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立鑫 李玉伟
(1.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7;2.广东珠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 510610)
湖北省荆门市某一级公路,为全线新建公路,路线全长31.578k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项目沿线路基下伏有采空区4 处,具体分布情况详如下表1 所示:
K1+015、K1+320 采空区为荆门市新桥实业有限公司石膏矿范围,于2011 年底前关闭。 K11+715、K11+780 采空区为荆门市掇刀开发区仙女村罗氏堰煤矿范围, 该煤矿已关闭;多为房柱式开采,回采率约为40%,上覆岩层为软质砂岩。
设计采空区路基形式如表3 所示。
根据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 采用开采条件判别法对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 所示:
表1 采空区一览表
表2 采空区勘察成果表
表3 采空区路基形式一览表
表4 采空区稳定性定性评价表
根据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 采用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法对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如表5 所示:
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判定K1+015、K1+320 、K11+715 采空区不稳定,K11+780 采 空 区欠稳定。
表5 采空区稳定性定量评价表
K11+715 采空区路基为路堑, 开挖后路面顶面距离采空区顶面约6.4m,根据《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5.3.8:“下伏采空区埋深小于6m 时,宜采用开挖回填法进行处治”,拟采用开挖回填处治方案。处治范围为K11+700~K11+730。回填材料可利用附近沿线路堑弃方及隧道洞渣。
根据地质勘察成果及稳定性评价情况,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点, 并借鉴其他同类项目对采空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拟对K1+015、K1+320 及K11+780 采空区进行全充填注浆及桥梁跨越方案比选。
(1)全充填注浆布孔方法
注浆孔按均匀布孔方式布设。 注浆孔孔距及排距均为15m,注浆孔平面布置呈“梅花形”;注浆区域周边为帷幕孔,孔距为15m。 详见各段采空区治理设计图,以K11+780 采空区为例,如图1:
注浆材料采用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浆液水固比为0.8:1 和1∶1,固相比水泥:粉煤灰为0.3:0.7,速凝剂水玻璃为2%水泥重。
图1 K11+780 采空区治理平面布置图
(2)全充填注浆治理范围
全充填注浆治理范围详见表6。
表6 全充填注浆治理范围一览表
考虑到地质钻探成果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采空区的边界及其深度,且全充填注浆方案注浆量的不可控性,同时根据表7 的造价比选论证情况,K1+015、K1+320、K11+780 三处采空区推荐采用桥梁跨越方案。
K1+015、K1+320 采空区采用桥梁一跨通过,但K11+780 采空区所设桥梁的1 号桥墩基桩落在采空区范围内。 该基桩施工方案为:①场地平整至桩顶标高;②挖孔至采空区顶板; ③向采空区内填筑渣石土并自然沉降至密实;④钻孔至桩底标高;⑤下钢筋笼、成桩。
表7 采空区设计方案比选表
采空区在湖北荆门地区总体上较为少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采空区勘察、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处治设计方案比选论证等, 可为后续类似案例设计提供经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