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是如何消失的

2020-05-14 13:31崔晶
大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热点话题恐慌负面

崔晶

在此次輿论风暴来临之前,是长达4周的沉寂。

潜伏期阶段对应时间为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21日。这期间,网络舆情总体平静。

从1月21日起,疫情舆情进入扩散期。这是因为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肯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这迅速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关注。

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潜伏与扩散这两个阶段,舆论主要由消极和中性两类情绪主导。其中,扩散阶段的中性情绪表现为关心、消极情绪表现为担忧,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微博用户群体年龄阶段偏重于青年及青少年,他们对疫情风险的感知较为强烈,而中老年群体对疫情形势的判断则趋于乐观。青年同中老年在风险认知上出现矛盾,加剧了微博上的担忧情绪。“劝父母戴口罩经验分享会”在线上如火如荼举行,“说什么也不愿戴口罩的固执长辈”“劝父母戴口罩难于上青天”等讨论话题热度高涨。

在1月23日至1月29日的爆发期内,疫情舆论呈现为短期内多峰值形态。1月23日,武汉封城,舆情出现第一个峰值,对应微博热点话题为“武汉封城后的市民生活”“广东发现6起家庭聚集性疫情”。1月28日出现了第二个峰值,对应微博热点话题是“新型冠状病毒对所有年龄组都易感”“新型冠状病毒倍增时间比SARS短”。

在这一阶段,舆论出现了情绪聚集现象。情绪聚集是指社交网络用户根据情绪而汇聚成群,许多带有负面情绪的言论感染了同样恐慌的人群,从而导致了恐慌群体和负面情绪的聚集、发酵,呈现滚雪球式增长。网民的负面情绪开始升级,由担忧转变为愤怒、恐惧和怀疑。

1月29日开始,网民的负面情绪开始迅速下降,转变为以中立态度及乐观态度为主。这是因为信息公开和政府积极举措的双管齐下。透明公开的信息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流传,避免社会恐慌。正如白岩松所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 一系列积极举措则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引导民众转向全力抗疫,全民抗疫阵营形成。

2月1日,愤怒情绪有了一个小高峰,处于风口浪尖的是由于负面舆论而多次上热搜的武汉红十字会以及对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讨论。2月6日,因“李文亮医生去世”话题,情绪再一度集聚。2月13日,关于口罩价格的话题引爆了舆情。

2月14日起,舆情总体热度出现下降趋势。热点话题主要围绕特殊病例情况展开,例如“1岁重型新冠肺炎宝宝康复出院”。2月18日,出现了“疫情出现三个首次”等反映疫情控制向好的话题,但相关评论仍谨慎理性,认为还需严防,以守住战疫成果。

网友们用手机投票选出的这些“热搜”,折射的是疫情下风口浪尖的议题与跌宕起伏的情绪,增进的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热点话题恐慌负面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
基于SVM的热点话题跟踪实现过程研究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
论负面教育
热点话题排行榜
基于熵值的网络论坛热点话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