),主要受铁路运距长、运价高影响,虽然曹妃甸煤码头港口费用最低、吞吐能力最大,运量却不是最多的,铁路、客户在港口的选择上仍不具备更大的话语权。

表2 国投曹妃甸煤码头数据统计表

3 国内先进港口的经验和启示

3.1 重港区规划,着眼未来发展

黄骅港港引领了国内煤码头港口绿色、环保、智能发展,加之独特的竞争优势促使了运量西移。如今,神华黄骅港吞吐量一度曾占到了北方三大通道的1/3,超过了秦皇岛港。黄骅港成为的过程,一方面适应了煤炭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前瞻性意识和创新性行动。在建设之初就实施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过多轮滚动发展,在规划基础上注重落实,适时调整规划,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上海港为克服原有多个码头水浅易淤的弊端,加大对洋山港的开发利用,通过连续四期工程建设,吞吐量、设计通过能力、智能化建设等均走在了世界前列。除了东海大桥的大笔投入,仅洋山港四期的投入就高达139 亿元。

深圳港由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世界性大港,从未停止港口的规划建设,实际吞吐量与设计通过能力之比达到0.7 时,就会触发新一轮的港口建设投资。

3.2 重资源整合,促进要素统筹

为避免地方港口同港区恶性竞争,目前中国沿海11 省份正在积极推进省内港口资源整合,辽苏浙闽贵等省港口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整合,粤鲁津冀琼等正在推进[3]。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有利于解决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港口间无序竞争,化解产能过剩,也有利于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从整合效果看效果显著,一省一港逐步成为常态,例如山东港口集团、江苏港口集团通过整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同时,唐山市正在市域范围内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下一步将推动谋划省域范围内整合,一旦成功整合将对曹妃甸港区产生较大影响。

3.3 重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引领创新

黄骅港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全面升级了控制系统软硬件设备,摸索建设了包括基础数据的检测、无人化集控系统、调度指挥系统、排产系统、现场无人作业等系列信息化项目,在生产效能和精细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青岛港集装箱部分泊位全部实现无人作业,效果及其显著,特别是解决了现场人的安全问题。

3.4 重生态治理,大力开展环境整治

3.4.1 粉尘控制

黄骅港主要从皮带输送、堆存、作业点三个环节,使用翻车机长效抑尘、皮带清洗、堆料机补水、单机洒水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煤尘进行管控,在源头上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通过道路隔离与清扫等多种措施防止二次扬尘,粉尘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3.4.2 水系统

黄骅港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整体布局和规划,水处理处理能力大,循环系统布局规划合理。该系统中拥有3 座污水处理厂,合计日处理能力达到1.8 万吨;建有“两湖两湿地”生态储水系统。

3.4.3 生态环境

绿化黄骅港非常重视改善生态环境,正在努力打造3A 级工业旅游景区。

4 曹妃甸煤码头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4.1 港口秩序有待优化

煤炭经营主体分散,沿海主要煤炭港口中,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的实际运营权分散在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口集团、国投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天津港集团等公司,其中是曹妃甸港区存在四家煤码头。不同的经营主体对同港区有限的煤炭货源和有限用户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低迷时期恶意竞争屡有发生,甚至不惜亏本经营。

4.2 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偏低

曹妃甸煤码头大多信息、控制系统是工程配套系统,虽然也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部分改造,但适用于高效生产和精细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智能化方面只进行了部分无人化改造,整体效果还需要后续改造完善才能充分体现。

4.3 生态环境处理能力不足

曹妃甸煤码头在粉尘处理、污水处理与利用、绿化方面在设计之初进行了较大投入,如:水除尘和干式除尘设备,防风网等,缺点冬季效果较差;地面广泛采用连锁块硬化方式,易导致二次扬尘。水系统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可绿化或用于景观提升的空间不足。

