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13210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1]。在这一精神指引下,高校开始重新思考创业教育的模式与前进方向。截至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进了二十余年,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逐渐呈现出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现有困境,为创业教育寻找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巨大的投入相比,现有教育模式的资源产出并不尽如人意,创业课程与专业的融合性不强,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创业项目商业价值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创业教育瓶颈乍现。在这一背景之下,岗位创业理念的提出为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岗位创业这一理念源自美国学者Gofford Pinchot在1985年提出的“内创业者”概念,将创业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冒险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岗位上出现的各类问题[2]。这一理念让畜牧兽医专业突破了创业教育目前面对的窘境,将视角转向岗位创业者的培养,为创业教育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畜牧兽医专业目前采用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校内以创业基础课程为核心,辅以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拓展学生创业认知。校外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创业孵化基地等组织进行项目的包装与孵化。但现有教育模式属于精英化教育,无论是创业班的组建或是孵化基地的建设均是服务于少数学生群体,创业教育的受益面相对狭窄。岗位创业强调的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可以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创业者,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岗位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后再逐渐成长为更具挑战性的独立创业者。可以说,岗位创业的理念为创业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让学生在成为独立创业者之前拥有了更多成长的空间和可能,相较于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更具科学性。岗位创业不再是面对少数精英学生,而是面向全体专业学生,通过教育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技能,更能掌握企业运营、资源规划、风险防范等管理类技能,拓展综合素质。
传统创业教育面对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就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度不足,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专业课程为畜牧微生物、动物生理、动物解剖、动物繁殖等,这些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很难与商业环境预测、市场分析、企业管理、战略规划等创业教育知识相链接。这就导致了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学习,仅停留在兴趣的层面,很难实现角色的转化。岗位创业并不单纯以独立创业者及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数量作为评价教育效果的标准,不再强调创办新企业才是创业,而是致力于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成为岗位创业者,这就与专业教育实现了内部契合。岗位创业教育与传统创业教育不同,它的前提是专业教育,在这一理念下,创业教育不再是割裂于专业教育的“异类”,而滋养专业教育,保证教育丰富性的宝贵存在,对于高校实现专、创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只有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少数几所高校推行了岗位创业理念为指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在这一领域尚处探索阶段,现有的课程主要是以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三门课程为核心,辅以创新中国、走进创业、创业法学、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公共选修课程。在实践教育环节,则采用创业策划展示、企业模拟经营、主题调研等形式。由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专业课程有比较严格的学时限制,导致可开出的创新创业课程相对比较单一,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融合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
畜牧兽医专业的创业课程多是由经济管理学院或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师负责讲授,教学模式则表现为课上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沙盘演练,课下主题调研、学科竞赛、项目研究。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虽然不多,但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为了塑造积极的大学生创业氛围,还建立了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负责创业项目的孵化。但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都是指向以精英教育为指引的传统创业教育,对于对创业本身没有兴趣,且对不具备充足创业资源及明显创业优势的学生而言,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支撑性。
目前,我国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所推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是依赖于学校指派的创业导师,这些教师多来自于经济管理学院或创新创业学院,讲授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领导科学等,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的了解非常有限。近几年,畜牧兽医专业内部也会推选一些创业导师,负责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的指导。创业导师队伍的规模不断增大,但创业导师与专业导师之间的沟通非常薄弱,导致指导上存在严重的割裂,创业导师队伍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加强。
畜牧兽医专业考核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标准主要是创业项目的储备量、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创新创业类竞赛的成绩、创业类学术论文的数量、创业大学生典型的数量及荣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数量及绩效等。衡量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标准则集中在举办的创业培训、创业主题讲座、创业沙龙、模拟路演等活动方面。这些考核指标看似非常全面,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指标均缺少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特性,究其原因,仍然是因为在推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过分的关注可衡量的精英化成果,而忽略了教育的普适性,对于岗位创业的落地模式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我国畜牧兽医专业虽然已经开始提及岗位创业的概念,但对于岗位创业的理解并不准确。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尝试推行岗位创业教育,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仍然采用了传统创业的教育模式,下意识地将创业教育精英化,没能充分服务于全体学生。还有一些高校认为岗位创业就是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本领,因而一味增加实践教育比重,更注重专业教育的纵向延伸,而忽视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横向拓展。可以看出,畜牧兽医专业在推行岗位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没有理清专业训练与创业认知之间的关系,存在教育理念模糊的问题[3]。
