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濛 张茜
“一节课,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看手机;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交头接耳。” 一位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向记者讲述他的调研经历时说:“还没算上逃课不来的!”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本科院校中严查的教师“混教”、学生“混学”的现象,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而且是困扰学校的大问题。
采访中,多位高职院校教师均反映部分教师有“混教”的表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黎修良有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和院校交流经验,他把“混教”的教师分为三类:“不思进取型”“热衷兼职型”和“消极应付型”。
其实,教师兼职是黎修良自己也比较困惑的问题:“国家一方面鼓励院校科研人员做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比如我们学校里汽车维修方面的技术专家会去企业诊断难题。但另一方面,有时教师兼职又被巡视组认为违规,所以比较矛盾,到底怎么把握,我们还在探索。”
另外,还有极少数“消极应付型”的教师,“有的是有能力但不得志,消极怠工,影响正常教学;有的是没有本事,也不愿学习,教学照本宣科,纯粹混工资。”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也分析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课务较重,学校对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又有较高的要求,加上做科研写论文评职称的压力,所以对课堂教学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学生“混学”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记者就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展开的调查中,一千五百零九位受访教师,73.49%认为“生源基础差”是高职教育的重大难点。
黎修良把“混学”的学生也归为三类。第一类“享乐族”学生,家里条件好,到了学校不是来读书的,“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是“替课族”的东家。第二类“无梦族”,没什么想法和主见,甘做“享乐族”的跟班,上课也是来睡觉的。还有一类“幻想族”学生,他们想法非常多,但自制力不强,被“读书无用论”洗脑,喜欢钻营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张宏彬认为,“混学”现象的产生,关键原因在拨款机制和生源。“因为是按人头拨款,学费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如果要求严了,报考的学生会减少,学校的收入就会减少。当前,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在减少、生源素质在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不得不降低,这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混课由少数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旷课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谈及督促改善“混教”现象,韩志引提到她所在学校采取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推门听课”,即在教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检查和指导教师上课。
“学院的一把手带着各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授,不提前通知,临时决定,有时间就去推门听课。这种方法听着简单,其实能有效提升教师授课质量、促进教师素质提升。”韩老师说。
此外,师资培养刻不容缓。张宏彬建议:高职院校新进教师除学历要求,应该要有三年或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现在的新进师资从学校到学校,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练型师资太难了”;此外,在职专业教师每三年必须强制性地去企业工程实践半年,及时更新知识,以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我們必须面对现实。”张宏彬说:“要改变混学的现象必须先改变混教的现象,这需要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真正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原载《中国青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