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

2020-05-14 01:57魏伶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改初中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开放性和综合性。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加符合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在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更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新的教材改革下,如何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思的、司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

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问题,我来粗略谈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一、熟练掌握新课标,深入挖掘新教材

新课标修订工作遵循了两个原则:完善标准原则和与时俱进原则。完善标准原则是指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原则是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新教材继承了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突出了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基于课标的修改,新教材有两大变化,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新旧教材对比,更新教学观念

新教材比旧教材增加了大量插图,而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插图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于教学。新教材每一课都会介绍中外经典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旧教材无法比拟的。新教材增加了思维导图,旧教材上没有思维导图;新教材引领学生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或扩展,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都是旧教材不具备的,所以在教学观念上,我们也应该更新观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课本,在讲解课本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紧贴学生生活,开展德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联系生活情境,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的距离,建立学习兴趣,从而开展高效的学习。比如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中,为了让初中生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初中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的开放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

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做到“授人以渔”。

五、利用多媒體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多媒体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交友的智慧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场景:小明把要交的班费弄掉了,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几个朋友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分辨朋友的价值,同时掌握最基础的交友原则。

六、重视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到积极上进为社会做贡献时,他们自己却不求上进,毫无建树,如此虚伪的说辞无法令学生信服。在强调遵纪守法时,自己往往迟到、早退,这不禁让学生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相,怀疑课堂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好带头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无限的爱心,“感人者,莫过于情”。如果《道德与法治》课忽略了这种情感关怀,就等于忽略了德治课的灵魂,德治教师只有用心灵的真实感受来感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七、开展实践活动发散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略实践活动的开展,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针对这一教学情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一些小活动来活跃课堂的分为发散学生的思维,高效地渗透理论知识。

例如在普及法律知识,教师可以开展法律科普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法律知识,由教师进行补充或纠正。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在法律知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寻求教师帮助。这一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印象,高效地完成法制教育,在今后发展中,学生能够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提出都是对这一趋势的有力回应。道德与法治课程事关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做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真正理解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建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

作者简介:魏伶(1982.4-),男,汉族,甘肃景泰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理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法。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新课改初中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