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心脏搭桥术(还可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以血管桥移植术为前提,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的现代治疗方案,即于冠状动脉狭窄处近远端构建通道,使血液可在绕过狭窄区域的前提下,流向冠状动脉远端,保证机体正常血液供应。但是,心脏搭桥术具有风险高、缓解多和难度大等风险,围术期护理工作是决定手术成果和预后效果的关键[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诊治的82例心脏搭桥术患者,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06月~2019年06月诊治的82例心脏搭桥术患者,划分为参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82例患者中,男42例,女40例;最小年龄45岁,平均(60.95±5.34)岁;病程1~5年,平均(3.14±0.91)年。各数据间比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常规护理。包括心脏搭桥术方式、适应症、治疗目的的阐述;明确围术期并发症、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预防突发事件带来的负性作用;全方位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表现异常反应需立即执行护理干预[2]。
(2)综合护理。①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心脏搭桥术的错误理解,使之出现恐惧和害怕等负性情绪。即在日常护理期间,做好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再精准把控患者情绪变化的同时,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强化治疗信心和护理配合度。②术后护理。全方位评估机体生命体征变化,特别为心率、血压和脉搏等水平的测定,以ST段心电图为准,鉴别患者是否表现为心肌缺血;心脏搭桥术后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依据机体恢复状态,执行下肢运动锻炼,杜绝血栓事件,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③生活指导。强化患者生活锻炼,纠正不良习惯,戒烟酒,定期翻身和运动,预防长时间卧床带来的压疮。④功能锻炼。术后次日可执行踝关节、股四头肌伸缩、足趾伸屈锻炼,待病情处于稳定时可改为步行锻炼,但应以患者耐受度为准。⑤出院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明确出院后注意事项,强化机体主观干预;按时回院复查,若存在躯体不适可随时就诊;长期用药,切勿自行更改用药时间和剂量,以防对药物疗效造成影响[3]。
对比患者SF-36量表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取统计软件SPSS 20.0,对本文研究数据加以汇总处理。即表示±s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用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较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SF-36量表评分[n、±s]
表1 对比患者SF-36量表评分[n、±s]
组别 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参照组(n=41) 79.92±6.52 84.30±6.17 83.23±6.72 84.34±7.29观察组(n=41) 95.85±5.55 93.15±5.69 95.15±7.14 94.11±6.65 t 11.9129 6.7516 7.7843 6.3398 P<0.05 <0.05 <0.05 <0.05
总之,于心脏搭桥术患者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干预效果相对理想,既可增强机体生活质量,还可对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控制,预后效果较佳,应加大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