4.4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港口配套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完善,例如一港池单航道;货源结构复杂性决定了运量要靠场存保障,道路、堆场面层普遍采用联锁块结构,容易产生二次扬尘,影响生产、污染环境。传统的一分二漏斗式皮带转接方式,缺乏灵活性。

5 曹妃甸煤码头高质量发展思考

2015 年以来国家开始着力在能源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受限于港口的运距长、运价高,新能源替代品、进口煤不断冲击及环渤海周边港口特别是曹妃甸港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曹妃甸煤码头量价齐跌,进入3 年困难时期,直至2018 年走出困境,逐步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当前煤炭港口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智慧赋能正在引领新一轮港口转型升级,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煤炭码头迫在眉睫面对的问题。

国家层面上,交通运输部等九部委2019 年11 月13 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为我们高质量建设港口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设立了发展指标,港口高质量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对标先进港口的经验做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如下高质量发展建议。

5.1 提升港口企业自身发展质量

5.1.1 科学规划,系统推进

结合现代新型物流港口的趋势,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绿色、阳光、智慧”港口为总体目标,从安全、环保、业务、生产等多个层面,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建立近期、中期、远期建设一揽子规划,通过配套的管理机制有效、有序、有机的统一协调开展。重点要加快船舶岸电建设,智能排产系统建设,环境智能感知与控制,清洁能源利用,污水回收处理,粉尘回收处理,干式除尘改造,翻车机房粉尘防治,转接机房污染物治理等项目建设,探索符合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同时,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做好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预案。

5.1.2 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1)加速智能化建设

提升码头新技术应用及自主控制水平:如国投曹妃甸煤码头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华能曹妃甸在港区谋划推进5G。提升北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港口设计、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水平及相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提升港口物流智能化程度,提升仓储、集疏运系统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如国投曹妃甸建立了客户服务平台,打通了铁路、海事、港口可视化平台,让客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监控自己的货物。

(2)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粉尘治理、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和港口生态措施,提升港口污染防治水平,即港口单位货物吞吐量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力争做到极致,逐步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耗量占港口综合能耗总量比重。

(3)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首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这是国企发展根基;其次曹妃甸港煤码头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安全生产前提下,加大揽船揽货力度,千方百计提升港口的吞吐量,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再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制定有利于干事创新的人力资源激励和保障机制。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上,要在经济高效、支撑有利和服务一流上下功夫。

5.2 提升港区整体发展质量

5.2.1 争取政策支持,降低铁路运费

从前文分析可知,铁路运价是制约曹妃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企地联合建议铁路运价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为煤码头高质量发展建立平等的经营环境。

5.2.2 立足长远,坚持融合战略

推进曹妃甸煤码头资源整合,整合过程中以市场化方式对港口资产和资源重组,这是港口间整合最为高效便捷方式。在同港区同一货种的经营过程中,从历史经验可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价格战,坚持协商发展,否则两败俱伤。

5.2.3 统筹规划,加强沟通协商

曹妃甸各煤码头分别由不同运营主体进行开发,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经营优势和顶层设计方案。为了更好的实现共同发展,在当前条件下,要积极倡导协作大于竞争,建立政府、铁路、港口、客户等沟通协商机制,就货源分布、铁路和港口运价等进行充分协商,形成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报团取暖,共同把曹妃甸煤码头做优、做强、做大。

5.2.4 加强引导,完善配套设施

曹妃甸港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妃甸港区配套设施(如航道、锚地、抛泥区等)和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地方主管部门应打造平台、加强引导,建立良好的“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推进港口配套设施建设。

猜你喜欢
黄骅港曹妃甸港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自贸区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分行
港区使命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18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18
港区文化牌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18
港区故事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8:04
黄骅港极端恶劣天气下具体引航对策
珠江水运(2016年23期)2017-01-04 16:06:14
黄骅港两港区跻身“国家重点港区”
水道港口(2016年4期)2016-04-07 13:24:51
崛起的曹妃甸
唐山文学(2016年12期)2016-03-01 05:24:32
黄骅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水道港口(2015年5期)2015-04-06 1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