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课堂 提升学生素养

2020-05-14 16:23陈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导图试题小说

陈娟

新课改犹如一股清新和煦的春风,吹拂并温暖着所有的师生,也吹醒了以往的课堂生态。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吸收世界文化精华。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与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所以,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才是学校与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而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所在。

教育的变革首先发生在教师的理念上,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的课堂上。笔者认为只有真正立足“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催生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才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最佳途径。那么,在高中的语文课堂又如何实现“生本”呢? 就以冯骥才的小说专题复习《单筒望远镜》为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个体借助导图,走近文本

《单筒望远镜》是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上世纪初期一段跨文化戀情坠入历史灾难的故事,本应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但是在殖民时代中西文化偏见的历史背景下却成为悲剧。但我们学生面对的只是节选部分,也无从知晓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仅能借助文本提供的信息来理解文本。如果学生快读文本就匆匆下笔,势必不能对这个文本做出正确的解读,答题所得分数也只会寥寥。课堂上处理这个文本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急于解题,而是让他们静心细读文本,注意圈划批注,最后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对文本的解读,思维导图可集中对小说的某一要素(人物、事物、环境、情节)重点突破,也可以是对小说多个元素的综合解读,但要求最终归结点必须落实到对理解的主题上。课内来回巡视时,我就发现学生读文的变化,变得比以往更加仔细认真,有的同学借助导图重点解读了两类人物形象(欧阳老人———欧阳觉与莎娜);有的则侧重解读了两类事物(老槐树、老屋——单筒望远镜、香水、轿车)的特征;有的则从情节入手,来把握小说的结构层次;还有的侧重研究小说的艺术技巧(对比、象征等)……真的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个人认为,这个教学环节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生生交流碰撞,走进文本

在学生自我进行仔细读文、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我才安排了学生一次学习小组讨论活动,让他们各小组推出一幅最佳思维导图,组员共同加以完善再在班内展示交流。我的任务指令发出后,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各小组学生各抒己见、彼此纠偏、补充完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们的积极参与,就是课堂的涌动的活水。孩子们的思维在此碰撞,智慧火花不断闪现,在组内的活动交流中,他们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已然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然后进入了各组代表作品的展示环节,交流发言的小组各有侧重,比如一个学习小组是以新旧两个物象来构建思维导图,一级主题词为“物象”;二级主题词分别为“旧事物老槐树”与“新事物单筒望远镜”;三级主题词分别为它们各自的“外部特征”“所喻人物”“象征意义”,在这幅清晰的导图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相对的物象各自承载的丰富内涵,也看到了文章的主要艺术手法。再比如另一个学习小组从“环境”与“人物”两个主题词来步步延伸思考,既看到了列强入侵,中国科技滞后的时代特点,也挖掘出了“欧阳老人”与“欧阳觉”身上各自鲜明的形象特征,进而探讨到了在中西方科技的差距、时代老人与社会新人的区别,以及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态度……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还我一份精彩。我真心佩服孩子们身上巨大的潜力和非凡的智慧,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的深析文本,综合起来就是对节选文本的立体多元解读。在这个环节的处理过程中,我是个快乐的享受者,享受着他们富有创意的导图与缜密严谨的表达。而学生则是个快乐的收获者,收获到了解读文本的秘诀和合作探究的愉悦。在这个生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的养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命题,走出文本

在学生自主初读文本与合作精读文本后,再来处理原有的相关考题,可以说是迎刃而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设置了这样的学习环节:各小组根据平时考题设置类型对这个文本再设置问题并赋以分值,同时拟定参考答案;再由小组抽问解答来互为PK。别看他们平时只知埋于题海,真让他们创制试题时也蛮“用心”的。比如他们自行命制的试题有:1.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单筒望远镜”的意蕴。2.通读文本,“老槐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3.欧阳觉的形象特征有哪些?请结合小说作简要概括。4.本篇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加以举例分析。5.小说开头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的小组合作命题环节,学生兴趣倍增,要想命制成功的试题,把其他小组顺利PK,就要进一步注意文本的细节与表述的严谨。笔者认为,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学会命题,培养他们以不变(文本主旨)应万变(各类试题)的能力,以后他们自己答题时自我的审题意识就会增强许多。当然,阅读小说本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的过程,我想借这样的审美体验与评价的活动,促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也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再发展。

四、师生联想迁移,归纳总结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与学生一起联想回顾,近期或曾经做过的小说文本及试题,引领学生去寻觅文本解读方法上的一些相同处;探索相似试题的基本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等。有学生将《单筒望远镜》与《这不是你的战争》联系起来,归纳如何依托社会环境因素来解读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有学生就“单筒望远镜”与“老槐树”两个物象来归纳物象的作用题与意蕴题解题技巧的不同;就“欧阳老人”与“欧阳觉”的人物试题,来归纳总结“形象特征与性格特点”的异同;还有学生将《单筒望远镜》“小说开头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与《小哥儿俩》“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两篇文章相关的景物描写试题联系比较,进而比较归纳出小说环境描写段的作用题综合笼统问与单一指向问的解题策略的区别。学生的归纳总结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我坚信那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终极收获。这样的自我归纳总结,他们不仅构建出了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打通了知识内部的关系,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极大地开启了思维潜能,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已然得以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即使是在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板块中,不管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鉴赏,抑或是素材积累及写作,我们仍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建设生本化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和合作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课堂质疑、注重知识迁移,多元延伸。

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中,教师既放手,又适时助力;学生既自主,又能得到恰当的支援。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荡、实现自我均衡发展的平台,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这也正好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相互映照。因此,唯有落实“生本课堂”,方可提升学生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导图试题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倾斜(小说)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第6章 一次函数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