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成因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范围的肥胖蔓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气候变化的一个原因。
与其他依赖氧气存活的生物一样,人类在维持生命所需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某物种所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取决于其平均代谢率、身体大小和个体总数”这一前提,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各种生产源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数据。结果显示,肥胖者(体重指数≥30)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最多高出20%。另一方面,肥胖者需要摄取更多能量,相应食品的生产和运输燃料使用量有所增加;肥胖者在利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燃料。数据汇总结果表明,受肥胖人数大幅增加的影响,全世界每年将排放约700兆吨多余的温室效应气体,这相当于整个地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1.6%。
该研究提醒,对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有利于降低患病率、死亡率和医疗成本,也将对地球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研究人员也特别强调,希望人们不要因此而歧视并责难肥胖人群。
肥胖不仅给人带来诸多慢性疾病,还可能增加外伤风险——美国多机构联合研究显示,在车祸中,胖人比瘦人更容易受伤。
美国交通安全专家为测评体重与机动车碰撞事故受伤风险的关联性,曾收集了全美1993—2004年之间的事故数据。研究人员根据体重指数将事故人员分组,构建了一个伤害风险模型,并结合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肥胖司机的死亡率比体重指数正常的司机高97%,重伤风险高17%;肥胖者坐在副驾驶席时事故死亡风险高32%,重伤风险高40%;肥胖女性司机的重伤风险比体重指数正常的女性司机高119%。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应用生物力学中心近日针对这一关联性又展开了一项新研究。团队收集2000—2015年间约470万名涉及交通事故正面碰撞的成年人案例,以调查体重指数对不同身体部位的伤害风险。结果发现,与正常体重指数的乘客相比,肥胖乘客的上肢(4.79%比2.92%)、下肢(8.37%比3.23%)和脊柱(1.53%比1.09%)受伤风险都更高一些(上述情况均以系好安全带为前提)。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在经历相同情况的碰撞时,肥胖者臀部的前冲距离明显大于非肥胖者,导致前者只能利用充满脂肪而没有肋骨保护的腹部来承受迎面而來的伤害。同时,由于肥胖者全部身体前冲的距离更远,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伤害;其膝盖前驱的范围更大、肩部前移距离也更大,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硬接触和受伤的风险。此外,肥胖者头部向前俯仰程度较小,头部受伤风险也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