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优势在于其专业性较强,能够提升创业项目的竞争壁垒,问题在于该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较为固定,主要集中于动物生理、动物解剖、动物医学等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又因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导致很难有效引入正确的管理学知识,学生往往能够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但缺乏开创企业与管理运营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只能成为合格的就职者,却无法成为潜在创业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融合也成为了局限岗位创业教育效果的重大因素。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培养岗位创业者是比培养独立创业者更为现实的一种选择,学校不用急于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风险防范、营销策划、项目包装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是在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让学生尽量多地涉猎一些创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看似缓解了高校的一些压力,但岗位创业教育的难度并不比传统创业教育低,它同样需要解决大量的问题。例如,岗位创业教育同样需要筹备大量的资源,如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创业导师,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线上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等。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在推行岗位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匮乏问题。
图1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创业教育设计思路
近几年,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教育模式的精英化路径,导致整体教学氛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4]。从学生的角度,虽然很多高校为了激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4~6个创新创业素质学分,并出台政策用大学生创业经历替换教学实习或毕业实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参加创业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源自兴趣而是为了获取学分,真正持续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非常有限。从教师的角度,很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有很繁重的专业教学及科研任务,参与创业教育是因为学院硬性分配了工作任务,加之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政策,导致很多被“冠名”的创业导师并不愿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整体的教学氛围不甚理想。
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创业教育思路如图1所示。
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创业教育认知模糊的问题,高校需要构建更为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对于教师,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制定清晰有效的激励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获得感。高校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将岗位创业教育趣味化。结合自身特点适当引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即将学生的学习阶段化,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颁发不同等级的证书[5]。对于完成通识性创业课程的学生颁发初级创业证书,对于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竞赛、创业路演等活动的学生,将其参加的活动按照一定的标准转化为学时或学分,并颁发中级创业证书,对于参加岗位创业实习或实现自主创业的学生则颁发高级创业证书。三张证书之间属于递进关系,获得高级创业证书的学生会在毕业时得到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推荐。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师生的参与感,构建更为积极的创业教育软环境。
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岗位创业教育专、创融合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措施进行完善:第一,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畜牧企业经营管理、畜牧销售、宠物店经营管理等课程,弥补现行课程单一的不足。第二,在专业理论课程中适当增加行业发展历程、龙头企业战略规划或企业家传记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突破专业局限,更多地接触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第三,适当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在沟通、协调、表达、组织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在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走入真实的企业。一方面是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拓展社会关系网络,为学生链接一些商界的人才资源,为未来的创业活动储备力量。
畜牧兽医专业推行岗位创业教育的基础是保证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与稳定性。目前,该专业的创业教育多数学校是由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主导,专业教师更多的是在扮演配角。但岗位创业强调立足岗位进行技术革新或模式创新,专业才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因此,不只是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师,畜牧兽医专业的领导、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思想政治辅导员、优秀校友、企业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都应该加入到岗位创业教育的队伍中来,提升师资的整体规模和覆盖性。对于创业教师的激励不能仅是停留在精神激励的层面,应该出台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明确每个岗位教师的具体职责,并将教师的绩效对接职称评聘及评优评奖工作,通过全面考核评定教师的教学贡献,强化创业教育硬环境。
与传统的创业教育相比,岗位创业教育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畜牧兽医专业应该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不断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的数量,深化合作层次,在深入研究岗位需求与特色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管理倾向性的实习岗位,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企业战略规划、生产运营、营销策划、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甚至以总经理助理、研发主管助理、生产主管助理、销售主管助理、人事主管助理等身份,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培养企业家精神,激发创业热情[6]。此外,畜牧兽医专业也可以充分挖掘当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力量,将部分教学实践活动转入基地中的小微型企业,让学生感受创业者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难题,丰富创业经验[7]。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传统精英式创业教育的效果过于局限,岗位创业的概念更符合专业的发展特点。但推进岗位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明确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完善的教育评价、激励与考核制度,构建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保证岗位创业的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