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秀 李桂杰
“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一般人的心理,但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活着。有的人死了,还用生命之光照耀他人;有的人死了,死相难看,让人唏嘘。2019年末,某地一事件曾引起哗然,一男子跳楼自杀,砸死两名过路的高中生。该男子的死实在让人唏嘘,他不想活,却连累两个无辜的花季女孩命丧黄泉。
其中一名女生是失独家庭。家里的第一个孩子10多岁时不幸离世,她是家中第二个孩子,其母亲生产时已经30多岁。“现在都50岁了,第二个孩子又走了。”
已经经历过一次痛苦的失独家庭,这一次对她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虽说死者为大,但自杀者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不地道,死相难看到了极点。自己不活了,还非要拉个垫背的。
自杀“拉”垫背的并非个例。2019年6月初的一天,一居民小区发生一起跳楼致他人死亡的悲剧。年仅20多岁的小伙跳楼后,砸中了正在楼下带孙子散步的老人和她不到3岁的孙子。自杀者和小孙子当场死亡,老人送医院抢救6天后,也因治疗无效死亡。
2019年11月的一天傍晚,正当万家灯火初亮时,南京一家三口却以最悲惨的方式离世。当天,先是一名男子从高楼坠下身亡,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则死在了室内。警方赶来后拉起了警戒线,在一楼地面上,居民们发现现场除了跳楼自杀者,还有一名男子倒在地上,疑似被跳楼者不幸砸中。
2019年4月25日,某地火车南站发生一起跳楼自杀事件。一名男子从南广场进站平台坠下,砸到一位过路女子,男子当场死亡,女子重伤。据警方调查,跳楼男子今年56岁,事发前和同事一起来当地出差,同事表示此人跳楼自杀让他们也很意外。
为了尊重逝者,特意将事发地与当事人姓氏隐去,然而其选择结束生命所带来的后果,不禁让人叹息。
选择自杀的人无疑都有自己的理由。活不下去了,弃世是最痛快也是最简单的选择。最常见的自杀手段是自缢、服用农药、饮弹自杀、跳楼等。据《欧洲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9月9日对外发布,全球每年仍有80万人选择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用自杀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这一数字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自杀者不足45岁,在15至2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继车祸后,造成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夺命杀手”。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有人说,自杀是最终极的哲学问题,的确如此。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从来没有下过船的天才钢琴师选择不下船,他躲了起来,要与即将爆炸的旧邮轮同生死,于是在冲天的火光中,没有国籍也没有亲人,更没有在陆地上生存过的钢琴师也一并死去。
这样的死亡,固执、宿命,惹人难过,是的,活有活相,死也要有个死相。
1966年,文学家傅雷夫妇同样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但在离世最后一刻,傅雷夫妇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这是傅雷自杀前写下的遗书中的一句话,交代了保姆周菊娣的生活安排,让家人支付周菊娣的工资。同时,他写好给妻兄的遗书,将所有未尽事宜一一叮嘱清楚。傅雷夫妇是上吊自杀的,按说把绳子挂在吊扇上,下面摆上方凳,把脖子勾住绳子然后踢倒方凳就死了。但是,当时已经是深夜,傅雷居然生怕临死前踢倒方凳影响楼下邻居的睡觉,于是就在方凳下面放上棉被,就算方凳被踢倒也不发出声音影响楼下邻居睡觉。
傅雷的死让人一直惋惜。因为心有他人,大文学家的死相也令人肃然起敬。
文学家傅雷
文学家夏衍
生命可贵,一个人只有一次出生一次死亡。比起那些轻易结束自己生命、同时还要搭上别人性命的人,现代社会还有一类人的“离去”则显得更加高大,他们在活着的最后一刻,献出了“生命之礼”,诠释了生命之美。
在安徽合肥,武建平和妻子白手起家,经过打拼,身家千万,但武建平却不幸患上渐冻症,與病魔抗争了7年。刚患病时,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捐献器官。2019年3月18日,武建平被医生宣布脑死亡。最终,武建平妻子代他在志愿书上签了字,因为这是丈夫生前的遗愿。4月22日下午,武建平的器官捐献手术顺利结束,成功获取了肝脏、肾脏、角膜和胰腺。武建平献出的这份“生命礼物”,将给6个人带来重生和光明。
2019年 9月23日上午,因突发疾病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紧急治疗的小霖(化名),在医护人员连日来的精心治疗下依旧没能睁开紧闭的双眼,年轻的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小霖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主动捐献了孩子的肝脏、肾脏以及两枚宝贵的眼角膜。他们用一种大爱,把生命中最后的一点温暖和光辉留在了人间,为他人的重生带来希望。
在贵州省遵义市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陈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2019年9月29日,陈冲在准备装修的新房里意外坠落,送往医院后,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陷入重度昏迷,之后病情持续恶化,处于脑死亡状态。10月1日,陈冲的父母及丈夫替她签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将她的肾脏和肝脏捐献出来。陈冲的父母说,女儿哪怕离开了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器官捐献帮助社会上其他的人,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价值。
这样的送别、这样的告别,无疑是美丽的,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活。我认识的一位画家,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如果本人因交通意外离世,我声明捐献自己一切有用的器官,谢谢您,请帮我实现。”当时看了,只有两个字:震惊!因为心中有他人,死相也高贵。
还有一种人的死也不得不提起。
為生命留下最后的珍贵记忆
文学家夏衍晚年重病住院。一天,他觉得很不舒服,就告诉自己的秘书。秘书说:“我马上去叫医生。”夏衍说:“不是叫,是请。”这是夏衍留在世界上最后一句话。
瞧,至死还在咬文嚼字、至死都要尊重他人,这死相是大雅,更是文学家的风度。试问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
我们关心活相,同时也关心死相,因为“死”是大事,死相关乎我们对生命的信仰和追求。
有意义的“告别”会有很多人记得你
已经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公开表明拒绝插管,希望死亡“尽可能快且毫无痛苦”。在国内,罗点点和已经去世的陈小鲁是“尊严死”的倡导者。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听说“尊严死”后,非常赞同并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声明放弃临终抢救: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如插各种管子及心肺功能启动等,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李又兰病重入院,家属和医生谨遵其生前预嘱,没有进行过度的创伤性抢救,李又兰昏迷半日后飘然仙逝,身体完好而又神色安宁,家人伤痛之余也颇感欣慰。
再谈到文章开头跳楼自杀砸死两个高中生的案例,死相难看,令人摒弃!在此文创作之时,据媒体报道还没有亲属来认领跳楼者的遗体,因此关于自杀者的跳楼动机,以及是否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暴露一些人丑陋的死相,也赞美和怀念一些人的死相,同时友善地提醒和关爱诸位:现世美好,活有活相。
(编辑·郎永)
332178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