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强
(康保县人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6650)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主要受累部位为二尖瓣,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慌气短、咳嗽及水肿等,而慢性心力衰竭属于风湿性心脏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分析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我院针对收治的79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分成两组,A组39例患者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54~73岁,平均(65.32±3.74)岁;B组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53~72岁,平均(65.30±3.76)岁。
对两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给予A组39例患者常规治疗干预,为患者实施吸氧、抗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及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给予50 mg氢氯噻嗪片+0.1 g洋地黄+40 mg螺内酯片+20 mg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90天。
给予B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常规治疗方式与A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初始剂量为6.25 m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2次/d,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每半个月增加剂量至100 mg左右,2次/d,连续治疗90天。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分级、治疗优良率(治疗3个月后患者乏力、心慌气短、咳嗽等均消失或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1])等差异;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76.92%(30/39),B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38/40),两组相比:x2值=5.38,P值=0.02;两组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分级的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分级(±s)
表1 两组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分级(±s)
组别 LVEF/% LADD/mm LVEDD/mm LVESD/mm 心力衰竭分级A组(39) 44.15±6.39 38.19±6.26 49.25±5.46 37.51±7.12 3.63±1.45 B组(40) 49.32±7.13 34.56±5.94 44.10±5.96 32.63±7.03 2.23±0.52 t 3.39 2.64 4.00 3.07 5.74 P 0.00 0.01 0.00 0.00 0.00
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一种由于风湿性炎症损伤导致的心脏疾病,患者患病后心脏瓣膜基底及边缘会出现水肿及渗出的现象,极易导致心脏瓣膜开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现象,且多数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现象的出现,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常规基础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心肌异常现象及心脏功能,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美托洛尔属于一种β-受体阻断剂,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效果[2],能对细胞的凋亡过程进行抑制,能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将血浆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帮助心室重建,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心率异常的现象,对于心功能具有保护意义[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美托洛尔治疗后B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分级、治疗优良率等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说明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为明显,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实施。