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沃土 木参九天

2020-05-14 16:24王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语文

王羽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能作文即自主作文,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

“自”是指自觉、自动、个性化,而“主”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基于叶圣陶先生“自能作文”的教学理念,确立自主读写教学的内涵,构建一个教学序列: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评改。通过这个序列的实践,发展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与个性化作文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的两个最关键环节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一个向外探寻的过程,是以他人的视角洞察世界。写作,是一个向内深索的过程,是自我的一种倾诉与表达。这二者几乎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它们有时彼此独立开来,有时又那样紧密关联着。阅读有如树木的根,牢牢地扎在肥沃的土壤中,而写作如同树木的主干,养分充足便可一路野蛮生长。只有如此,一棵树方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一、于惯性实践后反思

当高中生学习了15年母语后再进行阅读写作,会发现一付诸实践便荆棘满路。事实上,学习语文很可能就是一件表面上容易而实际上困难重重的事,但汉语言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而富有魅力的创造,学习它的过程注定是笑泪杂陈,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也注定是痛并快乐着的。

我不禁反思,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就一定有用吗?

学生并不一定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记下了老师对作文写作的诸种方法,能不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可实施性如何,这些疑问一直贯穿在笔者的教学之中。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应该是我们对高中读写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王栋生老师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文中如是说:“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常会出现距离;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则会呈现种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虽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驻留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一堂好课无疑是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足的根源在于可怕的泛化理念,即认为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一定有用。那么,只要在课堂中把读写方法讲解完就万事大吉了。

可学生接受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功底很好,上读写课的时候常常把自己的佳作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读写的影响到底有多少?每个人的思路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师用自己较为得意的文章左右了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用教师个性化的东西代替教学的主体环节内容,这正是把“课程的语文”演变成了“教师的语文”。好的作文不该有固定的模式,教師预设的东西越多,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越大。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如果模仿痕迹过重,势必导致文章框架模式过于明显,反而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那么,教师何不少点预设,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也不一定要有下水作文的展示,秀教师的作文不如秀教师调动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

以老师为主导的方法讲解模式对学生日后的学以致用应该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课后学习中自我体悟,才会事半功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自主读写状态,这才是高中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不容忽视的关键。

二、于内外摸索中挖根

从2017年高考作文“车”、2018年高考作文“语言”,2019年高考作文“调和共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题多元、张力很大,限定素材,限制宿构,并更加贴近生活;这更体现了自主性,给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每位考生都可以以己之长博得青眼相顾。

这就提供了学生寻找自我个性、写出符合自己文风的可能性。内行看门道,写文章的门道很多,考场上不求面面俱备,但求部分突破。

1.重视规划,自主选材

在高考走向变化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写作推崇个性化,自主选材。高一时组织“寻找自己的文学情人”的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及平常的空余时间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一学年要求一中一西;高二一学年组织“向文化艺术场域漫溯”的小组研究活动,全班分为民族、中西、艺术、科技文明等若干小组;高三学年组织“开掘人生人性”的课堂口头作文活动,从生活温度、生命发现、精神强度、情怀等角度让学生自由出题,当场做口头作文接龙。

以上这三个部分,应做好学生一学期阅读的规划与安排,帮助学生研究深透。研究深透的标准为:一是所选阅读书目或文章尽量避俗;二是选定的内容尽可能附着一些文化气息,让自己的文章拥有信手拈来的“大家气派”;三是所选内容如果与别人重复的时候,你的研究能够“不可替代”,鼓励学生对一个人物、某个领域要深度挖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己的场域,让阅卷老师读到你的文章觉得这个学生写得深入、独到。

2.突出个性,自主命题

曹文轩《三个放羊的孩子——三个文学隐喻》一文中强调了文学的三个核心:个人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你周围;想象力、创造、虚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文学从根本上来讲,是用来创造世界的;这个世界不是罗列归纳出来的,而是猜想演绎的结果;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即高中生要写首先打动作者本人的文字,我相信,这样的文字也会让读者(阅卷者)有所感怀、感动。

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应该大胆地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很重要,当然,要做不断变好的自己,不断提升的自己,而不是照搬照抄原来的自己。

具体给学生阅读写作的六个方向: 精神与人格,人生与生命,文化与艺术,人文与科学,历史与时代,自然与家园。由学生自行选取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书籍文章,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渗透。平时作文并不应该由教师一味地命题,而是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命题,这样可以将自己平时的自主选材渗透入习作之中。

3.优化分解,自主评改

当笔者给出读写研究六大方向的时候,鼓励学生能自主挖掘出“根”的“分支”,自行分解寻找阅读写作的方向。

比如:人文与科学方向可以分解为哲学、文学、科学;哲学又可以分解为中哲、西哲;中哲又可以分解为庄子和禅宗;西哲亦可以分为自然哲学和唯理论等。

在小组合作或部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行开出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比如哲学入门书籍为《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专业一点的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细致一点的比如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文学方面《文学回忆录》可对从古至今的作家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通过这本书找到自己喜欢的流派、风格,此外还有《小说课》《美丽古典》等;科学方面则为《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数学的故事》等。

