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琴
(西安工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坏死,一般表现出持久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充足的休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需要进行治疗。患者还可能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危及安全。近年来,我国发生心肌梗死的人群越来越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为心肌梗死较大的危险性,所以医院要尽早确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严重。在进行早期诊断时,心电图、血清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心肌梗死的确诊。本次探究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这方面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选择在2017年01月~2019年01月入院治疗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伴随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按照标准,其中有4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以此作为研究组;将另外35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1±5.04)岁;对照组中男2 1例,女1 4例,年龄4 0~7 3岁,平均(59.03±5.5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入院后,按规定进行采血,采集静脉血5mL,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后半小时再采血。之后将采集到的血液放置在37℃水温箱内,放置半小时,然后进行血清分离,之后将其放在冰箱冷藏备用。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这些指标都由罗氏公司提供的标准试剂进行检查。
采用SPSS 21.0版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发现,研究组的cTnI、MYO、CK-MB、CK的检测值分别为(8.01±4.36)ng/mL、(506.23±217.45)ng/mL、(102.06±57.24)U/L、(579.67±216.39)U/L;而对照组的检测值分别为(0.31±1.06)ng/mL、(49.14±14.26)ng/mL、(39.07±9.25)U/L、(170.02±61.37)U/L,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对研究组的分析,发现早期敏感性最高的是MYO,特异性最高的是cTnI,在6 h之后MYO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组不同时间段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
生活水平的增长,带来的就是各类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心肌梗死的确诊,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和预后。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是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浓度进行检查,根据指标的变化值对疾病进行确诊。
本次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早期,研究组的cTnI、MYO、CK-MB、CK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在早期敏感性最高的是MYO,特异性最高的是cTnI,在6h之后MYO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于此,连续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明确心肌梗死的变化过程,对疾病进行确诊,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