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核舟”奇巧人

2020-05-14 13:31陈琪贾健国
大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舟龙身貔貅

陈琪 贾健国

1:贾健国雕刻的第403条龙2:金蟾3:貔貅

第403条龙

一条棕褐色的龙立在桌上,龙高不足2㎝,呈S形盘卧的龙身前后约1.5㎝。它瞪大双眼,锋利的牙齿从微张的口里闪出,飘逸的龙须在咆哮中飞扬。一双利爪紧攥着珠子叠放在身前,片片分明的龍鳞彰显着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贾健国刻的第403条龙,也是几百次练习后第一个让他满意的作品。除了龙,贾健国的拿手作品还有很多:上古神兽貔貅、饱满多汁的玉米……拉开书桌的抽屉,从网上买来的橄榄核如玻璃弹珠般滚动着。小小的果核经过他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了生动的艺术品。

他是如何在方寸之间雕刻这些精致的玩意的呢?

“其实核雕的技法类似素描,先定位大的轮廓,再处理细节。”贾健国告诉我。以他刻了400余次的龙为例,首先要根据核形进行设计,比如思考如何利用果核两端的突出部分,他一般将其作为龙头和龙身。构思完毕就可以动刀了。先用大刀进行定位,去大料,得到龙大致的轮廓。说是大刀,刀头不过6mm宽,因此需要相当谨慎。

“雕刻虽与素描类似,但更像不可逆的减法,要谨慎许多,一般采取保守的做法。”所谓保守就是能用大刀就用大刀,小刀不做大刀的事。将虬龙凹陷的眼眶、微张的大口、蜷曲的身形等基本特征雕出来后,小刀才能派上用场。接下来是龙鳞、利齿等细节以及大轮廓的精修。最后经过修光、描线、抛光,一件作品就完成了。整个环节中最难的是用小刀扣料,这也是初学者最容易犯错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哪怕多刻了半毫米也会对整体产生很大影响。

402次磨炼后的成功

贾健国与核雕结缘于一次拜访学长的经历。大一时,学长书桌上的核雕作品一下就吸引了从小喜欢手工艺品的贾健国。看到他颇感兴趣,学长亲自展示了刻法,还送了他两包练手核。离开前,学长告诉他:“你别以为核雕容易,很磨人。刻满400个才有点意思。”

如果说最初的100条龙追求的是大轮廓的相似,那么后面的300条龙就是细节的磨练。“后来,我就专注于龙爪,怎样才能显得有力量感。之后是龙须和鬃毛,怎样显得飘逸。然后是祥云,怎么能够显得柔美协调。”贾健国说,他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反复对比、摸索。每次进步一点,402次磨练才换来让自己和学长满意的第403条龙。

400多次练习才能换来一件看得过眼的核雕。在刻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之前,将近2000个小时的光阴在贾健国的左手留下交错的刀伤,在右手中指关节处积起厚厚的老茧。贾健国笑道:“这就是光阴的故事啊。”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核舟龙身貔貅
核舟究竟有多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论紫砂作品“貔貅壶”的文化意境
招财貔貅
龙 王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心脏“核舟记”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
我家的貔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