在统一的作文课上,教师留出学生自主评改的时间,让小组内形成交流,促进共鸣。每次作文出品教师都是最后一个批阅者,在教师批阅前,一位学生的作文至少由3位同学批阅,这3位同学可以是一个语文小组的,也可以是外组甚至其他班级的。学生会在“我的自留地”区域写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与见解,最后作文回到写作者手中的时候,对写作者的帮助甚大。

总之,要让学生相信,你自主投入读写,读写也会让你的人格思维健全。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三、于改革实践后贯通

通过一定变化的读写改革,班级涌现出读写能力超强的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比如我校2018年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的一位同学,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在读写方面进行的自主化实践过程。

我在高一高二阶段非常喜欢阅读市面上流行的一些散文,譬如,張晓风的散文集、龙应台的散文集等等。我开始自觉地做一些摘抄,尽管只是幼稚而笨拙地摘录一些没见过的、高大上的“好词句”,而这也为我积淀了优雅沉着的文笔和较为突出的抒情能力,这些特质便可以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所谓的“优秀的文学”,这使我向文学的场域之中迈开第一步,一些最基础性的感悟从我体内萌发而生,阅读这些文字,进入每一个作者的世界,徘徊于个人与自然之间,领略时间与生死的征服力……如今想来我不禁为之一颤,我仍然记得龙应台某篇散文中一句话:“……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这里头蕴含的时间与生死的概念,正是如此直观地戳痛人们的内心。这也为我的哲学启蒙开辟了道路。

高一时期我首次演讲讲的便是我的文学情人村上春树,并且仔细分析了一番他的比喻——其实如何做出一个漂亮的比喻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文字如何漂亮、结构如何离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重要信息”有没有到位:文章氛围的营造、主旨思想的传递。阅读这些优秀的小说的同时,再加之以最为洞察地思索,对我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我的阅读方向真正开始转变是高二下学期,小高考期间阅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高一听同学演讲的时候就暗想此书高深奇绝,读时没翻几页,便心想果不其然。叙述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占据更大篇幅的甚至是人物们高深莫测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凡人怎可能在这种层次上思考和对话?但这也丝毫没有打乱故事的叙事节奏,我从这本书上初次体验到了对于人性、生存、宗教等问题的思考,乃至于一发不可收拾,高二的暑假经语文老师推荐,读了许多哲学类书籍,首先读的那一本《政府论》的论调古老而生涩,但也为我初化懵懂,后来读到的《蜜蜂的预言》对我来说有如当头棒喝,它纵情地夸耀着资本主义价值观,还把它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自此以后,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思考方式慢慢成型:也就是辨证思维。

之所以说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根,是因为在阅读之中——无论是阅读小说、阅读散文还是阅读说理性文章——我们总能获得两种最可贵的知识:一个是逻辑思维、一个是对生命中某些事物的思索和感悟。说理性文章,毋庸置疑,但凡我们读通一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便上了一个层次;散文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人生感受,而小说,包含了两种知识。另外,不要总是满足于从自己的舒适区内获取知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擅长领域和价值取向,但要一直保持清醒,在问题面前做到全方位思考,方为智者。

同时,阅读远远不只是阅读纸质书籍,阅读人生、阅读世界都指一种阅读。倘若论及孰轻孰重,此应因人而异。其实,二者皆是紧要之处,皆是那吮吸养分的根系,缺一不可。有了自主阅读的积淀,学生就可以“多一个心眼”地拷问自己,对于已知的事物仍然要时刻保持这一颗戒心:我是否能从别的角度再来观察这件事?这件事的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假如与写作相联系,这件事又能如何被我运用?

而自主写作则可以与生活中自己的兴趣联系起来。兴趣的生活是我们心之所向,我们总能在兴趣之中获得最深度的生活体验。学会如何去阅读自己的兴趣生活,那么它对于语文学习是极有益处的。有的学生从高二开始迷上了咖啡,到高三的时候时常在午休的时候到学校附近的咖啡店品一杯咖啡,每个周末更是空下来几个小时的时间专门找个地方品一品咖啡,做一做调研,写一写文章。咖啡文化里头的文章不少,最后这位同学成了我班当年的高考状元。这种带一点小资的低调奢华又恬静浪漫的兴趣,多多少少与语文这门学科的“性格”相调和,最好能找到这样的同语文本性调和的兴趣爱好,譬如品茶、戏曲、传统文化等等,待到做足了准备,熟透了这一门兴趣,那么写什么文章都是信手拈来,挥笔而就。上文的北大中文系才子偏偏喜欢和语文性格“相悖”的摇滚乐,他钟爱摇滚乐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反叛,喜欢时装周上的服饰、现代以来各个流派的诗歌、还有不羁的音乐……这些最终都成功出现在了他自己的文章里。这样看来,喜爱的事物是静是噪根本无关紧要,最要紧的一定是我们怎样去阅读生活,从生活中自主发掘写作动力与个性创意。

真正的“大树”其实是每位语文学习者自己的心智、气质和品格。尽管我们不一定会让语文花苑再添硕果,但一定会让我们自己的读写能力迅速提升,会让我们自己作为“全人”而茁壮生长,走向无尽彼岸。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对自能作文的主要认知。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中学]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语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